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冷藏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实验与应用研究

液氮冷藏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实验与应用研究

潘辉[1]2001年在《液氮冷藏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实验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液氮冷藏的自体颅骨瓣是否仍具有生活骨细胞的活性,是否可以应用此型颅骨瓣对颅骨缺损的患者行原位成形术,我们选用大鼠8只,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为新鲜胫骨作对照组,另一组液氮冷藏胫骨为实验组,用组织学、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两组大鼠胫骨骨细胞形态及骨组织酶活性。实验结果如下: 1.液氮冷藏组大多数骨陷窝内充满骨细胞,间隙正常。 2.液氮冷藏组骨组织高碘酸Schiff反应(PAS)显示阳性,酸性磷酸酶(ACP),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碱性磷酸酶(AKP)阳性着色液氮冷藏组明显弱于对照组,液氮冷藏组仅在某些骨细胞及骨髓腔周边部保留阳性。 3.液氮冷藏组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多数细胞形态正常。 临床应用液氮冷藏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9例,术后随访1月至2年,均达骨性愈合,病人无不良反应,效果满意。另取6例液氮冷藏颅骨瓣进行相应组织学、组织化学及电镜方法观察,得出与动物实验基本一致的结果。 结论:1.动物实验证明液氮冷藏骨细胞基本保持了生活骨细胞 的形态及酶活性。 2.临床应用证实液氮冷藏自体颅骨瓣保持了生活骨细胞 的形态与酶活性。 3.应用液氮冷藏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可达骨性愈 合。 4.液氮冷藏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在临床上取得满意 疗效,值得推广。

董长峰, 朴哲范, 石风超[2]2004年在《液氮冷藏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36例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颅骨缺损及其修补术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用于修补的材料种类很多,一般认为最好的修补材料是新鲜的自体骨,但在实际工作中,新鲜自体骨的来源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我们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液

张光宇[3]2011年在《聚维酮碘冷冻保存自体颅骨骨瓣修补颅骨缺损16例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业已证明去骨瓣减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因能有效缓解颅内压增高,成功救治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术后因遗有颅骨缺损影响脑功能康复、头颅外观、患者心理,需要行颅骨缺损修补术。一直以来神经外科工作者就颅骨修补材料及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颅骨修补材料总结为非人体材料、组织工程学材料、自体骨(自体颅骨、肋骨、胫骨、髂骨等)、异体骨等等,近几年来经过学者们的努力、实践筛选,将颅骨修补材料及方法聚焦在自体颅骨瓣及钛网上,国内学者指出常用人工颅骨修补材料中以钛网最佳,但又因价格昂贵、钛网外露、环境温度变化、患者承受体内异物等心理压力限制其使用;自体颅骨骨瓣修补术,完全符合人体的解剖生理,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材料能完全替代自体颅骨,但自体颅骨的使用又因保存方法不同、回植方法的差异影响术后效果。因各种方法的利弊,颅骨缺损修补材料及方法在临床上始终没有得到完全统一的认识。目的探讨聚维酮碘冷冻保存自体颅骨骨瓣,择期行自体颅骨骨瓣回植修补术在颅骨缺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颅脑手术去骨瓣减压患者采取自愿的形式,将术中取下的颅骨骨瓣用聚维酮碘冷冻保存,保存前用生理盐水清洗骨瓣,然后行冲洗液细菌培养,待3-6个月后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术后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6例中1例出现伤口感染,最后行修补骨瓣取出术;1例因术后5小时复查CT发现硬膜外血肿,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1例出现少量头皮下积液,自行吸收;其中15例无感染、硬膜下血肿、皮瓣坏死等,术后复查头颅CT对位良好,颅骨解剖复位。随访1-12月,均恢复良好,复查CT示部分骨瓣与骨窗边缘骨性愈合。结论聚维酮碘冷冻保存自体颅骨骨瓣回植修补颅骨缺损是一种可靠、安全、便捷的方法。

