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目标管理在分级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陈泽惠

陈泽惠(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 551700)

摘要:目的:分析目标管理应用于分级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2013 年1 月~12 月期间护理部对全院进行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2014 年1 月~12 月期间护理部在全院采用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实施1 年后,对实施不同管理方法的两个年度的分级护理质量考核分数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比较分析目标管理实施前后全院分级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满意度测评结果。结果:采用目标管理后的全院科室分级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测评结果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目标管理应用于分级护理质量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目标管理;分级管理;护理质量【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222-02

目标管理理论起源于企业管理,重视对效率的合理及科学管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它由组织中管理团队与组织工作人员通过书面形式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并以此全面检查和评价目标实现情况[1-2]。护理质量管理是在遵循护理质量形成规律以及过程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护理质量相关要素,不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实现既定目标,从而满足患者护理需求的一种活动过程[3]。

笔者在2013 年度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分级护理质量管理中,旨在探讨其在分级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以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有效指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护理部在全院各科室开展优质护理,主要护理模式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将病区内的责任护士分成4 小组,2 个互助组,同时设2 名组长,组长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以及工作能力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分管的床位。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12 月期间收集的护理部质量控制检查委员会分级护理质量考核分数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的临床数据资料,并同2014 年度考核分数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①目标管理实施前准备:护士长组织科室内的全体护理人员系统学习目标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目标管理的概念、特点以及实施方法,积极动员科室人员参与其中,共同制定工作目标。②目标制定:由医院护理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质控中心分级护理质量标准以及护理部满意度调查表每月进行考核评分,其中分级护理质量考核分数为95 分,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数结果>95 分。

同时护士长及责任护士讨论共同制定护理人员个人目标,并要求每组的责任护士在床单位、掌握病情、患者卫生、安全护理、导管护理以及压疮预防6 个方面达到所设定的目标。③目标落实:对设定的目标进行细化,责任护士应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考核方式以及奖惩标准,同时依据责任签订书面协议;护士长权限下放,并由各责任护士根据评分细则表进行自我管理以及自我考评[4]。护士长要定期进行监督考察,指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议。④目标考核:在科室内建立由护士长、带教老师、科室质控小组共4 人组成的护理质量考核监督小组,于每月进行1 次检查,事先不告知考核日期,在每组中随机抽查1 名患者,并依据分级护理评分细则表分组进行考核。同时在科室每月1 次的护理质量反馈会议上公布考核成绩、排名、存在问题以及整改建议。给予达标>95 分者奖励,90 分为及格分数,不给予奖励,<90 分者给予相应处罚。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2013 年度和2014 年度的护士分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测评情况,其中分级护理质量的考核内容包括床单位、掌握病情、患者卫生、安全护理、导管护理以及压疮预防,满分为100 分;患者满意度测评量表由医院护理部统一制定,调查内容包括:临床护理质量、服务态度、操作技术以及病区环境等方面,从很不满意~满意分别赋1~5 分,其中非常满意:满意条目均分≥4.5 分;满意:4.0~4.4 分;比较满意:3.5~3.9 分;一般满意:3.0~3.4 分;比较不满意:2.5~2.9 分;不满意:2.0~2.4 分;很不满意:<2.0 分。其中满意率=比较满意率+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个年度护士分级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2014 年度的分级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2013 年度的考核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结果见表1。

2.2 两个年度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2014 年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2013 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个年度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n(%)]时间 例数 患者满意率2013 年1 月~12 月 2600 2380(91.5)2014 年1 月~12 月 2600 2550(98.1) 65.98P <0.053 讨论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现代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压制性特征,主要以自控管理为重心,能够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能动性[5]。通过目标的明确,护理人员在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时也有了明确的标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从而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目标管理在分级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提高了医师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中目标管理实施中奖惩制度的落实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动科室内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目标管理的有效实施,需注重对总目标人员素质的提高,同时制定目标时应符合科室内实际情况,切忌目标值过高,以免产生职业倦怠,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护士长要加强监督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总之,将目标管理应用于分级护理质量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马燕,童开莉,赵清平等.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6):85-87.[2] 李爱琴.程序化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21-22.[3] 黄莲英,林朝明,杨月娥.目标管理理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9):1383-1384.[4] 张永芳,王艺.目标管理在分级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6):187-188.[5] 梁兴梅.目标管理在二级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33) :3561-3562.

论文作者:陈泽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8月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

标签:;  ;  ;  ;  ;  ;  ;  ;  

分析目标管理在分级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陈泽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