能源外交:印度地缘战略的认识与实践_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论文

能源外交:印度地缘战略的认识与实践_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论文

能源外交:印度的地缘战略认知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缘论文,印度论文,认知论文,外交论文,能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印度近年来保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被公认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与此同时,印度也迈 入了全球主要能源消费国之列(位居第六)。但本土能源资源存储和产量的不足却对印度 的发展和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并且,能源消费迅速上升与本土供给能力下降的反差 决定了印度对海外能源供应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印度目前已迈入亚洲乃至世界的主要能 源进口大国之列,进口能源占国内总消费的比例高达75%,并继续保持着上升的趋势。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新近出版的《世界能源展望》预测,印度对进口能源的依存度到2 020年将上升到91.6%。为了应对这一严峻挑战,印度日益强调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看待确 保海外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性,关注与能源供应相关的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动,在双边、 多边关系中突出以能源合作为特色的“能源外交”,从而争取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安全格 局中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的战略利益。本文考察印度对能源地缘因素的考量,分析其开 展“能源外交”的条件和效果,比较中国与印度作为两大新兴能源消费与进口大国的关 联和互动机会。

一、评估能源地缘政治环境

能源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和对海外能源供应受阻的担忧,促使印度近年来日益重视 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看待自身的能源安全问题。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 两次大幅提高油价,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石油危机”,也影响了印度的经济稳定。自 20世纪80年代起,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低,OPEC的影响下降,但能源危机的阴影不去。 随着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能源需求迅速上升和能源进口压力的增大,印度开始重视保 障海外能源供应的问题。此外,还有两个因素使得海外能源供应安全和“能源外交”成 为印度国内讨论的热门话题:一是亚太地区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大大超出其 自给能力;二是亚太国家对能源产地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中亚地区。(注:R.K.

Pachauri,“Energy Efficiency:Policing India's Oil Supply Routes,”The Times of India,27 June 1998.)印度要评估自身的能源安全政策,需要重视能源的地缘政治 因素。

从能源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东和海湾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湾地区拥有世界石 油储备的2/3,天然气储备的1/3;沙特阿拉伯、伊拉克是世界最重要的产油国家,伊朗 是世界最富足的天然气产地之一。印度作为一个迅速上升的能源进口大国,进口石油的 65%来自中东和海湾地区,其余来自俄罗斯、中亚、北非等地区。因此,全球及地区地 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对印度的能源安全构成重大的影响。由于中东地区在能源供应方面至 关重要,印度与其他大国同样重视该地区地缘政治变化的意义。70年代的全球石油危机 、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及2003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都对印度产生了某种冲击,使印 度感受到自身能源安全的极度脆弱。显而易见,一旦该地区出现突发事件造成供油阻断 ,印度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伊拉克的战后重建步履艰难再次为印度依赖 海湾供油的前景增加了变数。并且从现阶段看,因核问题而趋紧张的美伊(朗)关系将在 很大程度上制约印度从伊朗获取天然气的计划。尽管目前印美关系密切,但美国及其盟 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犹如一柄双刃剑,既能有助于稳定这一地区,也能持续引发新的冲 突。此外,海湾、中东地区的巴以冲突、恐怖主义、原教旨主义也将不断对能源供应安 全带来严重威胁。

除海湾地区外,中亚、高加索地区(包括除伊朗外的里海区域)也是印度高度关注的海 外能源供应地。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尽管不如海湾地区,西方、前苏联对该地区油气资源 的评估也有较大出入,但巨大的开发潜力得到世界各大石油跨国公司的认可。印度在地 理上靠近中亚与高加索地区,独联体中亚国家、巴基斯坦、阿富汗对印度未来的海外能 源供应安全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决定了印度必须高度关注中亚的政治安全格局变化 。据印度预测,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在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剧增,如果能够抓住机会 ,中亚、高加索地区的石油资源就能为印度未来的能源安全做出贡献。(注:P.Stobdan ,“Geo-Politics of Oil in Central Asia:Options for India,”in P.Stobdan,eds.,Building a Common Future:Indian and Uzbek Perspectives on Security and

Economic Issues,New Delhi:Knowledge World,1999,p.158.)

