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中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论文_万朋飞

谈数学中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论文_万朋飞

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郭庄中学 266736

数学的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个系统中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活动的过程,使学生不只是“亲耳听到”而且要“亲身经历”,培养学生的能力才是最终目的。无疑“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手段之一。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对数学而言,恰当地引入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问题来讲授传统知识是培养和发展学习能力的最佳方法,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讲述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向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这样来创设问题情境,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比如在教成比例线段时,我利用微课展示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我接着引导学生,你们想变得和他一样吗?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效果很好。

二、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一切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讲《从个不同方向看》,我将几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摆成的图形放在教室中间,让学生围在周围,利用美术知识画出你所看到的,再引入本节课,这样就加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习也事半功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从身边的生活实例引入,设计问题情境

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比如教圆锥体和圆柱体时,我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了这样的的问题: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器具,柱体的多还是锥体的多?为什么生活中的大多数器具都设计成柱体呢?这个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了数学的应用性,同时训练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从设置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谐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现实生活中有意义而且有趣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想解决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从而以疑激情。例如,在学习“成比例线段”时,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块三角形苹果园,苹果园的一边BC靠近幸福河边,A处建有恒温保鲜库,要把这块苹果园按人口分给三户人家,这三户的人口分别为5人、3人、2人,要求大家都能利用幸福河水浇地,并且公用恒温保鲜库储存苹果。你来当村长,怎么解决?这样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效果非常不错。

要创设成功的问题情境,我们必须认真钻研和分析教材,注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设置问题的难易度确定在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因此创设的方法需要我们在自身知识不断丰富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创设成功学习的教学情境正是激发、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

总之,面对日益成熟的新课程改革,在创设问题情境上,我们不但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启迪性,而且更要注意它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收集,学会整理,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论文作者:万朋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  ;  ;  ;  ;  ;  ;  ;  

谈数学中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论文_万朋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