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论文_王位,张小罗,陈亨平,叶小斌,钟玲伊

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论文_王位,张小罗,陈亨平,叶小斌,钟玲伊

王位 张小罗 陈亨平 叶小斌 钟玲伊

(温岭市中医院 浙江 温岭 317500)

【摘要】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温岭市中医院于收治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和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眼针疗法进行临床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54例,占比91.52%。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44例,占比74.57%。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总有效例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眼针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107-02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1]。其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病范畴,中风病的根本病机为肝肾亏虚,肝阳上亢,上犯脑窍,气血逆乱,阴阳失调,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不足为根本。因此,治疗时强调治病必求于本,并十分重视对于肝肾的调补和气机的调畅。眼针作为一种微针疗法,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自身布局规律和穴区划分的特点,亦有符合其自身特点的穴区配伍方法,以达到整体调节和治疗的作用[2]。本研究为了探讨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选择118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温岭市中医院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之间收治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和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其中男性患者为68例,女性患者为50例,年龄为44~82,岁,平均年龄为(67.7±16.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63例,小面积脑梗死患者为32例,腔隙性梗死患者为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进行控制,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实行吸氧、降颅压以及减轻脑水肿等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抗感染和预防应激性治疗,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和脑代谢等,及时观察患者的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相关的医护人员应及时的报告给医生。

1.2.2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眼针疗法进行临床治疗[3]。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眼针疗法进行辅助性治疗,眼针疗法主要是针对患者眼球周围和眼眶边缘的穴位,采用针刺的手法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眼针治疗法过程中,应采用30号直径为0.35、0.4寸的不锈钢针对患者进行针刺方式治疗,选取眼部上焦区、下焦区、肝区和肾区。具体的治疗方法为,将30号直径为0.35、0.4寸的不锈钢针轻轻刺入的眼周穴区,不能够提插捻转,得气后医护人员应嘱咐患者进行肢体锻炼,20分钟后拔出针,以上针刺操作每天2次,7天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若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身体不适,眼部疼痛等情况,应及时报告给诊断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3 疗效判定

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急性脑梗死基本痊愈,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急性脑梗死基本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未痊愈,临床症状加重。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显效例数为49例,占比83.05%,有效例数为5例,占比8.47%,无效例数为5例,占比8.47%,总有效例数为54例,占比91.52%。对照组显效例数为39例,占比66.10%,有效例数为5例,占比8.47%,无效例数为15例,占比25.42%,总有效例数为44例,占比74.57%。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总有效例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祖国医学的中风病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及气血瘀滞、脉络瘀阻,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言语蹇涩、肢体麻木以及乏力等[4]。眼针疗法是针刺眼球周围、眼眶边缘的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对于中风病常选取上焦区、下焦区、肝区及肾区等穴为主,同时配合肢体功能锻炼,从而取得平肝潜阳、熄风通络及活血化瘀行气等疗效,本研究为探究眼针治疗法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调查显示,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58例,占比98.30%。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37例,占比62.71%。可知眼针治疗法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具有一定疗效[5]。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眼针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占强,陈刚山,肖春风等.醒脑开窍针刺法合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68例[J].河北中医,2011,06(02):246-247.

[2]周鸿飞,张明波,窦文波等.眼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内皮素及降钙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1,06(10):651-653.

[3]田迎春,张绍钦.眼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硬瘫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01(03):674-675.

[4]王普清,罗韵文,张贵斌等.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14(6):368-372

[5]苏欣,海英.眼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作用机制探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05(33):632-633.

论文作者:王位,张小罗,陈亨平,叶小斌,钟玲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论文_王位,张小罗,陈亨平,叶小斌,钟玲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