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世界杯男排比赛之我见_接应二传论文

第八届世界杯男排比赛之我见_接应二传论文

第八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排球赛论文,世界杯论文,我见论文,第八届论文,男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概况:

第八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于1995年11月18日至12月2 日在日本举行, 共有12支队伍参赛。他们是:美国、意大利、荷兰、巴西、 阿根廷、古巴、加拿大、中国、韩国、突尼斯、埃及和东道主日本队。经过十一轮66场的激烈较量,意大利队以全胜战绩,首次登上世界杯赛冠军的宝座,荷兰队和巴西队分获银铜牌。这三支劲旅同时还获得了进军今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资格。列第四至第十二名的队分别是:美国、日本、古巴、阿根廷、韩国、中国、加拿大、埃及和突尼斯队。

本届杯赛各单项技术奖名单如下:最佳选手奖是意大利队的接应攻手安德烈亚,最佳扣球奖是荷兰队身高2.09米的副攻手古尔巴斯,最佳拦网奖是加拿大队身高2.03米的主攻手哈德尼·杰森,最佳发球奖是美国队身高2.05米的二传手伯尔·罗伊,最佳得分手是阿根廷队身高2.02米的接应攻手米利尼科夫。

二、本届杯赛的主要特点

1、欧美强队优势明显 亚非依然落后

参加本届杯赛的12支队伍集中了各大洲的顶尖球队,但由于各大洲水平的差异,造成11轮的66场比赛中大多数场次并不激烈。打满5 局的只有3场,四局分出胜负的也只有14场,而3:0一边倒的场次却有49场之多,几乎占比赛总数的75%。而且只有少数场次比赛堪称高水平的比赛,值得一看的是意大利对巴西和荷兰,荷兰对巴西和古巴的比赛,称其为经典之作实不为过。

通过比赛可以看出,参赛12支队伍的水平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本届世界杯赛的前4名队,其中意大利又稍占优势。 第二层次是分列第5至第9位的日本、古巴、阿根廷、韩国和中国队,其中日本和古巴队稍稍领先。第三层次是非洲的两支球队。

总的看,第一层次的欧美强队优势十分明显。这一点可从作为亚非球队代表日本队表现看出。作为东道主的日本队,原想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以及方方面面的有利因素,向前三名的目标发起冲击。尽管该队斗志旺盛,发挥较好,并战胜了实力强劲的古巴队,但面对本届杯赛的前四名球队,却是一副被动挨打的模样,尤其是暴露出高度实力上的差距。因此,四场比赛竟未胜一局,其中对意大利和巴西队的三局比分分别是:4、6、8和3、5、4。可以说输得很惨。这也充分说明了当今世界男子排坛欧美强队继续领先,亚非球队仍然落后的现状。这也表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亚非国家将很难与欧美强队对抗。

2、队伍结构合理 整体实力加强

本届杯赛参赛的各队,特别是世界强队的阵容组成,都是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从年龄结构看,十分合理,主力阵容的年龄普遍比全队平均年龄要大一至两岁。其构成大体是这样的,由一至二名28岁左右的老队员,三至四名25岁左右的中等球龄的队员和23岁左右的一、二名年轻队员组成。据统计,本届杯赛28岁以上的老队员共有31人,其中超过30岁的有15人。最大年龄为35岁,担当主力的队员有18人。获得前三名的意大利、荷兰、巴西队,主力阵容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7.5、27.1和26.5岁。和前几届世界杯赛相比,年龄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层年龄正是男排队员发挥最佳水平的时期。应该说,年龄大小和比赛名次成正比。因为一支高水平的球队需要有老队员坐镇,并发挥其核心作用,而年龄和球龄意味着成熟和经验。欧美强队的球员大都有200 多场的国际比赛经验,最多的达400多场。

