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第四次翻译高潮下机器翻译与传统人工翻译论文

浅谈第四次翻译高潮下机器翻译与传统人工翻译论文

浅谈第四次翻译高潮下机器翻译与传统人工翻译

朱 琳/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摘 要: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化、智能化已经渐渐出现在各个领域,以期通过机器能够帮助人们去更省时、省力的完成相对简单的工作,从而达到推动各领域迅速、高效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1949年后随着机器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在翻译领域的机器翻译的优势与不足,将其与人工翻译进行对比。

关键词: 机器翻译 人工翻译 发展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意在将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同时在这过程中将其文化、习俗等方面进行交流、转达、传播、了解。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生活过很多的民族,在民族与民族的交流中,翻译产生了。一般来说,我们说中国的翻译史从古至今经历过四个高潮,即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清时期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以后的西学与文学翻译、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翻译。

一、机器翻译

(一)机器翻译的出现及热门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的各个领域开始迅速发展,机器化、智能化也走进翻译的世界。在1949年7月美国数学家、工程师沃伦·韦弗发表了其广泛而具有深远意义的备忘录——《翻译》,正式提出了机器翻译理念的基础上,与他领导的研究小组组建中国第一个英汉机器翻译系统。[1]

在第一个机器翻译系统的出现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研究机器翻译的更加智能化、准确化。同时也更多的人将目光放在了机器翻译上,以盼机器能够更高效、智能地帮助人们去完成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渐渐地机器翻译变得更加热门。机器翻译变得热门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的需要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互联网作为科技领域的产物之一,它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以致于浏览它的网民也越来越多。由于网民大众多为普通群众,所掌握的信息、语言并没有那么丰富,也就导致了互联网上很多的内容没有办法通过浏览达到了解掌握的目的,这时,机器翻译就派上了用场。网民可以通过机器翻译满足自己学习使用其他语言撰写信息的要求,帮助网民快速翻译,从而达到学习新内容的目的。因此,机器翻译成为了互联网的需要。

表1显示,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而不同优惠形式所产生的税收减免也显著不同,且样本数据显示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千差万别,有利于对税收优惠的激励效应进行全面的分析。

寿司是捡来的,可是待遇比谁都好,像个“千金大小姐”,原因是它太有吸引力了!我一见到它,就满脑子都是它了,忘了家里的鹩哥、乌龟。

在设计条件下,在常规的定风量系统中,不考虑管路损失,将送风温度控制在14 ℃,每个双人外舱为保证带走1 100 W的热量,计算送风量为330 m3/h。在四人内舱中,为保证同时满足热负荷要求和人均新风量要求,送风量必须是240 m3/h,而240 m3/h的14 ℃空气送入舱室会造成舱室内的温度过低,因此在该系统设计下,内舱需打开电加热以提高送风温度,每个房间需500 W的电加热。由此,在定风量系统中,这层系统配置需包括1台空气处理单元,送风量为10 440 m3/h,制冷量为142 kW。此外,还需配备16个500 W的电加热装置。这些制冷能耗和风机能耗及电加热能耗是固定不变的。

2、电子商务的需要

2、便捷性

3、国际业务的需要

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机器翻译能够帮助人们更高效、快速的完成,只要使用得当,它可以辅助人们在一定时间内省时、省力的完成工作,以确保在争分夺秒的现在抢占先机。因此,机器翻译成为了互联网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开始出现虚拟化、电子化现象,现实中使用的货币也变成了一个个数字,只需要输入密码就可以完成交易。日常生活中的商务也不例外。

首先需要对注浆嘴进行加工,而后方可进行贴嘴施工。具体方式为:选用一根外径6mm且长为6cm的铜管,在此基础上进行焊接施工,所焊接的铁片厚度应达到1.0mm,同时四条边长应为4cm,在铁片对角线交叉点做出一个直径为6mm的孔,以此确保其规格与铜管外径相同,并在贴片周边按照一定规律钻出一系列小孔。对于规则裂缝而言,只要其对应宽度不超过0.3mm,均以20cm为间距展开布嘴施工;反之,则需要以30mm间距进行。若裂缝呈现非规则状,则需要将交叉点作为施工基准,而后使用环氧胶泥对灌浆嘴进行密封,并使用引导针进行定位。

政府雇员尽管不是正式官员,但其在政府机关工作,又由财政出资支付其薪酬,除了身份上有些区别之外,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来说必然增加。荀子曰:“士大夫众则国贫”,是说“官”多则财政负担众,国家就会变贫。近几年来,政府改革的趋势主要是削减机构和人员,以部门合并为主,但如果不是部门合并而是又增加人员,虽然他们人数不多,没有入编,但其主要收入仍由机关出钱,只要是机关出钱就会增加政府的开支,同时政府不但不能瘦身且仍处于“扩充”状态也是不利的。政府雇员如果拿到的工资或待遇比正常的公务员还高,则更会大大增加政府的开支,有可能造成政府负债增加,提前透支财政,而这与建设瘦身型政府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跨国企业变得越来越多,技术的交流、产品的说明、政策文件的发布已经不单单局限在一种语言的使用上,那么就需要机器翻译的高效、保持原封不动的特点。因此,机器翻译成为了国际业务的需要。

4、教育、学习的需要

对于语言学习者,与纸质词典相较而言,翻译软件的便携、快捷的特点就显得尤为突出,使用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翻译活动。因此,机器翻译成为了教育、学习的需要。