印度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为印度获取该地区的油气资源提供了良机。(注:K.M.Pari Velan,Geo-Political Importance of Central Asia to India,Institute of Peace & Conflict Studies,No.274,21 October 1999.)但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并不感到 乐观,因为印度向中亚、高加索地区和伊朗索取能源的努力很难绕开它的近邻巴基斯坦 和阿富汗。印度近年来通过外交努力扩大了对伊朗液化气的进口,但从伊朗供气的最便 捷、最经济的方案是铺设陆路输气管道,该管线必须途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内陆或近海 地区。但至少在目前情况下,巴基斯坦的反对将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况且,阿富汗战后 的稳定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重建还须假以时日,作为一个能源转运国也并不理想。因 此,尽管这一拟议中的“能源高速公路”是印度的经济中心带获取海外能源的最佳途径 ,但实施这一战略目标的条件尚不完全具备。

除海湾、中亚和里海地区外,印度也寻求从非洲、东南亚、澳大利亚、欧洲和俄罗斯 获取能源。这些地区的情况喜忧参半。非洲、欧洲所产原油的磷含量低,环境污染小, 从经济角度考虑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有可能成为印度海外能源战略中的优先考虑;缅甸 、印尼等东盟国家预计到2010年将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俄罗斯是亚太地区的主要能源供 应国,印度重视与俄进行合作,但从俄向印输送油气必须铺设一条长达近3000公里的管 道,这从商业角度考虑很难行得通。鉴于各种方案存在的限制和价格因素,至少从现阶 段看,从海湾地区进口能源仍是最合理的选择。此外,印度与也门、卡塔尔、阿曼、印 尼和马来西亚等世界主要产气国邻近,在外部供气方面享有比较有利的地缘条件,但不 利的因素是目前尚未建成更有安全保障的跨国内陆输气管道。鉴于以上各种因素,印度 要想在短期内实现能源进口的多渠道化并非易事。

二、“能源外交”:向海外索取资源

在国际社会,外交被认为是一个国家通过与外部的良性战略互动从而实现和保障本国 国家利益的有效手段。由于印度对能源进口的依赖不断加深,海外能源供应安全已直接 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战略安全,印度对与外部国家和国际社会合作以满足自身能源 安全的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并产生了紧迫感。为了确保和提高外部能源供应的安全, “能源外交”成为印度近年来外交政策的基点之一。

印度与伊朗近年来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受人关注,成为印度“能源外交”比较成功的一 例。2003年初伊朗总统哈塔米访印期间,印、伊签订了两国在碳氢化产品领域开展合作 的理解备忘录,合作内容包括石油化工产品、液气态碳氢产品及其衍生物、发展研究与咨询、勘探开采、改进营销与运输。印度政府最近已批准与伊朗的正式合作协议。( 注:“Indian Cabinet Okays Deal with Iran,”The Peninsula,18 January 2004.) 同年5月,印度石油部长访问伊朗,印伊达成协议:印度在今后25年内每年向伊朗购买 液化天然气并扩大进口原油;伊同意印度投资开发伊境内已探明和正在勘探的天然气田 。印度则答应向伊朗提供能源生产与使用的多项技术。(注:“India,Iran Agree on 2 5-yr Gas Investment Deals,”The Times of India,13 May 2003.)印伊协议引起了国 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近年来美、伊(朗)因伊朗核问题引发关系紧张,美国反对其他 国家向伊朗投资,担心伊将投资用于核开发计划。但印度在权衡之后仍不改初衷,坚持 要与伊朗进行能源合作。一旦印伊两国充分实施这项协议,能使印度在伊朗能源工业中 占据一席重要地位。有分析家称:“也许正是这一前景,鼓励新德里甘冒与华盛顿的关 系受损的风险,而与伊朗签署了这项一揽子协议。”(注:Hooman Peimani,“India

and Iran:Renewed Energy,”Asia Times,21 June 2003.)另外,印度近年来提出要重 振连接印度、伊朗和阿富汗的“新丝绸之路”,加强与伊朗及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包 括修筑连通印度的陆路油气输运管道)。(注:“India,Iran and Afghanistan Silk

Route,”http://www.neftegaz.ru/english/lenta/show.phpid = 33293.)2004年刚执 政的印度新政府则表示只要巴基斯坦能提供国际安全保证,印度将认真考虑铺设从伊朗 经巴基斯坦到印度的陆路输气管道。(注:“India Ready to Consider Gas Pipeline:Natwar,”Dawn,6 June 2004.)