由此可看出,以老带头,以中为主,老中青三结合,并根据各位置的任务要求,充分利用高度进行组合是最合理的阵容结构。

本届杯赛各队都十分重视整体实力的提高,首先是各队重视技术、战术、高度、心理、意识、科研等的全面发展,使整体攻防力量大大加强,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上场队员每个人的得分能力,而不单纯依靠少数尖子队员来拿分,从而使胜利有更可靠的保证。引人注目的是,美国队的二传伯尔·洛伊,巴西队二传利马·莫里西奥,古巴队二传迪亚哥·雷依都进入了得分前50名,改变了过去二传手得分较少的情况,成为名副其实的攻击性二传。而中国进入前五十名的得分手只有张翔和郑亮。张翔表现较为突出,以91分排在第三位。这也暴露出中国队整体实力不强的弱点。

其次,整体实力的提高,表现在替补和主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能够上场担当主力的人员大大增多,改变了过去大赛大都是以6 人为主体,进行局部替换,由8个人左右完成比赛任务的局面, 而是常常有10人左右的队员上场担当起主力的任务。这也为各队教练如何用人,改变打法,扩大了选择地余地。比较突出的例子是意大利和巴西队的比赛。这是一场争夺冠军的关键比赛,巴西队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教练吉马亮斯及时调整阵容,用三名全面技术较差,但有高度实力,并有跳发、后攻特长的年轻队员换上场,结果在第二局中打乱了意大利的攻防部署,扳回一局。第三局巴西队如法炮制,比分一路领先,意大利队教头范拉斯科见状,果断换下包括主二传在内的所有主攻副攻五名队员,并在8:14落后的逆境下,以跳发对跳发,以后攻对后攻,调整拦网布局,发挥整体拦防的优势,最终以16:14反败为胜。最终意大利队以3:1获胜。这场比赛可以说创造了世界大型排球比赛的一项奇迹。即,在5 名主力失常情况下,大面积更换替补队员上场从而反败为胜的先例。双方共调用21名队员轮番上阵,斗智斗勇,真正体现了整体实力的作战能力。

3、高度实力 全面善变

本届杯赛各队都十分重视发展高度,提高素质。特别是在主力阵容中都尽量挖掘培养本队中的高度队员上场,争夺网上优势。据统计,所有参赛队员中,身高超过1.98米的共有50人,超过2米的有40人, 超过2.05米的有8人,而且全部是主力队员。在身高2米以上担当主力的27人中,二传有2人,主攻只有4人,接应4人,而副攻却达17人, 其主要目的就是加强拦网。这方面以荷兰队最为突出。该队12人中就有9人超过2米,最高达2.09米,主力阵容中有5人超过2米,全队平均身高为2.01米,主力阵容达2.02米,凭此荷兰队的拦网成功率居各队之首,在个人拦网前10名中占有3名之多。意大利主力阵容平均身高为1.97米, 美国和加拿大均为1.98米,巴西虽仅有1.95米,但良好的素质弥补了身高不足。

当然欧美强队所以强大,不但是有高度,更具有实力,这实力在比赛中表现在:有充沛的体力,良好的移动弹跳专项耐力,强劲的腰背肌和较快的挥臂速率,特别是扣球和跳发球力量大速度快,使亚非队难以抗衡。

欧美队不仅仅只靠高度实力,还将之与全面善变相结合,从而在拦网和进攻上占据了明显的优势。据本届杯赛的扣球拦网统计看,扣球命中率巴西、意大利和荷兰队分列前三名,都达到了60%,较其余各队要高出4至15个百分点,同时扣球的失误和被拦也大大低于各队, 显示出技术上的成熟。在拦网上也莫不如是。

意大利队所以能所向披靡,就因为这是一支典型的既有高度实力,又有全面善变特点的队伍,而且注重整体实力提高和整体的攻防配合,因此,整体水平的发挥始终比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弱点可击。

三、世界男排技战术主要动向和发展趋势

本届杯赛各强队在技战术上都有一些新的变化,打法更加成熟,运用也较合理。在接发球的阵式,采用密集拦网的方法,对近网战术攻的缩小防守,以及灵活边跟和内撤的马蹄形防守等等方面都没有多大改变。只是在运用上和变化上略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跳发球迅猛发展

