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的构成要素与市场之间的关系_供给和需求论文

论市场的构成要素与市场之间的关系_供给和需求论文

论市场构成要素和市场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论文,关系论文,构成要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用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理论作指导。但是,由于我国是在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的,长期以来敌视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理论,对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理论知之甚少,因而,目前必须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理论的研究,而市场构成要素和市场关系是其中最基本的范畴。

一、市场构成要素

市场理论的基本范畴是市场,而市场又是由市场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因而,市场理论也要研究市场的基本构成要素。概括起来讲,就是指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并且各自的作用能互相协调配合从而共同促成市场正常有序运行的因素。一般来说,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指参与市场交换活动的一切个体和组织。有了这些参与市场交换活动的个体和组织,以及他们的市场交换活动,市场的形成才具备基本的条件。没有市场主体及其市场交换活动,就不可能形成市场。

从参与市场交换活动的个体角度来分析,参与市场交换活动的个体一般有三种类型:商品生产者、商品消费者和商品交换的中介人。有了商品生产者,才有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有了商品才会产生商品交换。因而,商品生产者(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是商品交换也即市场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商品消费者购买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用于消费,一方面使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能够实现;另一方面商品只有进入消费领域后,才能开始新一轮的商品生产,使交换活动能够连续进行,从而构成市场的循环运动过程。商品交换的中介人,通过自己的市场活动,沟通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使商品顺利完成交换,实现商品的价值。

从参与市场交换活动的组织角度来分析,参与市场交换活动的组织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企业、家庭和政府。企业,包括生产性企业和商业性企业。生产性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商业性企业是商品交换的中介人。家庭,一般来说主要是消费者,他们用自己成员的劳动报酬购买市场上的商品用于消费;有些家庭也是商品生产者,他们向市场提供商品。政府在市场活动中具有多重主体角色: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某种情况下市场运行的调节者、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

2.市场客体

市场客体,是指在市场交换活动中市场主体之间交换的对象。在市场交换活动中,市场主体之间进行交换的对象必须是具有商品性的产品,因为只有具有商品性的产品才能进入交换领域或交换过程,成为市场主体之间交换对象的承担者。如果没有具有商品性的产品作为交换对象的承担者或者说没有市场客体,就会由于没有用于进行交换的对象而无法产生市场交换活动,没有市场交换活动也就不能形成市场。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市场客体的范围和形态也在不断发展,到了现代市场经济阶段,市场客体的形态则发展到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产品。以物质产品形态存在的市场客体,包括生活资料产品和生产资料产品。这是产生最早的市场客体。到了现代市场经济阶段,物质产品形态的市场客体,数量、品种日益丰富,质量日益提高,功能日益增多。(2 )劳动力。劳动力是以活劳动形态而存在于劳动者体内,这是一种劳务型的市场客体,用于生产、经营和生活服务。(3)货币。 货币是以交换媒介和一般等价物形态存在的市场客体。这里的货币泛指金融商品,在现代市场经济阶段还应包括信用在内。(4)知识产品。 知识产品是指以技术、信息形态而存在的市场客体。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知识产品是极为重要、极受重视的市场客体。以上四种形态的市场客体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也就构成了当前市场客体所包括的范围。

3.市场载体

市场载体,是指市场主体进行市场客体交换所需要的地点、空间、场所以及其他有关设施。市场主体进行市场客体交换,一般需要两个方面的最基本物质条件:一方面,需要有进行交换的特定地点、空间或场所;另一方面,需要有除地点、空间和场所之外的其他有关设施,如,仓库、运输工具、电信传导工具(电话、电子信箱、计算机网络等),等等。这两个方面的物质条件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市场载体。这种市场载体,既为市场提供了外壳性质的构成要素,也是构成市场的外在显性形态要素。因而,没有市场载体,市场主体的交易活动就难以顺利地进行, 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就会非常高, 其自身的利益就会大大降低。如果市场载体不完备、社会化和现代化程度不高,市场载体就难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市场交易的效率就会由于受到这些条件的限制而难以提高,进而影响市场的正常有序运行。

4.价值与价格

作为市场客体的商品千差万别,它们之所以能在市场上进行相互交换,就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基础——价值,即千差万别的商品都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差别只在于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千差万别的商品都可以依据其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比较和交换。价格不仅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且价格还以价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市场主体直接按照商品的价格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从而形成市场交换活动。价格的波动,对市场的交换活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会降低,从而导致交换活动减少;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会上升,从而引起市场交换活动的增加。因而,价值与价格是市场内在的核心要素,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价值与价格,市场交换就会由于没有共同的基础和依据而无法进行,从而市场也就无法产生。