中亚和高加索地区也是印度“能源外交”的主攻方向之一。冷战结束前,印度与该地 区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保持着传统的友好关系。但苏联解体之后,印度与这一地区的 关系有所疏远,相互间的经济合作极为有限。20世纪90年代后期,印度开始重新考虑它 在这一地区的政策,其主要动力之一即是能源因素。印度政府曾多次组织由政府高官和 企业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出访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为印度与该地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经济、政治和外交联系铺平了道路。(注:“

Azerbaijan Cooperation Sought in Oil Sector,”The Hindu,11 April 1997.)2003 年11月,在塔什干举行了印度—中亚会议,印度总理、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都在同期访 问了中亚各国,很显然是印度对能源的需求提高了它对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兴趣。印度 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下属的维德希有限公司(VOC)与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共同 组建合资企业,以参股方式开采阿塞拜疆的石油资源。(注:“ONGC,Azerbaijan

Discuss Oil Exploration,”Observer of Business & politics,6 February 1998.) 印度政府也为印度石油天然气企业开发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油气资源做了大量工 作。在政府的促成下,多家印度石油公司采用国际石油财团的评估标准,参与中亚石油 相关项目的投标、竞标活动。印度目前也有多家能源企业在政府的帮助下力争哈萨克斯 坦境内的输油管道设施的建设项目投资。根据2003年初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高加 索研究所的一份报告,印度将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中占有最低20%的份 额。水力资源丰富的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则已计划与印度签订水电项目。(注:

Ibragim Alibekov,“India Set to Expand Presence in Central Asia,”http://www .eurasianet.org/departments/business/articles/eav 120303.shtml.)

为提高外部能源供给安全系数,印度意识到通过“能源外交”进行多向选择的必要。( 注:G.Parthasarathy,“On the Need to Guarantee India's Energy Security,”

News and Trends:E & SE Asia,Vol.5,Issue 22,2000.)除海湾、中亚地区之外,印度 谋求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能源供应渠道,确保从海外获得更多的“份额油”,甚至探索 取得对海外油气开发的适度控制能力。20世纪90年代后期,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下 属企业同越南签署协议,获准参与越南的国际能源项目开发,开采份额高达45%。2001 年2月,该公司又投入巨资参与俄罗斯远东区萨哈林群岛的石油开采项目,获得20%的“ 份额油”开采比例。印、俄能源巨头公司还签订协议,同意双方可在对方领土以及包括 中亚、里海地区在内的第三国合作勘探、开采石油资源。(注:“India,Russia Make

Deal for Oil Business,”The Hindu,23 December 1998.)在这些项目中,印、俄两国 政府扮演了积极的促进角色。2002年6月,通过政府间协议,印度决定在北非苏丹投巨 资开发该国中南部的油田。(注:[Indian Government]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Annual Report:2002—2003,New Delhi:Cyberart,2003,p.51.)印度称在苏丹的能源投 资为确保未来能源安全的一项重大外交举措。(注:C.Bal Krishna,“India's

Interest in Sudan,”The Hindu,8 July 2002.)

2004年12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印度的访问,使印度的能源外交又有新的进展。普京 访印期间印、俄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其中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引人注目。除民用核能 合作有所进展外,双方讨论了促进印、俄石油、天然气公司相互投资、合作开采的计划 。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目前正准备参加投标俄罗斯准备在2004年年底拍卖的“尤科 斯”公司资产。印度也正积极竞标萨哈林三期工程。(注:“Putin to Rebuild Old

Bridges with India,”The Times of India,3 December 2004.)普京访印前接受印度 媒体采访时表示,印、俄正着手扩展两国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印度目前正准备 国际投标参与勘测开采孟加拉湾大陆架的油气资源,而俄罗斯的主要能源企业也将参与 该项目。普京强调,印、俄加强在能源领域的伙伴关系,将使两国共同受益;俄罗斯打 算为印度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稳定、为发展印度的燃料与能源产业做出贡献。(注:

Amit Baruah,“Global Action Against Terrorism Should be Concerted and United :Putin,”The Hindu,3 December 2004.)