宋光远[4]2011年在《颅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学修复及CAD/CAM数字化成型技术的应用》文中指出背景:头颅骨骼解剖结构复杂,曲面变化大,修复要求较高,巨大、复杂部位的颅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神经外科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采用何种修补材料、如何将颅骨缺损修复的更加完美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的:综述组织工程学和CAD/CAM数字化成型技术用于钛合金材料修复头颅损伤的研究。方法:以tissue engineering,craniocerebral trauma,CAD/CAM和titanium armor plate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数据库(2000/2011-06),以组织工程,头颅骨损伤,数字化叁维成形,钛网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1990/2011-06)。将近年发表的针对性强的文章纳入研究范围,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排除与传统材料或方法修复头颅骨损伤和陈旧的文献。对查阅到的最新研究及临床应用有实用价值的文献详细分析并加以总结概括。结果与结论:初次检索到236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最终将27篇文献纳入研究。传统方法修复损伤的颅骨常常遇到组织相容性不佳,材料不足,无法随个体生长等问题,极大降低修复体的应用效果,而CAD/CAM数字化成型技术够复制出与患者颅颌骨缺损部位几何形态高度吻合,实现了个体化配置修补颅骨缺损,可形式具有良好生物相融性的钛网颅骨修复体。

吕京波, 孙斌, 常娟, 伦知科, 杨晓强[5]2017年在《深低温冷藏自体颅骨再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深低温冷藏自体颅骨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40例颅骨缺损患者,收取时间为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对40例患者实施深低温冷藏自体颅骨再植,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40例颅骨缺损患者治疗后,切口处均一期愈合,无积液、感染情况发生,随访1至5年后,患者未出现骨吸收现象,凡是骨窗缘和骨瓣密切吻合之处,其骨性愈合形成。结论深低温冷藏自体颅骨再植对颅骨缺损患者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该方式是一种较好的修补颅骨缺损方式。

孙宝谦, 兑振华, 王增良, 程明[6]2010年在《颅骨修补与颅骨保存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较大面积的颅骨缺损(直径超过3cm),不仅造成头颅外观畸型,而且还破坏了颅腔的完整性和保护作用。当颅内外环境变化时颅内压就难以维持生理平衡。缺损区的头皮、脑膜和脑组织的相互粘连,还可影响到局部脑血流和脑脊液的正常循环。因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局部不适,怕震动,不安全感等所谓"颅骨缺损综合征"。当增加腹压、体位改变

高玉松, 刘正义, 张亚东, 罗新名[7]2001年在《深低温冷藏自体颅骨再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颅骨成形不同材料及方法的优缺点及此法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56例深低温冷藏自体颅骨再植均无并发症,随访部分达骨性愈合,均无骨吸收现象。结论 此法优于其它修补材料及方法。