本届杯赛各队发球以攻为主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无论是欧美强队,还是亚非各队,在比赛中都广泛运用跳发球,以争取第一回合的主动。12个队的主力阵容中,共有62人运用过跳发球,占主力阵容的86%,12名二传中也有9人采用跳发球, 并在个人发球的前十名中占有第一和第五两个席位。另外换上场的替补队员中采用跳发球的也在80%以上,在比赛场上从头至尾跳发球的占50%以上。

由于各队强调以攻为主的发球指导思想,跳发球虽有较大威胁,但同时失误也很多。其原因主要是对跳发球的技术运用尚不十分熟练,抛起和起跳的节奏掌握不好,并一味盲目追求力量、速度以及临场心理压力等因素造成。美国队和巴西队跳发球得分率高,但失误率也名列前茅。似乎有些得不偿失。相对而言,意大利和荷兰队对跳发球的掌握和运用比较成熟,可资借鉴。其特点是,首先每个运动员开始几个跳发球都是用70%左右的力量,球速在0.8秒左右,以把握性为主, 然后在逐步适应场上节奏和自我对球控制能力较好的基础上再加大力度。第二是在失误较多时,主动调整节奏,进行把握较大的过渡性发球或改变发球的方式和方法;第三是根据场上情况的变化,进行控制发球,以把握性为主避免失误。如暂停之后,本方连续失误,或本方防反有利,对方连续失误等情况。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世界强队在战略战术上的应变能力和成熟的一面。

本届杯赛的跳发球可分为四种类型。一种是速度快,力量大,弧度低的发球,这种球威胁最大,得分也最多,本届杯赛前十名的发球都是采用这种类型。二是由第一种类型的大力发球突然转为轻推前区球,这种球落点在对方前区4米左右地带,是由重改轻, 落点由后变前的变化发球。这种球由于和大力跳发球的动作一样,只是在最后击球时由重击改成轻推,因此有一定的突然性和隐蔽性,由于对方一般都在7 米左右地区准备接重的跳发球,当球的轨迹突然变化落在前区,如对方判断和移动较慢就容易奏效。三是一般速度发球,速度在0.7秒左右, 失误较少,但威胁不大;四是跳起发飘球,这种发球对世界高水平的球队威胁较小。

毫无疑问,跳发球是大势所趋,关键是如何进一步熟练掌握和努力减少失误,以及在比赛中如何有效地控制节奏和灵活运用的问题。

2、后排进攻大大增多

后排进攻也是本届杯赛的热门话题。其变化和发展主要可从下列五个方面来看。首先是运用后攻的人数从原来有些队的个别人到每队2 至3人,本届杯赛可以说所有攻手都掌握了这项技术,欧美强队的场上5名攻手都能运用,甚至有些队的二传手都具有较强的后攻能力。第二是后攻的数量明显增多。上届世界杯赛的后攻运用仅占各队全部扣球的10%,而本届欧美强队基本上都在30%左右。后攻在反击中的运用,也大大超过一攻中的使用。第三是后攻的位置进入全方位时代。即从原来侧重1号位后攻发展到后排1、5、6三个位置全都能打,当然威胁最大,打的最多还是1号位。第四是从后攻的组织来看, 已从原来比较单一和被动运用逐渐走向前后排有机结合,拉开与集中相结合,如充分利用网长二传向两边拉开,1、5号位的后攻队员在边线外起跳,造成对方拦网上的被动。后排队员大跑动后攻,如站在5号位队员,迅速跑向1号位后攻,1号位到6号位后攻等等。第五是从后攻效果上看,由于各队后攻已基本熟练掌握,配合默契,所以失误普遍较少,加上个人后攻技术也明显提高,优秀的后攻手普遍都能把重扣和轻吊相结合,线路和平冲打手出界相结合,因此后攻命中率普遍高于强攻的命中率,失误被拦率也较强攻低。世界排位前十名的个人得分能手,无一不是后攻的高手。欧美强队反击得分有40%至50%都是依靠后攻取得,大大超过强攻得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向。

