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吝啬 自有花开时——转化后进生爱为先论文_陈亚芳

春风不吝啬 自有花开时——转化后进生爱为先论文_陈亚芳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头陀中心小学 318020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本文认为教师要做到春风化雨,爱为先。不沐春风,何来春雨;不浴春雨,又何来花开。本文对“后进生”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及阐述教师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后进生 家庭 学校教育

在整体崇尚学习成绩的氛围中,“后进生”经常受到歧视,对其幼小的心灵十分容易留下创伤,甚至影响其一生。尤其是农村学校,经过调查思考,我认为其根本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家庭因素,二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家庭因素导致的“后进生”,其自卑心理以及受到的影响都较大,想要解决后进生的问题,首先应该从家庭教育入手。

一、“后进生”主要成因

1.家庭的耳濡目染。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深入了解“后进生”的生活是必不可少的。我通过家访,与学生家长沟通等方式,对于后进生的家庭生活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家庭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父母文化水平较低。虽然有很多父母是文盲,孩子却成才的例子,但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孩子的素质是有直接关系的。往往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视。而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一些父母,虽然对孩子有很高的期许却苦于文化知识的缺乏而束手无策,更不懂得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和引导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后从一开始的简单打骂到最后的放弃不管。

(2)父母的言传身教。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甚至有很多孩子的价值观就是继承了父母的价值观。有些父母自身就对孩子有不良影响。如有些父母平时热衷于打牌赌博,孩子从小在牌桌边长大;或父母痴迷于手机游戏、智能网络,孩子从小也成为一个小游戏迷。当这些孩子入学后,自然也就很难有个正当爱好,更别提学习爱好了。

对于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来说,正是其性格形成之时。良好的家庭氛围会引导孩子积极、乐观、向上。而如果家庭氛围充斥着消极、暴力等因素,那么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来说自然就十分不利,孩子在校园生活中遇挫退步,遇难而避。

2.学校的沂水春风。

(1)教育理念。在“后进生”的形成中,学校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农村学校孩子成绩整体较城市孩子差,很多农村学校教师更是只针对学习成绩好、肯用功或者聪明的孩子下功夫,将心血更多地投入到这些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后进生”。对“后进生”关心不足,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够重视,不够持久。

(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有部分老师存在着一些误区。由于其自身水平有限,对于教学的认知也不够到位,往往就采用题海战术,这种教学方法耗时而低效,长期之后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日趋下降,自主学习更无从谈起。

3.自身的意志不坚。

小学生没有坚定的自身意志,还做不到明辨是非。在他们的概念中,“对与错”的判断往往是别人给予的,很有可能会被灌输错误的是非观,形成错误的观念。进行德育时,更应该注重对孩子是非观的培养,让其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拥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后进生”转化策略及对教师的要求

1.真诚关爱——爱暖心扉。

《做最棒的老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暖人心者,莫过于爱。”我们对于好学生的认可与表扬,对于“后进生”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小杰父母离异,原本学习成绩一般的他更是一天不如一天。某次,小杰在养父的教导下按时完成了家庭作业,我欣喜万分,当着全班的面好好地表扬了他,我发现这个从来是耷拉着脑袋的孩子脸上渐渐绽开了笑容,眼中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那一天小杰上课听得格外认真。那时候我在心里感慨:如果在他犯错误之时,少一些责备,多一丝爱护,用“爱的教育”来引导他,感化他,对他一时的错误给予原谅,这个孩子会不会对学习满怀期待呢?

2.化及冥顽——师当如母。

悦悦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留守儿童,和年岁已大的爷爷一起生活。所以悦悦是一个生活上较独立的孩子,但可能缺失父母的关怀、督促,学习一直上不去,人也有些自卑,但是悦悦很守时,从没迟到过。直到去年的一个早读,我发现她的座位空着,第一节上课了还不见人,正当我准备打电话时,她来了,轻声说道:“老师,我迟到了……”我注意到她的身体微微发抖,面色有些潮红。看着她害怕的样子,我实在不忍心责怪,就轻声问道:“早上吃饭了没有?”她又是摇摇头。我把她领到了办公室,泡了碗热面端给她吃。下课后我询问她晚来的原因,原来是发烧起来晚了,便急忙跑来学校。我鼻子一酸,心想:这个孩子真不容易。我带着悦悦去了药店,买了感冒药,并跟她说:“以后有困难和老师说。”悦悦忍住眼泪,轻轻点了点头。

在这之后,悦悦逐渐发生了改变。每天放学后总要来见我一面,和我聊天。渐渐地,悦悦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我想,其实很多“后进生”,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缺少了一份爱。这份爱,如果家长不能给,那么就由老师来给,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会像母亲那样关心他,像父亲那样谆谆教导他,自然而然会摘掉“后进生”的帽子。

3.循循诱人——有教无类。

每个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聪明,有的孩子笨拙,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对于聪明和笨拙的孩子应该一视同仁,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面对相对笨拙的孩子,老师要学会将教学灵活运用,寓教于乐,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将知识传达下去。为人师者,更是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传人,尽心尽力地去教育,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区别对待。

4.诲人不倦——静待花开。

学生的教育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学生并无好坏,老师要有一颗宽容、耐心的心去引导孩子,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静待花开,切莫操之过急。

小结:只有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爱去灌溉正在成长的幼苗,才能获得尽如人意的结果。让我们捧着一腔爱心,怀着一份尊重,揣着自由,静待那些迟开的花朵吧!我坚信:只要春风不吝啬,定有花开时。

参考文献

[1]郑昌伦 农村学校转化“后进生”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2013,5。

[2]苏素芬 探索家庭教育对后进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学校教育研究,2015,9。

论文作者:陈亚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3月总第3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春风不吝啬 自有花开时——转化后进生爱为先论文_陈亚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