李子坚, 林言华, 容耔耘[8]2007年在《自体颅骨回植中不同颅骨保存方法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人自体颅骨离体保存回植修复颅骨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超低温冷藏、蜂蜜浸泡冷冻保存和自然干燥室温自体颅骨保存法后行回植术,观察各自疗效。结果3种体外自体颅骨保存的自体颅骨回植临床疗效均显着,并发症少。结论超低温冷藏、蜂蜜浸泡冷冻保存和自然干燥室温保存自体颅骨原位回植方法安全、简便、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薛亚轲[9]2007年在《颅骨修补对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颅骨缺损大都继发于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颅内减压及肿瘤切除、先天畸形和进行性骨骼疾病等所致的病变颅骨切除术后,是颅脑术后较常见的后遗症。由于脑组织失去了正常颅骨的屏障作用而易受伤,且颅骨缺损能引起各种症状和影响外观。通常颅骨缺损除了直径小于3cm,以及颞肌下和枕下的颅骨缺损由于有肥厚的肌肉及筋膜覆盖并在缺损区形成的坚韧纤维性愈合层起到对脑的保护作用外,其余的多有临床症状,常需积极进行颅骨缺损修复。颅骨缺损直径大于3cm,可能会引起如头昏、头痛、忧郁、易激怒、自制力差和焦躁不安等躯体、心理各方面的症状;大面积的颅骨缺损会造成病人头颅严重畸形并影响颅内压的生理性平衡,大气压的长期直接作用于缺损区的局部脑组织可导致该部脑组织萎缩,加重脑损伤症状;小儿的颅骨缺损,随着发育缺损变大、边缘外翻,突出的脑组织呈进行性萎缩及囊变。颅骨成形术可以避免脑的再次损伤,外观上达到整形效果,还能增加大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促进脑组织的功能恢复,治疗脑膨出,改善颅骨缺损患者神经、认知及精神方面的症状。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技术和材料使颅骨缺损从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完整地得到修复,组织工程特别是骨组织工程的出现和发展,给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带来了希望。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对颅骨缺损患者进行修补不仅有整形及保护颅内容物的作用,而且对患者的神经及认知功能的改善也有帮助。虽然国内也有颅骨修补前后患者神经功能和轻中度认知能力的改善的报道。但对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改善的原因尚缺乏具体分析,本研究对我院自2005年7月-2007年1月行颅骨修补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测颅骨修补患者手术前后神经、认知及颅内血流速率的变化,探讨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共计32例。其中男27例,女5例,年龄13-65岁,平均31岁。其中2例为自体缺损颅骨修补,其余30例为钛网修补,皮瓣切口应尽量利用原手术切口,另行切口时,需考虑到原手术切口疤痕对皮瓣血运的影响,以防术后血运差而延缓切口愈合;剥离皮肌瓣时,应避免头皮过薄出现血供不足而坏死,同时也尽量不要损伤硬脑膜,以减少术后切口脑脊液外漏的发生。钛网的多孔状结构便于引流皮下及硬膜外的积液,组织长入后有铆合固定作用,加快组织愈合。骨缺损周边无需修整,骨衣不必切开,将大于缺损处的金属钛网覆盖在缺损处,四周螺钉固定。钛网植入位置应在原位,即硬膜外颞肌下,不可将颞肌置于钛网下,以避免颞肌反复运动产生牵拉痛,要充分暴露骨缺损区,将金属钛网塑形后与缺损区吻合后牢固固定。若颅骨缺损较大,需用丝线将缺损中央的硬脑膜悬吊固定在金属钛网上,以减少死腔,防止术后血肿或积液的发生,若有皮下积液时需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分别于术前2d和术后10d左右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神经功能评价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认知功能采用MMSE(简明智能量表)。颅内血流分别于术前2d和术后10d左右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果1.其中30例用钛网进行颅骨修补的患者只有一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一例术后发生癫痫。其中部分采用电脑塑形,术后患者修补效果满意,并发症少。两例用自体颅骨瓣进行颅骨修补,均采用医用乙醇保存,术后无骨瓣下陷等明显并发症。2.颅骨修补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3.颅骨修补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4.颅骨修补患者手术前患侧血流速率与健侧相比明显降低,两侧血流速率不对称(P<0.05),修补后患者颅骨缺损侧血流有明显提高(P<0.05),术前两侧血流不对称性得到改善。结论1.颅骨修补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2.颅骨修补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3.颅骨修补可以提高患者缺损侧的血流速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颅骨修补对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的改善。

任键玮, 王东生, 丁键[10]2003年在《离体颅骨低温保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自体颅骨回植治疗颅骨缺损的方法 方法 把离体颅骨瓣放置于自制培养液中 -10℃左右低温冷藏 ,3~ 12个月后再植于患者。结果 在自制培养液中体外低温保存的 3 0例颅骨瓣标本经病理组织检查仍有活性 ,其中 6例回植于病人后成活良好。结论 自体骨瓣回植治疗颅骨缺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 液氮冷藏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实验与应用研究[D]. 潘辉. 延边大学. 2001

[2]. 液氮冷藏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36例的临床研究[J]. 董长峰, 朴哲范, 石风超.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4

[3]. 聚维酮碘冷冻保存自体颅骨骨瓣修补颅骨缺损16例疗效评价[D]. 张光宇. 汕头大学. 2011

[4]. 颅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学修复及CAD/CAM数字化成型技术的应用[J]. 宋光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5]. 深低温冷藏自体颅骨再植的临床观察[J]. 吕京波, 孙斌, 常娟, 伦知科, 杨晓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6]. 颅骨修补与颅骨保存研究进展[J]. 孙宝谦, 兑振华, 王增良, 程明. 中国医药导刊. 2010

[7]. 深低温冷藏自体颅骨再植的临床研究[J]. 高玉松, 刘正义, 张亚东, 罗新名.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1

[8]. 自体颅骨回植中不同颅骨保存方法的比较研究[J]. 李子坚, 林言华, 容耔耘. 河北医药. 2007

[9]. 颅骨修补对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D]. 薛亚轲. 郑州大学. 2007

[10]. 离体颅骨低温保存的研究[J]. 任键玮, 王东生, 丁键. 河南医药信息. 2003

标签:;  ;  ;  

液氮冷藏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实验与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