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权力为中心: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综述_企业竞争力论文

以企业权力为中心: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综述_企业竞争力论文

聚焦企业的力量——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竞争力论文,力量论文,评价论文,理论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大企业竞争的特征、内容、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竞争力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关于对企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研究工作。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侧重于定性研究,从定量角度研究企业竞争力问题然尚未形成公认的、系统的评价理论与方法。如何实现从定量角度研究企业竞争力的运行规律,是研究企业竞争力问题的新课题和重点内容。为实现定量研究与评价企业竞争力的目的,现将有关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关于国外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1.国际竞争力评价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竞争的大范围展开与竞争程度的加剧,有关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研究与分析受到关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是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开发学院的理论观点及评价方法。

从80年代以来,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EF )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一直致力于有关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研究。从概念界定上,他们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的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价格和非价格特征比竞争对手更具市场吸引力。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效率形成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由环境左右而形成的竞争力,后者是更主要的内容。

关于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研究对象上,以国家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为主, 将企业管理作为国家竞争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概念界定上,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既包括企业内部要素又包括环境因素,而环境因素在国际竞争力形成中更具主导地位。

(3)从评价方法上,包括了运行结果与运行过程, 是竞争资产和竞争过程两个主要方面的结合。

(4)从评价指标构成上,把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 定量指标约占2/3,定型指标约占1/3。

从上可知,这一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是宏观国家层次的竞争力,即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而非微观层次的竞争力,即企业竞争力。在这里是将企业管理状况作为一个构成要素而体现,而非将企业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和分析。

2.企业能力理论

(1)特殊能力论。1957年, 菲利普·萨尔尼科首次提出“能力”或“特殊能力”的概念。萨尔尼科认为,能够使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就是组织能力或特殊能力。

(2)波特的竞争力模型。波特在1980 年发表的专著《竞争优势:行业与竞争对手分析的工具》中指出:“在任何行业中、无论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无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服务,竞争的规则都包括在五种竞争力量内。”这五种竞争力量是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客户侃价能力、供应商侃价能力和竞争对手。这五种力量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他们的合力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波特的竞争力模型建立在SCPC(结构-行为-绩效)基础上,并以此作为理论分析的基石。按照这一模型,波特认为企业竞争优势主要归因于企业的市场力量,并假设这一力量与企业进行市场定位、构筑和退出市场壁垒的能力相一致。这种理论在解释企业持续竞争力,及在长期性与动态性方面存在不足。

(3)企业资源基础论。1984年,伯格·沃纳菲尔特(Birger Wernerfelt)提出了“企业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是一个资源集合体,每种资源都有多种不同的用途,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将资源分为三类:第一,有形资源,如厂房和资本金,第二,无形资源,如专利和商标,第三,有关产品和工艺的知识资源。企业资源论认为开发过程产生的独特资源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潜在源泉,并使企业收益达到较高水平。

(4)核心能力论。C·K·潘汉尔德(Prahalad )和甘瑞·哈默(Gary Hamel)于90年代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了“公司核心能力”,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潘汉尔德和哈默通过例证以潜在生产技能和技术知识的形式描述了能力,把能力视为企业用以识别和形成自我特殊技能的功能集合体。

近年来,“企业能力理论”被作为当代企业战略管理领域一系列重要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共同基点。这一理论从内在发展的观点出发分析企业和市场,侧重说明单个企业是如何创造其竞争优势并如何保持其竞争优势。显然,这一理论着重强调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地位和作用,而对企业竞争环境、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因素分析不够。

3.企业竞争力评价因素分析

Feurer,R.等人认为,企业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顾客评价、股东评价,对竞争环境的作用与适应性。在评价中将竞争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Samson,D.等人则认为,评价企业竞争力最佳方式是受益一成本之比。因为顾客在购买产品中是基于受益一价格之比而考虑的。Hording,F.E; Demirag,I.S.等学者则分别从顾客满意程度、销售额及市场占有率增长率方面来评价与分析企业竞争力。Parkan,C.; Lam,K.等人在对软件公司经营竞争力分析中,提出了一种非参数模型,被称为“OCRA”,它强调的是资源投入与产出的价值关系。