5.供给与需求

从直接意义上讲,市场就是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而商品交换的过程就是商品买卖的过程。商品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商品供给的过程,商品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过程。因而,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市场就是由供给与需求共同组成的,是供给与需求的辩证统一。供给与需求则是构成市场的两极。所以,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的基本构成要素。

供给是商品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向市场提供的商品数量。需求是商品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需要消费的商品数量。市场上的商品供求关系有三种状况:供大于求,供小于求,供求相等。这三种情况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方面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供大于求引起价格下降,供小于求引起价格上涨,供求相等价格不变;另一个方面对市场的类型产生影响,供大于求出现买方市场,供小于求出现卖方市场,供求相等则出现均衡市场。因而,供给与需求对市场的构成及其正常有序地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6.竞争

竞争是市场运行的推动力,市场价值的形成和变化、市场价格的波动、供给与需求的变化等等,都是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出现的。因而,竞争也是构成市场的内在重要因素,对市场的形成、市场的正常有序运行及市场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市场关系

市场关系,就是指在市场领域内市场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联系。市场领域里蕴含着非常复杂丰富的市场关系,最明显的市场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市场交换的对象,它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联系是基本的市场关系。作为市场交换对象的商品,首先必须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这种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商品又是人类劳动的凝结物,这种凝结了的人类劳动或物化了的人类劳动便是商品的价值。市场交换对象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处在一种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之中。

首先,使用价值与价值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一面。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并不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获取商品的价值而生产使用价值。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他人,才能获得商品的价值。

其次,使用价值与价值也存在着相互统一的一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才有价值,无使用价值的物品则不具有价值。反过来看,一种物品虽然具有使用价值,而如果没有价值,那么,它就只能是一种有用的物品,而不是商品。

所以,作为市场交换对象的商品,必须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相互矛盾,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得到解决。如果在市场交换中顺利完成了商品的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都能得到实现。如果在市场交换中不能完成商品的交换活动,并且也不是商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和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过高等问题,那么,商品生产者就得检查自己对使用价值与价值关系的认识是否正确。如果单纯追求商品的价值而忽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则必须迅速纠正。因为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脱离使用价值而单独存在的,只有高度重视使用价值、千方百计提高使用价值,才能赢得消费者,顺利完成使用价值的让渡,实现商品的价值。

2.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而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一种最一般的市场关系。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用自己生产的商品去与货币进行交换,换回货币;而消费者进入市场,是为了用货币换回商品进行消费。因而,商品与货币处于对立的关系之中,商品生产者只有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换成了货币,也即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转变成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用自己的商品换回了消费者手中的货币,其生产目的得以实现,商品与货币的对立才得以解决。只有其商品换回了货币,商品生产者才有可能取得其他社会产品,从而继续其商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商品生产者的效率、收益及其生存和发展,都与其商品的货币的实现紧密有关。在正常情况下,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向货币的转换速度快、转换规模大,其效率和收益就高,生产就能够持续发展。如果商品向货币转换的速度慢、规模小,其结果则完全相反。要处理好商品与货币的关系,既要在研究开发优质、多功能、高价值的高精尖新产品方面加大投入,也要在物美价廉和薄利多销方面下功夫,同时,要研究产品的周期性以及高精尖新产品与日常用品之间的最佳结构等。如果企图用欺诈的方法加快商品向货币的转换,则无异于自我毁灭。

3.买与卖的关系

市场交换活动是由买与卖两种行为组成的,因而,市场上不仅存在着总体的买与卖的关系,而且还存在着商品生产者自身的买与卖的关系。市场上,所有商品生产者自身的买与卖的关系,便构成了总体的买与卖的关系。因而,商品生产者自身买与卖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市场关系。商品生产者在连续的生产过程中,会分解为两种身份、产生两种行为过程。

第一,是以商品生产者的身份出现,并产生先卖后买的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先卖出自己生产的商品,然后再买进生产要素,以便继续进行生产。因而,他们是为了买而卖,其商品价值实现过程是卖与买行为关系的统一。

第二,是以资本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产生先买后卖的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资本的经营者先买进生产要素来生产商品,然后再卖出这些商品使其投入的资本增值。因而,他们是为了卖而买,其资本增值过程是买与卖行为关系的统一。

4.生产者与生产者的关系

市场,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联系起来,并使其相互联系成为一种市场关系。例如,市场是商品价值实现的领域,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市场上,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联系,可以表现出多方面的关系,例如:

第一,表现出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产品的协作关系。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只为市场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自己需要的其他产品则由其他生产者生产,需要时通过市场来购买。这样,每个生产者都需要相互交换自己的产品,就构成了生产者之间在生产上的相互协作关系。

