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编制方法初探_现金流量表论文

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编制方法初探_现金流量表论文

《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金流量表论文,分录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来源、运用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它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有助于评价企业未来产生现金净流量及偿还债务、支付投资利润的能力。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比,现金流量表反映的财务指标和财务信息更真实、更客观。自财政部以财会[1998]10号文件颁发《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来,其实际执行过程颇为复杂,给会计人员编表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供选择。《〈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指南》中介绍了工作底稿法和T形帐户法两种方法, 其关键程序是依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项目逐一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本文试图从实用角度对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作一探讨。

一、调整分录的特点

调整分录是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从主营业务收入开始,结合资产负债表项目,逐一进行分析,将表中项目调整为实际现金流量的分录。其特点是:(1)调整分录为一定时期(年)内该类业务的汇总分录。 (2)调整分录不过入帐册,视采用方法分别过入工作底稿或T形帐户中。(3)调整分录不是按会计科目编制,而是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中的项目编制。(4 )有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事项并不直接借记或贷记现金,而是分别记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借记表明现金流入、贷记表明现金流出。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指南》仅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实例。而实际工作中,行业不同,企业规模大小、企业性质各异,企业的经济业务更是千差万别。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在学习时认真领会、理解《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涵义,不宜简单模仿指南中的调整分录,而应理解现金流量表的实质,以准确、规范地编制本企业现金流量表及其调整分录。

二、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

编制调整分录需要分析一定时期(年)内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各项目的借方和贷方发生额,将实际付现或收现的部分归类归项直接用现金流量表中相应项目来列示,将未付现或未收现的那部分用原对应帐户列示。具体方法有三种。

(一)公式法

采用公式法编制调整分录,是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容为基础资料,根据现金流量表指南中所给的计算现金流量的公式,分析影响该项目现金流量的因素,编制调整分录。

例:将主营业务收入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项目按新文件调整后应包含增值税)。

公式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期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收入+应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帐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当期因销售退回支付的现金+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帐损失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相关资料例示如下: 某企业本期销售收入3,75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637,500元。应收帐款期初数900,000元,期末数1,800,000元;应收票据期初数800,000元,期末数为200,000 元。无其它影响因素。

(1)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本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含增值税)+本期应收票据减少-本期应收帐款净增加,即:

3,750,000+637,500+600,000-900,000=4,087,500(元)

(2)按公式直接写分录,凡相加项目, 其借贷方向应与调整基础(主营业务收入)一致,即记在贷方;凡相减项目,其借贷方向必定相反,记借方。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收到现金4,087,500

应收帐款 9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750,000

应交税金 637,500

应收票据 600,000

(二)T形帐户法

采用T形帐户法编制调整分录, 是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容为基础资料,为与所调整项目相关各项目设T形帐户, 在各相关帐户中列示其本期净增加或净减少数(即期初期末变动数),净增加数过入T 形帐户原记增加一方,净减少数过入T形帐户原记减少一方。根据T形帐户记录编制调整分录。

(1)仍以上述资料为例,将各相关项目数据过入T形帐户:

主营业务收入 应收帐款

━━━━━┳━━━━━

━━━━┳━━━━━━

┃3,750,000 900,000┃

应交税金

━━━━━┳━━━━━

┃637,500

应收票据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600,000━━━━━━┳━━━━━━

4,087,500 ┃

(2)根据T形帐户编制调整分录: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收到现金 4,087,500

应收帐款

9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750,000

应交税金

637,500

应收票据

600,000

按上述两种方法计算现金流量,因为只以净增加或净减少列示,所以还需要考虑剔除各项目中非现金因素,如发生坏帐而减少的应收帐款,应收票据贴现支付贴现息等。

公式法、T形帐户法适宜于企业业务较多、 其他方法较繁琐时采用。主营业务成本等可比照上述方法编制调整分录。其中T 形帐户形式更为直观。

(三)原始分录合并法(汇总法)

合并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年)内所有涉及各应调整项目的分录合并,编制一个汇总分录,将借贷方都有的项目抵销,记在金额大的一方,其中属于现金的项目按其所属现金流量类别及流入流出方向,分别以现金流量表项目来代替。

例:本期涉及投资收益的业务有两笔:

(1)企业将短期股票投资45,000元出售,所售价款49,500元, 已存入银行。

(2)本期收到分来股息15,000元,存入银行。

会计分录为:

①借:银行存款49,500

贷:短期投资45,000

投资收益 4,500

②借:银行存款15,000

贷:投资收益15,000

分析:将影响投资收益的分录合并成一个汇总分录,将其中涉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项目用现金流量表中相关项目代替,即为“投资收益”的调整分录,将投资收益调整为实际收到的现金。

合并后:借:银行存款49,500(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银行存款 15,000(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收到的现金)

贷:短期投资 45,000

投资收益 19,500

这种方法适用于该类业务较少的项目调整,操作简单,不易出错。其他各项目业务少的也可比照此方法进行调整。

三、编制调整分录应注意的问题

(一)利润表各项目的分析调整

现金流量表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而利润表中各项目确认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在调整利润表各项目时,只需将以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费用调整为收付实现制确认的收入和费用,即为实际流入和流出的现金。

因为利润表各项目只列示本期累计发生额,所以分析时直接以各项目发生额为基础,将各收入、费用、成本项目本期发生额按上述方法调整为实际流入现金和实际流出现金。

(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分析调整

分析调整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时,因其借、贷方均有发生额,且反映不同的内容,而表中只列示期初、期末余额,不应只分析其净增加额或净减少数,而应分别分析各项目借、贷方发生额对应项目,分别借、贷方编制调整分录。其中,在调整利润表时已调整过的项目或内容,此处不再调整,以避免重复。

如,短期投资、长期投资项目,分析时应剔除非现金因素的影响(如用非现金资产投资;以非现金资产形式收回投资;长期投资权益法核算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时增加的金额等),其借方表示增加投资流出的现金,其贷方表示收回投资流入的现金,所以应分别反映投资活动中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过程。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项目,其贷方发生额表示借款而流入的现金,借方发生额表示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也应分别列示在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和流出项目中。

资产负债表中其他各项目原理相同,在分析时,应逐一分析各项目的借、贷方发生额,注意剔除非现金因素的影响,才能准确反映各项目现金流入和流出数。若简单分析其净增加或净减少数,会造成数字不实,也容易出现差错。

以上所探讨的只是一种编制调整分录的思路,实际操作时需对全年业务重新进行分析、整理、调整,工作量很大,若我们熟练掌握了编制调整分录的技巧,也就掌握了编表的主动权,并能简化编表的工作量。

标签:;  ;  ;  ;  ;  ;  ;  ;  

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编制方法初探_现金流量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