后攻之所以优于强攻,一是强攻完全要依靠个人的实力和技巧去突破二人或三人的拦网,而后攻依靠本方的二传组织调动,有一定的掩护性,会给对方拦网造成一定困难,二是强攻在拦网之后和内撤救球之后,有时不能充分利用助跑起跳,而后攻可以充分利用冲跳和发力扣球,而且对拦网的配合、手型、起跳的时间观察得较为清楚。

毫无疑问,后攻仍将是世界男排发展的重点,谁能领先一步,谁将争得主动。今后发展的趋势,将主要体现在加强配合的基础上,在快、狠、准、变上下功夫。

3、立体进攻趋于完善

本届杯赛各队网前的平面快变战术都趋于简单实用,而立体的进攻战术由于后攻的发展和逐渐成熟,已趋向完善。

各队网前的平面战术基本上是中间快球,两侧拉开为主,中间快球的速度为0.5至0.6秒,属高快球,两边拉开球速约为1秒1左右,短平快球则为0.7秒左右,而原有的交叉跑动进攻和短平夹塞, 及背快围绕的集体快变战术运用极少。一些个人快变战术如时间差,位置差,空间差的前飞等战术更是少见。整个进攻战术的组成都是采用前排和后排的进攻相结合,中间的快攻也是掩护为主,实打较少。

网前平面的战术所以趋于简单化,分析起来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跳发球的迅速发展和威胁大大增加,给保证快攻战术组成的接发球一传带来很大困难。各队的一传到位率普遍下降10至20个百分点,而且节奏和性能也受到影响。因此对二传组织快变战术,带来较多的困难,冒险性增大,特别是有些个人快变战术,包括背快为主体的集体快变战术对一传的要求又特别高,很难组成有效的战术,达到较好的效果。第二欧美强队大都采用三人网前的密集拦网和对付快攻用二次起跳的拦网战术。对快变战术的运用带来不少困难和威胁。第三,各队的主攻队员都担负着接发球一传的重任,往往站位都在7米线左右, 在接发球之后,再迅速跑动打第二下不到1秒的战术球比较困难, 而且没有任何自我掩护。所以一般打两边拉开比较稳当。第四,后攻大量广泛采用,后攻技术已熟练掌握,威力大增,实效极佳,这样大大降低了前排战术攻的压力,也减少了组织快变战术的风险,这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当然为各队所积极采用。

今后的立体进攻战术将向更完善更有威力的方向发展,主要将体现在集中和拉开相结合,前排和后排相结合,强攻和战术攻相结合,力量和技巧相结合。当然,一旦攻防和攻拦趋于相对平衡时,相信立体进攻的战术会出现新的变化,简单就会向多变发展,而目的却是一样,追求实用,讲求实效。

4、接应位置作用突出

过去任何一届世界大赛中,最佳选手奖从未轮上接应二传手,本届杯赛却情有独钟,由意大利队的安德烈亚获得。同时本届最佳得分手奖也是阿根廷队的接应手米利尼科夫。在个人得分的前十名中,接应手竟占了一半,扣球前十名中有4名,接网前十名中有2名,发球前十名中有4名。接应位置发挥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欧美强队,包括日本队在内都注意发挥这个位置的重要作用,选拔身材、素质好,拦网后攻突出的选手放在这一位置上。因为一号位是后攻的关键位置,数量最多,威胁也是最大的,实际上接应位置的队员就是后排的主攻。因此,接应位置的队员已从原来的技术全面手,发展到得分的多面手和后排的主攻手。

今后,世界男排的接应位置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特别是后攻继续发展,立体进攻进一步趋向完善的情况下,都将发挥其重要作用,并主要体现在后攻、拦网、跳发等技术的发挥上和得分能力上。

四、中国男排的表现

中国男排在杯赛中以3:0胜埃及,3:1胜加拿大和突尼斯,1:3 负于古巴和阿根廷,0:3负于日本、韩国、意大利、荷兰、巴西和美国队, 排名第9。总的看,在大部分场次中国男排没有打出应有的水平。 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三条:

第一,中国男排在1995年亚洲锦标赛上想打翻身仗,夺取失去已久的亚洲冠军称号,但在决赛中却0:3再次败给日本队, 这对中国男排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大的打击。由于思想没能及时转过弯来,因而在世界杯赛中显得队伍士气不高,信心不足。比赛准备会上不少队员多次谈到团结问题,说明队伍在团结上不够协调,思想不统一,在这种状况下,要打好世界杯赛是不现实的。

第二,赛前队内伤情严重,在距出发不到10天的一堂正式训练课中竟连续出现五人受伤的严重事件,其中三人较重,两人是主力队员,即郑亮和李海运,使赛前配合训练严重受阻,到达日本后,张翔又在赛前热身中踩在球上扭伤踝关节,直接影响了全队士气和水平发挥。

第三,在比赛中,队员心理不稳定,意志较薄弱,自控能力差,骨干力量不强,关键时刻放不开手脚,把握不住机会,又缺乏有效的办法。

通过本届杯赛中国男排在技战术上暴露的主要问题有三:

第一,各项基本技术不扎实,技术不够全面、熟练,特别是发球、扣球失误较多,拦网有纰漏,防守起球率低,调整能力差,加上心理因素不稳定,往往造成更多的失误,如首场首局对阿根廷队的比赛,发球失误高达12次之多,失去了本来可以抓住对方弱轮得分的机会。这场比赛由于自身扣球失误,失分就达21分,其中首局就是7分, 从而失去了取胜的机会。从整个杯赛统计来看,中国男排扣球失误被拦死共278 次,占全部扣球16.3%,失误被拦率名列首位。

第二,一攻不够稳定,一传到位率不高,快攻不快战术变化少,二传组织尚不够灵活,隐蔽性差,后攻威胁不大,被拦失误多。因此一攻的质量不高。

据整个杯赛十一场统计,中国男排的一传到位率为59.2%,一攻命中率为55.1%,被拦和失误率为16.2 %。 一传到位率最低的一场只有46.4%,一攻命中率最低的一场只有43.4%。一传到位率不高,主要是判断慢,移动差造成的,快攻不快则是副攻手跑动不够积极,助跑慢,起跳慢,正由于快攻不快,必然给第二下跑动进攻的人带来困难,造成掩护性不强,实打效果差,结果也就使二传不敢大胆组织各种跑动进攻战术。从而使整个进攻战术趋向单调。而后攻威胁不大,主要是后攻的力量不足,过网低,失误多。从位置来讲,打接应位置的一号位后攻较弱。

第三,得分手段不强,得分能力薄弱,在本届杯赛中某些场次一攻还可以,但得分却很难,明显暴露出得分手段不强的弱点。主要表现在发球攻击性不强而且失误多。据整个比赛的统计,中国男排发球得分仅是3%,而失误高达13%,对日本队的比赛,发球竟然一分未得。 再从主要得分手段拦网来看,手伸不过网,手型反射面不注意向场内方向。因而造成大量的打手出界。象对韩国队的比赛,中国队打手出界竟然高达36次之多,如果有三分之一成为有效拦网,那么胜利就不一定是韩国队了。最后从防守反击来看,防守取位差,手上控制球能力差,因此起球率低,特别是两名副攻手的防守能力最弱,总共11场的防守起球能攻率是25.3%。可见,防守反击扣球机会不多,当然扣球得分的机会就更少了。

中国男排虽然在世界杯赛上未能打出应有的水平,但也不必因此而丧失斗志和信心。因为中、日、韩亚洲三强的水平,仍然在一个层次上。到了四月份的亚洲奥运会选拔赛上,到底是谁能出线,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对于中国队来说,关键还是看能否在比赛中放开手脚,顽强拼搏,特别是发挥网上优势和抓住对手的弱点,提高打关键球的能力。

最后,我衷心希望中国男排能在极其困难的境况下,团结一致,发奋图强,走向奥运,为国争光!

标签:;  ;  ;  ;  ;  ;  ;  

第八届世界杯男排比赛之我见_接应二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