印度也在探索与周边邻国开展能源合作。南亚地区在能源合作方面拥有较大的发展潜 力,印度与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等邻国间的次区域合作有望成为现实。(注:“

Regional Energy Cooperation in South Asia,”in World Energy Council Report,

http://www.worldenergy.org/wec-geis/wec_info/annual_report/ar 2003.)印度有巨 大的能源市场,而这些邻国可能成为印度潜在的能源供应国。尼泊尔、不丹和缅甸有丰 富的水电资源,孟加拉国有天然气资源。印度与尼泊尔之间长期以来一直在就开发、分 享水电资源进行研究和磋商,但目前尚未达成互利开发水利资源的共识。尽管孟加拉国 对与印度开展能源合作缺少兴趣,但印度从未放弃外交努力,试图说服孟加拉国加入合 作。可以断定,如果印度与其南亚中小邻邦的政治关系得到改善,生产、开采、运输等 其他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这些资源就能比任何其他进口能源在更大程度上为印度所利 用,特别是能使印度东北部地区受益。

三、调整地区与国际关系:能源因素

“能源外交”的需要使印度对自身利益的权衡趋于复杂化,在很大程度上对印度的能 源安全和外交战略提出了更高要求。外部能源保障的务实需求与潜在危机增加了印度调 整对外战略的紧迫感,也为印度重新探索地区安全格局和国际关系做出了某种合理的诠 释。

巴基斯坦因素对印度扩大外部能源供应、确保供应线路(目前的海道和计划中的陆路) 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首先,巴基斯坦是印度从陆上连接中亚、伊朗的必经之途,不 可能完全绕开。印度需要中亚和伊朗的能源,希望早日建成连接印度与该地区的输送管 道。但印巴关系目前尚未恢复正常,致使印度的计划一再受挫。(注:Teresita C.

Schaffer,“Building a New Partnership with India”,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pring 2002,pp.31—44.)此外,巴基斯坦也一直抵制经巴海岸线从伊朗向印度供气的 计划。(注:P.Stobdan,“Geo-Politics of Oil in Central Asia:Options for India ,”in P.Stobdan,eds.,Building a Common Future:Indian and Uzbek Perspectives on Security and Economic Issues,pp.149—155.)巴基斯坦的不合作导源于印巴对峙 和冲突,同时也不排除巴将该问题作为压制印度的政治筹码。只要印巴关系不实现正常 化,印巴对克什米尔的争端没有结束,印巴仍在进行核军备竞赛,甚至印巴仍在战后阿 富汗的利益角逐中相持不下,途经巴基斯坦的能源管道计划的可行性几乎不存在。美国 南亚问题专家斯蒂芬·科亨指出,尽管该合作项目具有极大的经济潜力,也能为各自带 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印巴两国都甘愿付出经济损失,通过政治和军事对峙来换 取短期的政治和战略利益。(注:Fiona Hill and Regine Spector,“The Caspian

Basin and Asian Energy,”Markets http://www.brook.edu/comm/ConferenceReport/ cr08.htm,September 2001.)

从理论上说,铺设伊朗—中亚—印度能源管道对有关各方均能带来利益,巴基斯坦也 不例外。印度急于促使此事,伊朗也愿尽早向印度供气,印度总理瓦杰帕伊2001年4月 访问德黑兰,主要目的之一即是讨论铺设该管道的可行性。伊朗也与巴基斯坦就此问题 进行过讨论,并曾得到巴方有条件的支持。但分析认为,就算巴同意这一方案,印度也 不可能接受,因为这将导致印度对巴基斯坦的依赖,并使巴基斯坦能通过施加经济影响 迫使印度在克什米尔等重大问题上让步。2003年1月伊朗总统哈塔米访印期间,印度由 于担心巴基斯坦将来会掐断从伊朗经巴领土进入印度的天然气通道,未接受伊朗再次主 动提出的管道铺设计划。(注:Mani Shankar Aiyar,“India File:Losing Energy,”

http://www.upi.com/view.cfm/StoryID = 20030204—093034—4874r.)但从现阶段看 ,这一僵局也有可能出现微妙的转机。随着近期印巴关系的解冻,能源安全合作有可能 纳入未来的南亚和平进程之中。(注:John Cherian,“Kashmir as the Roadblock,”

Frontline,Vol.21,No.20,25 September-8 October 2004.)