第二,表现出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都是市场价值构成因素的关系。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某种商品的总量,是由生产条件不同的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因而具有不同的个别价值。全部商品的个别价值的总和,则构成这种商品总量的价值总额。这种商品价值总额除以商品总数,就得出商品的平均价值,也即市场价值。这也就是说,商品生产者之间具有价值的联系。

第三,表现出商品生产者相互竞争的关系。只有适应市场需求的商品才会被市场接受,商品生产者为了使自己生产的商品能被市场接受,一方面会通过竞争,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商品,去占领有限的市场,开拓市场,并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其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的结构;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自己生产产品所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收益。

以上说明,商品生产者之间具有互相竞争的关系。在竞争中获胜的商品生产者,在生存和发展进程中充满活力,同时,竞争极大地促进了整个市场的繁荣与发展。生产者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都会在市场上反映出来。

5.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市场上最直接、最基本的联系。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联系,尤其是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的实现,直接制约和影响其他市场关系。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的实现就是他们之间完成了市场客体的交换,客体交换完成后,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联系、商品与货币的联系、买与卖的联系等都随之得以实现。因此,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市场关系。

总的来说,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是这样的:生产者的生产制约消费者的消费,而消费者的消费又反过来影响生产者的生产活动。

首先,生产者的生产制约着消费者的消费。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1)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对象。 消费者消费的对象——物质资料和劳务,都是生产者生产并提供的。没有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消费者就没有商品和劳务可用于消费。(2 )生产者决定着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消费者消费生产者提供的一定消费对象时,消费对象本身就规定着一定的消费方式。由于各种消费资料的使用价值不同,人们消费这些消费资料的方式自然也就不同。同时,生产者生产的发展会以消费资料的消费为媒介而推动消费者消费方式的进步与发展。(3 )生产者生产出消费者消费的动力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生产者的生产越是发展,为消费者提供的消费品就越是丰富,消费者消费它的动力也就越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就越强。因而,可以说,生产者的生产生产出消费者。

其次,消费者的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者的生产活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1)消费者的消费使生产者的生产得以最终实现。 若没有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就不能得以实现,即未被消费掉。原有的产品没有被消费掉,就不能再进行这种产品的生产,这时,生产者的生产过程就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过程就会中断。(2 )消费者的消费是生产者的生产动机和生产目的。生产者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消费的需要,消费者的消费使生产者的生产目的得以实现,同时,消费又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求,新的消费需求则是生产者生产发展的动力,从而消费促进了生产者生产的发展。(3 )消费者的消费对生产者的生产有相应的要求。消费者的消费,客观上要求生产者的生产规模、生产结构和生产速度与其要求相适应。但是,生产者总是希望自己的生产过程能够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均衡性,这样,生产者与消费者又产生了矛盾性。

认识了消费对生产的上述反作用以后,生产者必须研究消费者消费的特点及其变化的规律,并及早采取措施,力求适应消费者消费的需要及其变化的要求,从而尽量避免或减少与消费者消费需要的矛盾,使自己的生产能够顺利地进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同时,还应设计、生产出更新的产品,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去开拓新的消费市场。

6.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供给与需求是市场最基本的关系,其他的市场关系都会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中体现出来。供给与需求具有紧密的联系,因为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的基本构成要素,供给与需求是共同构成市场的两大组成部分,因而,供给与需求二者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形成市场。

供给与需求也有相互矛盾的一面。因为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其需要具有分散性、多样性和多变性。需求的这些特征,必然要求供给应具有多品种、多功能、小批量、高质量的特征。供给应适应需求,而供给又是由所有生产者生产的商品所构成的,每个生产者由于生产条件不同、对市场需求信息反应的敏锐性不同以及适应市场能力的不同,总希望自己的生产能够少品种、大批量。这样,供给又时常与需求发生矛盾。市场就是在供给与需求既缺一不可又相互矛盾中运行和发展的。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主要反映在供求的客体上。既要求在商品总量上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也要求在商品的构成上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如供给商品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性能应与需求商品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性能相适应,同时,供给的商品还应当与需求的变化及发展趋势相适应。但是,无论怎样力求使供给与需求相适应,供给与需求的适应或均衡总是暂时的,更多的时候是不适应或不均衡,因而,每个生产者不仅要在总量上、而且也要在构成上认识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关系,并将其用于指导自己的生产活动,促使供给与需求相适应。这就是市场所呈现出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标签:;  ;  ;  ;  ;  ;  ;  ;  ;  ;  

论市场的构成要素与市场之间的关系_供给和需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