4.企业经营能力评价与分析

日本通产省产业政策局从1974年开始对企业综合经营力进行调查与评价。该评价研究认为企业综合经营力具体表现在企业实绩上,它的定义用“企业成绩=成长性+收益性”这一公式表示。综合经营力的这一定义认为企业经营目的在于维持和发展企业组织,为了实现这一经营目的,企业有必要积极为市场做出贡献,并以此不断获得市场的好评。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下去,还需要通过企业活动获取充分的利润,同时必须将其利润不断地投资于研究开发中去。

从评价方法来看,提出了用企业经营成绩来表述企业经营力的大小,并将企业经营成绩用下面的方法定义、评分:企业经营成绩=成长性评分+收益性评分。他们认为考察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力,首先应从财务指标中反映的经营成绩来分析。因为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保证一定水平的利润的情况下,保持长期的发展。基于这种想法,在评价企业经营力时,采用销售额增长率作为成长性指标,用销售额营业利润率作为收益性指标,并将两个指标评分相加即为企业经营成绩,用此来定量评价企业经营力。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评价数据容易取得,注重经营结果;缺点是仅采用两个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的成长性和收益性,不包括构成企业经营能力的定性指标,难以反映企业的整体状况。由于企业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仅用两项财务指标很难真实全面反映企业运行的实际状况,它只能说明企业运行状况的一个侧面。

关于国内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

1.工业品国际竞争力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在对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中认为,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指“在国际间生产贸易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的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产品出口竞争力高低采用“贸易竞争指数”来表示。

2.企业活力评价与分析

中国企业活力评价研究是从90年代初开始的,它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要求密切相关。具有代表性的是由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及其它几家单位联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期间重点资助项目《我国国有大型企业活力系统分析与实证研究》课题研究提出的企业活力定量评价与分析理论。他们认为:企业活力是指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通过自身素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动适应外部条件变化,使企业呈现出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从这一概念的内涵出发,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建立起一套包括宏观政策、市场环境、领导权威、职工凝聚力、发展力、应变力、竞争力、盈利力等8个要素20余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

在企业活力评价研究中,李必强教授认为企业活力内涵外延的广泛性决定了活力评价必须遵循综合原理。另一方面,企业活力是相对的,只有企业间的相互比较、现在与过去比较,才能评判活力的强弱,这是比较原理的基础。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上,提出企业活力是通过企业行为及其后果表现出来,而这种行为及后果又反映了企业生存、发展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与能力。由此建立了包括7个评价要素44 项指标的企业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此外还有许多学者及企业界人士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企业活力评价与分析的理论观点与方法,如李垣、刘娇林、欧阳锦、冯忠洁等同志。此外还有孙艳,陈道智同志撰写的“企业竞争力的统计评价”,何苏华同志的“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及其评价”等,这些研究的特点是在对企业竞争力内涵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各有侧重的评价指标体系。

3.对上市公司的分析与评价

目前国内对上市公司评价研究具有代表性是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研究提出的一套评价方法体系。该体系从五个方面19项指标,对企业进行评价打分,如下表所示。

该评价方法采用的是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可见大公公司这套评价体系采用多因素评价理论体系,指标全部采用企业内部经营财务指标,侧重于企业业绩与结果的评价,没涉及到定性评价与分析指标,完全采用定量评价。

目前国内外对企业研究与分析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是技术分析,二是基本面分析。从目前我国对企业的研究现状来看,采用技术分析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多,而采用定量评价为主的研究成果较少。

综上所述,从目前对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与分析的状况来看有以下特点:(1)对企业竞争力概念的界定不统一,各持己见;(2)从研究方法上采用定性研究分析的多,以定量评价为基础的分析少;(3 )从研究内容上,注重对企业竞争力单一问题的研究,而缺乏进行综合性的系统评价研究(4)从评价要素构成上,大多以财务报表为基础, 注重经营业绩评价,体现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与分析少。

五个方面评价指标

1.规模实力 资产总额、净资产、主营收入、利润总额。

2.财务结构 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固定资产比率。

3.经营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

4.盈利能力 主营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

5.发展速度 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主营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竞争力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

标签:;  ;  ;  ;  ;  

以企业权力为中心: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综述_企业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