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课——孝论文_王梅义

人生第一课——孝论文_王梅义

王梅义 山东招远市泉山学校 265400

尝读《孝经》,感触颇多。古人以孝治天下,我辈何不以孝治人呢?——题记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中孔子便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是做人的根本,一切教育都要由孝开始。古人都这么重视孝的教育,何况今人呢?但我们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精神文明建设远远跟不上物质的发展。我曾对本班学生做过调查:经常帮父母干家务的寥寥无几,很多学生连自己的校服也让家长洗。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很担忧。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太关心的人,何谈关心别人、爱别人?爱父母,不仅仅是嘴上说、心里想,关键得做。这做法,便是孝的表现。也就是说,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孝心。究其原因,是缺乏教育。

首先,是家庭教育欠缺。

90后、00后出生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大人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三误:一是溺爱过头,管教不足。吃的尽着孩子吃,养成了孩子吃独食的习惯。长大后,好吃的也不知先给大人吃。二是孩子一哭闹,无理要求也满足,养成了孩子任性的习惯。三是一切事情代替孩子做。包办的结果是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缺乏独立意识。

其实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适合他做的事,年轻的父母不妨多看看育儿方面的书籍。孝的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孩子不做事,便不知父母艰辛;不知父母辛苦,便不会心疼父母、孝顺父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幼儿园一上小班就有教孩子怎么孝顺妈妈的歌,下学期又扩展到如何孝顺爸爸、爷爷、奶奶。我觉得这样编教材很好,孝的教育就应该是教育的第一课。按理说,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孝的教育,学生为何到了初中还不知道尽孝呢?原因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了。老师只管教歌,以会说会唱为准,至于会不会做,不落实。在家里,妈妈回到家,刚学了歌的孩子迎上去,要帮妈妈拎包,妈妈说:“太沉,你拎不动。”孩子要拿水给妈妈喝,奶奶喊:“你能打碎杯子。”一、两句话,就浇灭了孩子行动的热情之火。

上了小学,以学知识为主了,光靠老师几句孝的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家长关心的是如何给孩子找特长班、补习班,更不重视孝的教育。怎样才能让孝的教育落到实处呢?我认为必须学校家庭齐抓共管。

建议幼儿园准备家园联系小本,老师要求孩子每天帮大人做一件事,诸如拎包、端水、捶背、分筷子、收拾碗等等力所能及的事。做了什么事家长记在联系本上,第二天带到学校,老师可当众念小本上的内容,借此表扬做事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坚持三年,帮父母做事的意识就会种在孩子的脑海里。到了小学、初中,语文教材可多编选以“孝”为主题的课文,继续让学生回家做事,让孝的教育贯穿九年义务教育。

以上是我的一点建议。我本人是如何做的呢?在家里,饭桌上,好吃的先往老人碗里夹,教育孩子好吃的先让大人尝了才能吃。孩子不爱干活,我就说:“劳动最光荣。”吃完饭,我经常做家务,要么洗碗,要么拖地,要么洗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受到了熏陶。他吃东西时总是先让大人吃,有时还主动干家务。有一次,他边擦窗台边对我说:“妈妈,劳动最光荣。”我听了很是欣慰。

在班里,我召开了“做人孝为先”的主题班会,师生共讲孝的古今故事,讲父母的艰辛,讲父母为子女的付出,又让学生讲自己是如何对父母行孝的,最后选出班级的“孝星”。借此班会,我让学生每天都做家务帮父母分忧,并请家长把孩子所做家务记在家校联系本上,第二天收上来我检查,借家校联系本了解学生做家务的情况。一段时间后,家长反响很好,说孩子懂事多了,知道帮助父母了,懂得关心父母了,我听了心里异常高兴,这是学生孝的意识在起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在坚持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应抓精神文明建设,使孝这一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我相信孝道的提倡与弘扬必定会促进我国社会风尚的好转,因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我们每位家长和教师都能给孩子上好“孝”这人生的第一课。推而广之,以孝治国也并非难事。

论文作者:王梅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  ;  ;  ;  ;  ;  ;  ;  

人生第一课——孝论文_王梅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