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专业学报建设中的几个问题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学专业学报建设中的几个问题_图书馆论文

浅谈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建设中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浅谈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期刊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学专业期刊是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图书馆事业的窗口,是图书馆学研究的园地,是培养图书馆干部的学校,是图书馆联系广大读者的桥梁,也是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国际交流的重要渠道。

1 目前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学刊物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几十年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从50年代的寥寥数种,发展到目前的近百种。据清华大学光盘版资料显示:全国共有学术期刊3500种,截止至今已被该光盘收录入编的就有2760种,其中为数不少的图书馆情报学专业期刊已入编其中,图书馆学专业期刊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推动图书馆学研究、提高专业干部素质、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拓展国内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繁荣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1.1 刊物数量激增,内容交叉,结构雷同

目前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期刊93种,其内容交叉,重复甚多;结构雷同,缺乏特色。全国各省、直辖市级公共图书馆、高校系统、科研单位、专业学会几乎都有各自的图书、情报学刊物。在栏目设置、选题取材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导致了既没有形成专业学术权威期刊,又没有一个科学配套、类型齐全的专业期刊体系的现象。

1.2 论文水平参差不齐,质量高低不平衡

国家级刊物、核心期刊的论文水平普遍较高,而一般性期刊论文水平稍显逊色;学术性强的文章质量高些,而一般性的工作经验研讨、交流类文章质量低些。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 图书馆事业较之其它事业的发展相对迟缓、落后,而图书、情报专业理论总体超前,出现了理论难以具体指导实践工作的局面。

1.4 编辑水平、编校质量相对不高;版面设计呆板、单调、缺乏灵活多样性。难以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 对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编辑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期刊近年来数量激增, 覆盖面较广。但从内容形式到布局结构方面有不少雷同之处。甚至有些刊物的内容给人以曾似相识,千面一孔的感觉,很难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主要是有些刊物把握不好办刊宗旨, 单纯追求小而全的思想有关。 早在1991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召开的第三届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编辑工作研讨会上,就讨论过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的分工合作问题,其目的在于各刊物结合本刊的特点侧重稿件的征集和编排,然而这一问题只停留在意向上,而未形成决议性的规章、条例,使得各编辑部无从遵循,因而导致目前这种现象的存在。

2.2 论文水平参差不齐。质量高低不平衡。有些学术性、 理论性较强的文章水平高;工作指导类文章质量稍差。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前者作者队伍成份大部分属于研究型人才。诸如一些知名学者、专家、教授或是对某一课题研究有很深造诣的资深图书馆工作者和一些研究生、本科生等。而后者作者队伍基本是从事图书馆一线工作的同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只是对某一具体问题有些经验之谈,未能升华到理论高度。再加之近年来评聘业务职称对发表论文条件的要求,也使得一些编辑部降低标准,“照顾”这类作者,因而使得论文的水平、质量不平衡。

2.3 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理论总体超前, 不能很好地具体指导实际工作。这是目前图书馆学界存在的问题之一。图书馆学研究存在忽视实证研究和理论超前的倾向。许多论文照搬国外图书馆学的理论,或自创“新”学来分析指导我国图书馆工作,而我国图书馆工作自身的特点和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在目前状况下有些问题很难用“标准”的图书馆学理论框架来处理,从而决定了这种理论研究面对现实问题“隔靴搔痒”,不能具体指导实际工作。

2.4 一部分图书馆学专业刊物编辑水平、编校质量不高, 有些论文选题、编排与办刊宗旨不尽吻合,编辑缺乏整体设计规划,这与某些刊物的坐等来稿,“有什么原料做什么菜”的将就思想有关,不擅于积极主动地组稿、约稿,不能及时捕捉和掌握学术界的新动态。其次是专业学术刊物不同于文学刊物,在版面设计、艺术装帧、配图插页等方面都要求严肃简洁,因而在这方面就大大逊色于文学刊物了。

3

对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编辑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目前摆在专业学术刊物面前的问题是,在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期刊数量繁多的情况下,应力求各刊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规划有序的专业期刊体系。在形成专业学术权威的同时,各刊内容应有所侧重,形成风格各异、功能互补的图书情报学期刊体系。如第三届全国图书馆学期刊编辑会议讨论拟定《中国图书馆学报》为全国图书馆综合性研究期刊;《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为全国图书、情报技术研究类期刊;《图书馆界》为全国图书馆学科普期刊等。从而保证了这些期刊高质量、多数量的稿源,也为今后形成配套化、系列化的期刊体系奠定基础。近些年来在办特色专业期刊方面,各刊都精心挖掘主题,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天津的《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编辑部,早在1992年第4 期起就开辟了“两岸文荟”栏目,聘请两岸图书馆学界资深学者、专家近50人,发表论文49篇。以笔谈会的形式交流、切磋两岸图书馆界的学术问题。这已形成该刊的一大特色。从而推动了两岸图书馆界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分别在大陆、台湾组织了四次有关研讨会。上海的《图书馆杂志》系列刊载了上海图书馆副馆长、上海科技情报所副所长吴建中博士采取对话形式与海外专家、学者探讨图书馆的未来计划,从而使图书馆界学术交流走向了世界。湖南的《图书馆》开辟了“书刊评介”和“书刊博览”栏目,增强可读性,从而使得专业学术刊物不仅仅是业内人士的读物,使编者和读者的关系更密切了。

提高专业期刊的学术性,要求精选每一篇文章,务使每一期都是优秀文章的和谐集合,办出水平,既要求各刊物的编辑加强精品意识,开动脑筋多想办法,推出好选题,开办好栏目,尽量避免栏目雷同,选题重复。在论文的新颖性和实际意义上下功夫,注意沟通读者、作者、编者三方面的关系。不登“关系稿”、“人情稿”。要创办出精品、名牌期刊,首先应抓好编辑、校对工作。编辑人员应做到热爱本职工作,讲究认真精神。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时下有一种论调曰“无错不成刊”,意思是差错难免,这种态度乍看是为刊物中的错误辩解,寻求自我原谅,实际上是一种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当在编校中发现某个字词或数据拿不准时,就应询问作者或查词典、资料,争取把差错率降到最低。其次编辑应该是知识面很广的杂家,这早已成为从业人员的共识。

要使得图书馆学专业期刊真正生存下去,就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适时调整,使其逐步走向市场。目前绝大部分图书馆学专业刊物都是主办单位经费金额供给,编辑部不用理会和过问发行数量的多寡和发行费用的支出。所以就造成了出版编辑单位无竞争,忧患意识,不能刺激工作积极性。相信随着各行各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专业学术刊物也会有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那一天。

据悉,清华大学学术期刊光盘中心最近宣布,将该光盘索引和文摘推向因特网,这将对标注信息的编排自动化起到良好作用,也有助于入网的图书馆学专业学术期刊走向世界。愿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学术期刊这朵奇葩在学术期刊的百花园里越开越鲜艳。

收稿时间:1998.10.26

标签:;  ;  

图书馆学专业学报建设中的几个问题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