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热点问题综述之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四论文,热点问题论文,抓住机遇论文,一次会议论文,大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展示了广阔的空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
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期间,委员们提交了21份大会发言,专门就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发挥优势 建功立业
委员们指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基本不靠国家投入,所占贷款比例又极小的情况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为国家增加财税收入、解决社会就业、改善社会服务和维护社会稳定等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97年底,全国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为2850.86万户, 从业人员5441万人,注册资金2573.98亿元;私营企业96.07万户,从业人员1349.26万人,注册资金5140.12亿元。1997年,全国个体私营经济纳税540亿元,比1986年增长了10倍多,占全国工商税收比重由3.9%上升到7%。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所作出的积极贡献,集中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投身农业和农村扶贫开发,有利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最近几年,一些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把投资转向农业,建立了粮食生产、销售、加工的龙头企业,把农户分散的生产纳入社会化生产体系之中,扩大了农业的内在规模,促使农业向商业化、产业化发展;有的企业发展养殖业、林木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受到了当地的欢迎。
非公有制企业以“光彩事业”特有的方式,把资金投入同效益回报联系起来,选准多方面优势结合得好的项目,产生了启动一项,繁荣一片,造富一方的效果,从而实现了扶贫开发的目标。从1994年到现在,已实施项目2731个,到位资金51亿元,协助贫困地区解决了54万人的温饱问题。现在,“光彩事业”已初步形成了一线(京九沿线)、一片(三峡库区)和若干个扶贫点的格局。
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有利建立新的经济模式。
非公有制企业是参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首先,非公有制企业按照“国有加民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将原来亏损的国有企业通过租赁经营、参股控股、股份合作、兼并甚至收购等方式转制运作后,凭借国有企业原有的人才、厂房、设备、信誉等方面的优势,能够迅速上规模、上水平,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对盘活国有资产存量起到积极作用。此外,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也为下岗职工再就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仅1997年一年内,非公有制企业就吸收国有企业下岗职工94万人。
三、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非公有制经济中已涌现民营高科技企业近十万家,1996年实现技工贸收入3000亿元,人均产值17万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工业劳动生产率。民营高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充满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生力军。还有一些私营企业把注意力转到了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四、开拓就业渠道,为国为民做贡献。
据统计,现在,在个体私营企业里就业的约6800万人,加上在外资企业就业的1700多万职工,整个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了8500万左右的就业人员。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是进一步拓宽就业主渠道的迫切需要。为此委员们建议:(一)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放手吸纳就业者;(二)在城乡继续放手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三)鼓励自主性地在第三产业中个体、私营经济;(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跨国经营,以扩大劳动力输出规模。
积极鼓励引导 促进健康发展
委员们指出,目前,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11%,规模小,比重低,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差距更大。因此,国家应站在最有效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高度,把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摆在同等地位来看待,积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走健康发展之路。
第一、用十五大精神统一和提高认识。委员们认为,要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种种偏见和不正确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从多方面、全方位对非公有制经济给予应有的支持和帮助,给它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
第二,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者队伍。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中培养了一批人才,也聚集了一批人才,但从总体上看,人才问题仍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一)国家要有计划地通过大专院校,分期分批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者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爱国、敬业、守法的职业道德观念,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家成功的管理经验,以此推动自己的企业跃上新台阶。(二)要积极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干部、下岗职工流向非公有制企业,充实和加强生产、科研、新产品开发的实力,以适应非公有制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第三,要积极推进规范化管理。国家要注意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对目前一些产权不明的“私挂公”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本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创造条件,允许它们恢复本来面目;二是要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要走资本运营民主化的决策管理模式。三是非公有制企业应突破纯粹的家族式管理,树立开放的人才观,广纳社会贤才,放手使用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推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第四,要建立主导产业,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下,非公有制企业要掌握经济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培育和建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主导产业,选择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以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尽可能完善的销售及服务保障体系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企业要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并逐步将名牌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积极参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在此基础上,要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关联产品为纽带,组建非公有制企业集团,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走集约化之路,逐步形成产业优势。
第五,要有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保障。建议:(一)在宪法中要体现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原则;(二)对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要及时进行调整,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三)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政策和非公有制企业向社会融资的政策;(四)制定适用于全国的、法律效力层次最高的《私营企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