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建筑的施工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成为了目前土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主要技术,其实际的应用范围也开始不断的变广起来。大体积混凝土已经由原本的几百立方米转变为几千立方米,甚至还有一些已经上升到上万立方米。这给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开展形成了挑战,其所提出的要求也变得更高。本文主要就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探究,找出影响其施工技术的质量问题以及各类影响因素,制定出该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案。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广泛,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其质量的好坏,也同样影响施工过程安全和整个工程的质量。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裂缝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变化、地基变形、钢筋锈蚀和工艺缺陷,为了给土木工程提供有效保障,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常应用于建筑物的地下结构中,承载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其显著特点是体积大,具有结构厚、钢筋密、工序复杂、混凝土数量多等特点,施工中常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工程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因而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要求较高。与一般的混凝土结构相比,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渗透性强、耐持久等优势。因此,施工人员应充分利用其相关施工技术的优势,并采取相应措施弥补不足,提高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增强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2土木工程的建筑中导致混凝土裂缝常见问题分析
2.1水泥发生水化热
所谓水泥的水热化就是水泥在搅拌过程中所释放的一种热能。由于建筑工程的自身独特性,导致混凝土成为施工建筑的大范围作业材料,又因为混凝土构造的墙面较厚以及表面防护体系的降低,最终形成聚合作用,水热化中的热量无法散出,全部聚集内内结构之中,形成结构内外的温度差,从而导致裂缝问题的产生。
2.2混凝土本身的自缩现象
首先是水泥方面的因素,水泥从最开始的状态到最后所硬化的阶段,就会出现混凝土之中20%水分消耗,然而剩下的水分就会因为蒸发吸水而导致水分流失。其次,外加剂方面的因素,在施工的过程之中,有关人员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就会认为的加入一部分外加剂,像是减水剂等等,这一类外加试剂加入,虽然可以使得混凝土流动加快,但是会更改自身的自缩值。由于相应的添加剂对于混凝土自缩值的影响也不一行。最后则主要就是素添加的矿物材料不一样,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之中,会添加各类矿物材料,像是硅灰。
2.3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
混凝土虽然稳定性较高,但是也存在热涨冷缩的特性,外界温度一旦发生强烈的变化,那么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内部作用力与外界阻碍形成冲击,当外界阻碍大于内部应力的作用时,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3.1优化工程设计
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设计方案是开展施工工作的前提,因此,施工人员需不断优化工程设计方案,进而为顺利进行施工提供良好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在工程设计前,事先对施工地点的周围环境进行调查,主要分析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及自然气候条件,进而明确合适的建筑施工材料,为后续的设计与施工工作奠定基础;其次,设计师需要明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工艺工序以及相关施工环节需达到的标准等,并充分考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影响因素,明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范围,以降低实际施工环节中产生质量问题的几率。此外,在工程设计结束后,建筑企业应组织专业的部门和团队等对设计进行反复研讨和完善,不断提高设计的质量。
3.2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
①要对水泥的品种进行分析,选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水泥,其水化热可以保持在32.5或者42.5左右,按照混凝土强度的等级需求进行水化热的选择。通常,矿渣水泥的早期阶段的强度比较低,受到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影响,其水泥水化的速度开始变化,其温度越高,水泥水化的速度就越快,影响到混凝土早期阶段的强度比较小,按照相关设计部门对于混凝土强度的需求,在普硅水泥或者硅酸盐水泥中进行选择;②要控制好水泥的用量,尽可能的降低水泥的投入量,按照水泥厂水泥强度的相关资料,对水泥强度的后期进行调整,降低水泥的使用量,在控制温度的同时,降低混凝土的收缩数值;③要对水灰比进行调整,如果其水灰比的数值比较低,其就可以降低毛细孔的发生率,强化其界面,让整体混凝土的致密性有所提升,还会让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产生变化。在其配置的过程中,要优先考量混凝土的输送方式,无论是泵送还是现场拌制工序,都应当选择坍落度较小的输送方式,一旦混凝土配合比当中需要加入微膨胀剂,就要探究其膨胀以及收缩等效果;④要对外加剂、砂石骨料,骨料、微膨胀剂进行优化选择,在使用外加剂时,要控制好其减水率的大小,要让其数值始终保持在20~25%之间,不能超过这一数值范围,以此来减小其水灰比,尽可能的满足混凝土的泵送需求,让混凝土抗拉强度得以提升。在选用砂石骨料,骨料时,要控制好其颗粒直径,在规定的石子规格内,选用颗粒直径比较大的砂石骨料,骨料,并配备上良好的石子,利用颗粒直径来降低用水量,让其含泥量保持在1%的数值范围内。
3.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之中,主要运用的是一台额定最大输送砼量是100m3/h的泵车,来进行主变基础外侧主道路的施工,大体积混凝土的供应量可以很好的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实际需求。运输车基本上具备防寒、防雨、防晒与防风等等,搅拌运输车在正式装料之前要及时的将罐车之内的积水排除干净。
3.4控制温度施工技术
温度控制主要实施在施工设计和特殊情况处理两方面上,在施工设计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和浇筑温度。水泥遇水会发生放热反应,这对受温度影响严重的混凝土来说非常不利,所以需严格控制水泥用量,而水泥成分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自身强度,还需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一般情况下土木工程中会使用低热水泥或添加减水剂的方式降低水泥热化温度,从而保证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水泥用量的减少主要是控制混凝土内部结构温度,而浇筑温度的控制侧重点在混凝土的外部温度,外部环境温度越高,混凝土结构稳定性越差,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时,要尽可能避免炎热夏季作业,如果无法避免则需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不断降低浇筑温度。针对特殊或突发情况急需降温时,则将冷水注入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中,强行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结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土木建筑工程中的一项较为复杂且极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仔细分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实际施工情况,不断提高施工材料的选择与配比、搅拌、浇筑以及温度应力控制等技术,同时,还需不断优化土木工程的设计,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工程的监管力度,进而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东,逯芳.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浅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2):66.
[2]李争,李玉琢.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环球市场,2016,(12):186.
[3]宋悦建.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和裂缝防治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17,(2):38-39.
论文作者:陆陈永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水泥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温度论文; 水化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