对海外能源供应的考虑也直接涉及相关的安全问题。例如,印度看重中亚作为重要贸 易伙伴和海外能源供应源的意义,但随着塔利班残余势力近期活动的加强,印度担心伊 斯兰原教旨主义在该地区卷土重来。2003年以来,印度与塔吉克斯坦实施了一系列包括 联合军事演习在内的安全合作举措,印度政府宣布计划加强与该国的反恐合作。哈萨克 斯坦已多次提议接纳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印度也强调与哈、乌、土、吉、塔等中亚 国家加强安全关系的重要性,并承诺向哈提供资助,组建一支海军编队用于保护哈萨克 斯坦的里海石油通道。2003年底,塔吉克斯坦表态加入拟议中的俄罗斯—伊朗—印度贸 易通道,从而使“印度与中亚之间的距离缩短了1500公里”。近期伊朗、印度、土库曼 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间的贸易协定,将进一步加强这一通道的建设。但某些分析家据此 提出警告说,强化与印度的关系,中亚有被卷入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在内的外 交竞争的风险之中。(注:Ibragim Alibekov,“India Set to Expand Presence in

Central Asia,”http://www.eurasianet.org/departments/business/articles/eav 1 20303.shtml.)并且,印度的能源多渠道化政策也带来一些新问题。例如,印度与之打 交道的一些国家国内存在着反人权、支持恐怖主义活动、滥用石油收入等弊端。并由于 印度感到本身就是恐怖主义袭击的重要对象,为获取能源而加强与苏丹、叙利亚、伊朗 等国的战略关系并不完全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印度也担心,开发海外油气资源、特别 是在南中国海等地区,有可能与中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发生直接竞争、对抗甚至冲突。( 注:“India's Energy Security Challenge,”Institute for the Analysis of

Global Security,http://www.iags.org/n0121043.htm.)

在中东地区,印度在打击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问题上与美国、以色列存在共同利益。但 印度同时必须慎重处理与该地区主要能源供应国之间的关系。伊拉克战后的中东和海湾 局势进一步突出了这一问题的敏感程度,如操作失当,要么将使印美关系受损,要么将 影响印度与该地区的传统友好关系。印度不得不谨慎行事。例如,印度政府虽然默许美 国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但对战后美国主导的单边重建计划持批评态度,并拒绝派兵参 与维持秩序。此外,印度每年从伊朗进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因此异常关注美伊(朗) 关系的走向。不久前,印度欲竞争因美国的压力而被日本放弃的伊朗阿扎德干油田的开 采权,印度政府明确表态,如能得到该油田的开采权将会感到极为振奋。(注:“Japan 's Struggle to Secure Future Oil Supply,”http://www.iags.org/n0805033.h,5

August 2003.)但是印度如不顾美国的制裁,将为目前密切的印美关系付出代价。并且 ,美国的制裁措施(尤其对伊朗)也将排除美国参与,并限制国际资本参与印度通过铺设 能源管道获取伊朗天然气的可能。因此在实施这类计划之前,印度将不得不考虑美国的 制裁政策。

四、印度“能源外交”与中印能源互动:合作还是竞争?

中国和印度都是新兴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两国在国际能源格局中有着相同或相似 的处境,也决定了两国在许多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中国自1993年起成为能源净进口国, 能源进口目前大致占国内消费的1/3,印度的能源进口至今已占国内总消费的70%以上。 中、印两国近年都出现了能源消费的迅猛增长(印度为8%,近年已取代法国成为世界第 六大石油消费国)。(注:TERI,India's Energy Security,New Delhi:TERI,2000,p.12.)中国目前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占世界总需求量的7%,并在2003 年达到40%的增长幅度。印度目前能源进口增长速度达到11%,但如考虑到印度进口石油 占其消费量的2/3,而中国只占1/3这一情况,印度的实际处境显得更为严峻。随着经济 的持续高速增长,进口能源已在两国的能源需求结构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并且对外 依存率仍在不断攀升。

中国和印度都共同面对并不有利的地缘战略处境,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的控制 将对两国产生强大的压力。专家警告说,如果找不到可替代能源资源,对石油的需求可 能促使美国等主要西方能源消费国家与中、印两国对立。由于中、印经济高速增长和进 口需求迅速扩大,目前它们都将目光瞄准在美国长期控制的全球石油资源上,因此对全 球有限能源资源的竞争有可能引发下一轮地缘政治角逐。(注:“Asia's Thirst for