(二)机器翻译的特征

由于以上各个方面的需要,机器翻译变得越来越热门,综上所述,机器翻译有以下几个特征。

1、高效性

在使用机器翻译时,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所需要翻译的内容。当在网民浏览互联网上的信息时,机器翻译能够快速的翻译出需要的信息,能够为网民节省时间,并能翻译出多种可能性的答案以供选择。当人们需要翻译文件、说明、政策时,也能够相对准确、更加快速的得到需要的内容。

学校要对理工科专业女大学生实施专业知识外的“差异教育”,专门开设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邀请社会著名的女企业家和优秀女性校友开设女性择业专题讲座,拓宽理工科专业女大学生对社会和市场的客观认识,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单一性

在使用机器翻译时,能够更加便捷地完成所需要翻译的内容。当学生或语言学习爱好者想要翻译某个词语、句子时,可以使用手机软件、电子词典进行翻译,而不用随身携带纸质词典、书本进行翻译,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空间。

(8)昨晚那六十两银子,原恐怕他乔腔,就要拿出见物来买告,见他有个体面,不好当面亵渎。(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4回)

在使用机器翻译时,能够更加单一地完成所需要翻译的内容。当需要翻译的内容是相对严肃的内容时,机器翻译会选择意义相对单一的词语,而且在翻译句子或者段落时,灵活度并不是很好,所以机器翻译具有单一性。

4、粗略性

在使用机器翻译时,不能够恰当合适的翻译文学类文章,并且在翻译政府公文、政策时,不能贴切准确地将新词、专业术语翻译出来,只能大致、粗略地用类似的词语进行翻译。

(三)机器翻译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

机器翻译是由计算机程序设计模拟人类智能的语言和概念的翻译。随着机器翻译在各领域的应用,它的优缺点也一一展现出来。它主要有以下的优点和缺陷:(1)能够快速的完成相对刻板、质量相对不高的翻译;(2)应用领域广泛;(3)受限于源语言的语法结构,灵活性较低,会产生语序、用词等的错误;(4)精准度不高,对于专业领域的词汇准确率低;(5)对于非专业性的翻译,成本不高。[2]

二、传统人工翻译

(一)传统人工翻译的发展情况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翻译事业先后经历了创业期、低谷期到如今的兴盛期,也通过口译和笔译的两种形式呈现百花齐放式的发展。报纸、广播、电视……一步步的根据人们的喜好不断地进入大众的视野。

肾上腺素是α-受体激动剂,增大周围血管阻力,减轻水肿,同时兴奋β2-受体缓解支气管痉挛,增加心肌收缩力,抑制炎症介质白三烯等释放,是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线用药[7,8]。本例患者注射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后发生过敏反应,加快静脉输液,同时保持气道通畅,立即给予肾上腺素30-50μg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应用,并持续静脉输注0.05-0.4μg/kg·min,30min 后症状逐渐缓解, 术毕停用肾上腺素,生命体征平稳。

新中国刚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在翻译领域也同样开始了。在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我国翻译的主要目标语为俄语,英语及其他语种的翻译少之又少。而改革开放后三十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活动的逐步增加,翻译活动越来越频繁。1982年中国翻译协会(原名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该组织自成立以来,在聚合全国翻译力量、促进翻译事业发展和规范翻译行业管理方面,发挥了组织引导作用。同时也为促进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贡献出重要力量。[3]

从创业期到现在的兴盛期,我国的翻译工作者正一步步身体力行的推动着翻译事业前进与发展,他们在前人的翻译理论原则的基础上,一点点创新形成了他们自己的风格,也为传统人工翻译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二)传统人工翻译在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

与机器翻译相比,传统人工翻译出现时间较早,同时,它也存在优缺点。它主要由以下的优点和缺陷:(1)译文能够摆脱源语言的束缚,译者可以根据译语的语法、词语使用情况进行翻译;(2)翻译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根据译语文化习俗的特点进行翻译;(3)人工翻译速度相对较慢而成本较高;(4)在翻译工作中,传统的人工翻译可以更灵活的结合原作者的写作风格等方面进行灵活翻译。

三、责任与发展

与传统人工翻译相比,机器翻译更加快捷、方便,但人工翻译更为灵活,也更贴近生活,适用于所处的不同语境,但时间、人工成本相对较高。机器是由人创造的,它始终无法取代人工。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翻译会越来越智能化,也会更加适用于工作、学习、生活,在未来的适用范围会越来越广,在现在的基础上,会变得更加快捷,但我认为传统人工翻译仍旧可以继续蓬勃发展下去,毕竟智能化只是让机器更贴近人脑。

作为当代青年,应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成为更全面的人。作为语言学习者,如果要从事翻译方面的工作,必须学习了解多领域的知识,以确保在翻译过程中不曲解原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正确、恰当地完成。翻译前认真了解原作内容及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精神,要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避免错误的思想误导读者,翻译时做到内容上的灵活翻译,形式上的遵从原作,尽所能将原作作品还原给译语读者,真正做到翻译合格作品,成为合格翻译。

参考文献:

[1]俞娟.浅谈机器文本翻译[J].改革与开放,2015(6):98.

[2]吴美勤,祁文慧.浅析机器翻译原理及其与人工翻译的关系[J].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8(2):143.

[3]孙乐.浅谈中国译者地位变迁历程及其原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258.

作者简介: 朱琳(1995-),女,汉族,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7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标签:;  ;  ;  ;  

浅谈第四次翻译高潮下机器翻译与传统人工翻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