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瓦文萨失去了麦城?_波兰总统论文

为什么瓦文萨失去了麦城?_波兰总统论文

瓦文萨为何败走麦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败走麦城论文,瓦文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52 岁的前波兰总统瓦文萨曾是波兰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 1980年,还是格但斯克列宁造船厂电工的瓦文萨被工人推选为罢工领袖,领导波兰团结工会向波兰统一工人党(共产党)政权发起挑战,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80年代末,终于推翻了波兰统一工人党,使波兰出现了一个工会组织掌握国家政权这种国际上少有的政治现象。瓦文萨的胜利曾使西方欣喜若狂,他们不仅将英国剑桥大学荣誉博士的称号授予了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工人造反派领袖,并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1990年12月,瓦文萨当选波兰50多年来的第一位民选总统。正当他踌躇满志,一心想蝉联第二届总统之时,风云突变,1995年11月19日,瓦文萨以48.28%的得票率败给社会民主党领袖克瓦希涅夫斯基, 这一结果将对波兰局势乃至中东欧形势产生深远影响,引人关注。

瓦文萨何以在竞选中败走麦城,原因很多。

首先是瓦文萨的路线并未给波兰人民带来应有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他执政后,政治上照搬西方模式,经济上实行“休克疗法”,其结果是物价大幅上扬,失业有增无减,分配不公日趋严重,社会贫困不断加剧,人民的期望不断落空,使得瓦文萨本人的威望不断下降。而今年41岁的克瓦希涅夫斯基领导的波兰社会民主党(其前身是波兰统一工人党)自1993年在议会大选获胜后与农民党联合组阁两年来,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步回升。今年,波兰国内生产总值可望增长6.5%至7%,超过计划,在中东欧国家名列榜首。同时,人民生活得到相应改善,这些不仅赢得了国内人民的拥护,也提高了波兰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二,在波兰人民更强烈要求提高生活水平、解决失业、贫困和治安问题的今天,瓦文萨却依然高喊“非共化”和“清算过去”的口号,主张按团结工会的方案归还昔日收归国有的资本家、地主等人的资产,引起众多选民的反感和不满。而年轻的挑战者克瓦希涅夫斯基却明确提出捐弃前嫌向前看的主张,并提出穷人富人合舟共济共同建设“波兰大家庭”的口号,民心所向早已初见端倪。

第三,瓦文萨执政期间常常滥用职权,通过发动“上层战争”搞垮议会或推翻和他政见相左的政府要人。5年来,他搞垮了两届议会, 并使5个总理先后下台。他还嫌总统的权力太小, 多次与左派联合政府争权。5年来,瓦文萨曾22次否决议会通过的法令,即使被议会以2/3的多数票予以拒绝后,他仍不依法签署,招致公众极大不满。克瓦希涅夫斯基则主张和解,不激化矛盾,不搞“上层战争”,反对扩大总统的现有权力,并愿意与依法组成的任何一届政府合作,他还提出“面向未来”的竞选口号,颇得选民信赖。

第四,小学文化程度的瓦文萨尽管在讲话中不断出现语法错误,但他的号召力和造反派脾气在波兰剧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时过境迁,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波兰人民更看重的是未来领袖的工作业绩、知识才能、文化素质和个人品格。年青、英俊的克瓦希涅夫斯基大学毕业,精通几门外语,知识渊博,思路敏捷,他30岁时就出任政府部长,尔后主管党务,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在青年选民中颇具个人魅力。在电视辩论中,仅几个回合便把瓦文萨击败。谁能当选总统,波兰人民心中早已有数。

由此可见,瓦文萨在竞选中败走麦城既是他自身缺陷使然,也是波兰人民历史性选择的必然结果。应当说,经过5 年来两种不同制度的亲身体验,波兰人民早已没有剧变初期那种盲目和兴奋,他们开始反对极右政权一味照搬西方模式的做法,主张由务实肯干,有真才实学且能领导波兰人民走向繁荣和富裕道路的领导人上台执政。选举具有前共产党背景的左派力量的代表人物当总统。这是波兰人民冷静状态下的一种政治举动。这种“政治左转”现象,开了东欧左派力量重返政坛的先河,耐人寻味,其影响和意义不可低估。

标签:;  ;  ;  

为什么瓦文萨失去了麦城?_波兰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