Oil,”Wall Street Journal,5 May 2004.)并且,处境的相似可能促使中、印在面对美 国压力时采取相同立场。印度不满美国长期以来试图控制整个世界能源市场的行径。海 湾战争、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则对中、印等新兴能源进口大国发出具有同等效力的强 烈信号,表明由于突发事件频仍、局势持续动荡及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日 益强化,对中东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并非安全之策。这对中、印能源政策的制定势必产 生重要影响。鉴于中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能源进口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以及中、印在该 领域的利益关联,有印度分析家甚至建议,中、印两国应着眼于建立一个以本地区经济 、技术和政治优势为依托的“亚洲联盟”,朝建立亚洲战略石油储备的方向努力,从而 使亚洲的“能源安全”摆脱政治不稳定性或西方国家的控制。(注:Nandakumar J.“

India,China and Energy Security,”Asia Times,7 February 2004.)

从现阶段看,存在着中、印在海外能源领域开展合作的可能。早在1997年,中印两国 的国家石油公司就共同开发第三世界国家的石油资源达成了一份备忘录。在哈萨克斯坦 的石油开采中,中、印公司已在互惠条件下开展了某些合作。此外,中、印均在苏丹的 石油开采项目中拥有大比例股份,从而成为合作伙伴。(注:C.Raja Mohan,“Sakhalin to Sudan:India's Energy Diplomacy,”The Hindu,24,June 2002.)为了有利于获取 中亚的能源并强化对这一地区的“能源外交”,印度意识到增强与俄罗斯、中国之间互 动的重要性,明确表态愿参与中、俄之间达成的开发中亚能源的长期合作项目。另一方 面,尽管要得出中、印即将为获取海外石油资源展开激烈竞争的结论还为时过早,但中 、印为获取海外能源而展开的角逐已经开始。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尽管已获准在苏 丹和利比亚开采能源,但与中化工、中石油等中方参股公司的投资额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004年10月,由于中国开列的条件更为优惠,印度在安哥拉的石油开采项目竞标中输 给了中国。(注:K.P.Prabhakaran Nair,“China Bracing for Energy Demand,”

Business Line,21 September 2004.)然而,尽管中、印在能源领域的竞争将不可避免 ,但由于两国目前面对西方的能源霸权均处于劣势,双方在近期很可能更看重合作,淡 化竞争。

此外,能源航道安全也是中、印共同关心的话题。印度进口石油大部分来自波斯湾地 区,本国近海所产能源的运输也有赖印度洋水道和孟加拉湾。中国的进口石油主要来自 西亚和西非,运输线路从海湾经印度洋、孟加拉湾直到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一带狭 长拥塞,能源运输有可能因突发事件、恐怖袭击或敌对势力攻击而遭阻断。中国必须充 分关注这一危险。最近,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决定共同管制马六甲海峡,举行联合 海上军事演习,加强对海峡的巡逻,这对地缘上关系紧密的中、印两国都是有利的安全 步骤。中国战略学者近年也提出应在稳定双边关系和增强战略信任的基础上与印度加强 合作,确保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的能源供给交通线路的安全。(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 所:《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01—02年》,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第15 2页。)从长远看,也不排除中、印两国能与其他亚洲大国一道,采取更协调一致的行动 克服能源供应安全方面的威胁。合作形式既可采取双边机制,也可采用多边机制。

五、结语

以上的考察表明,近年来,印度鉴于对自身能源安全的重视,日益强调基于地缘政治 和国际安全格局变化开展积极的“能源外交”。能源外交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印度海外 能源供应,它要求印度既要主动参与国际能源竞争,又须积极与其他大国和主要能源出 口国之间深化合作。然而,鉴于印度在能源安全领域面对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如何深 化“能源外交”将是一个意义重大而又尚未完成的课题。具体说,“能源外交”的成功 有赖印度制定一项确保从海湾地区、中亚及其他潜在能源供应地进口石油、天然气的中 长期战略,尽早实现从伊朗、中亚至印度本土的油气管道铺设工程。另一方面,印度不 得不以务实的合作态度协调与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大国的关系,同时处理好同主要能 源国家的关系,谋求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正常化,进而实现地区层面的能源合作。此外, 中国、印度同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在国际能源互动中表现出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征。 尽管中国目前占有一定优势,但印度绝不甘落后,必然奋起直追。从近期看,中、印两 国有望保持这种健康的即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标签:;  ;  ;  ;  ;  ;  ;  ;  ;  ;  ;  

能源外交:印度地缘战略的认识与实践_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