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法在神经性失眠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论文_吕文静

心理疏导法在神经性失眠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论文_吕文静

吕文静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神经性失眠时采用心理疏导法的作用。方法:在我院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148例神经性失眠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差异不明显,分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远远好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疏导法在治疗神经性失眠等疾病中,治疗效果相对显著,且较为安全。

【关键词】心理疏导法;失眠;神经性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113-02

心理疏导法是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工具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一些简单的自我心理疏导方法,调节患者的心情,减轻心理压力,放松自己的身心,主要对治疗强迫症、恐怖症及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等有显著效果。神经性失眠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身的疾病及精神障碍等。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心理疏导法对治疗神经性失眠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从2012.6~2014.11在我院进行神经性失眠治疗的1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4例患者。实验组:男性患者42例(56.8%),女性患者32例(43.2%);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38.9±10.6)岁;神经紧张17例,睡眠环境改变11例,躯体疾病23例,精神障碍23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9例(52.7%),女性患者35例(47.3%);年龄27~53岁,平均年龄(39.3±9.2)岁;神经紧张13例,睡眠环境改变12例,躯体疾病22例,精神障碍27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纳入标准

符合我国神经性失眠疾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中制定的诊断标准。经过确诊该160例研究对象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性失眠,且均已经过患者允许。

1.3 排除标准

(1)药物过敏反应。(2)家族遗传病史。(3)患有精神疾病者。(4)肝肾肺动能损害者。

1.4 治疗方法

将148例患者采用数学随机数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口服脑心舒口服液(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号Z53020051),一次1支,一日2次;实验组除了进行以上常规治疗外还进行心理疏导治疗,让患者心理上放轻松,一定要摆正心态,坚持正常的作息,对睡不着觉采取顺应自然的心度。疗程均为2周。

1.5 疗效评定依据

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睡眠质量,若患者的神经紧张等症状全然消失为痊愈;患者神经紧张等症状有所减轻为有效;患者失眠病症没有减轻或加重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得到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治疗有效率

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治疗2周后,实验组中有41例患者痊愈,27例患者治疗有效,6例患者治疗无效(1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有效率为91.9%;对照组中有35例患者痊愈,23例患者治疗显效,16例患者治疗无效(8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有效率为78.4%。P<0.05,具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

察看医治后,实验组有1例患者反应迟钝,不良反应率为1.4%;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2例患者有增加头重感,2例患者反应迟钝,不良反应率为10.8%,实验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且P<0.05,具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理疏导法是一种由“不知”到“知”再到“实践”的神经学治疗方法,对疾病的诊治通常可以显示出渐入佳境的效果[1]。可以通过语言上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并以生动活泼,合理的语言给患者讲述产生疾病的缘由经过及克服疾病的方法,让患者掌握病情,通晓机理,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诊治。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采用了心理疏导法[2]。主要方法是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转变思维方式,多与人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加强自身锻炼。对照组采用口服脑心舒口服液,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失眠问题,但治标不治本,且患者长期服用此药治疗效果会降低[4]。实验组中患者在采用心理疏导法治疗之后,均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治疗效果,有效率较对照组居于上风,且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可见,心理疏导法对治疗神经性失眠具有明显优势,这与陆惠光等[3]学者得出的结论一致。

研究显示,对148例患者分组治疗2周后,比较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1.9%,无效率为8.1%;对照组有效率为78.4%,无效率为21.6%,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法治疗神经性失眠等疾病治疗疗效显著,优势突出,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付雪梅,刘秀玲,付祥龙等.心理干预及苦参汤药浴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3):24-25.

[2]姬响华.关于睡眠障碍的分析和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39-40.

[3]王槐银.论心理疏导法的科学运用[J].法制与社会,2012,3(2):179-180.

[4]蔡萍,潘乃林,万瑜晔.放松训练及足部穴位按摩在脑卒中睡眠障碍病人护理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2):329-331.

论文作者:吕文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5

标签:;  ;  ;  ;  ;  ;  ;  ;  

心理疏导法在神经性失眠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论文_吕文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