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CT与X线检查的价值对比论文_禹浩

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CT与X线检查的价值对比论文_禹浩

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414000

【摘 要】目的 探析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CT与X线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复杂性髋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观察组采用CT检查,对比分析临床检查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骨折漏诊率及骨碎片漏诊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碎片误诊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中,CT诊断的准确率高于X线检查,漏诊率更低,因此,CT检查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杂性髋关节骨折;CT检查;X线检查

髋关节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造成髋关节骨折的原因包括外伤、股骨头坏死、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有研究显示[1],若未及时给予有效处理,极易导致患者残疾,因此,快速诊断的诊断技术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为对比分析CT检查与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选取94例复杂性髋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对该课题进行探究,现将临床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复杂性髋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区间为19-74岁,平均年龄为(45.61±3.65)岁;体重为50-77kg,平均体重为(61.23±1.24)kg;致伤原因:高空坠落受伤患者21例,车祸致伤患者15例,摔伤患者11例;患者受伤至入院治疗时间为5-40小时,平均时间为(24.51±1.24)小时;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受伤,其中,左侧受伤25例,右侧受伤2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区间为18-75岁,平均年龄为(45.47±3.25)岁;体重为50-76kg,平均体重为(61.11±1.32)kg;致伤原因:高空坠落受伤患者20例,车祸致伤患者16例,摔伤患者11例;患者受伤至入院治疗时间为5-41小时,平均时间为(24.57±1.22)小时;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受伤,其中,左侧受伤24例,右侧受伤23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

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采用徐州派尔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PL-6018X线机(苏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30888号)进行检查,电源要求:交流(AC)220V±22V50Hz±1Hz,输入功率:200VA,扫描方式:电子线阵、电子凸阵。待患者入院后给予X线检查,拍摄部位为患者骨盆前后位、正位、内外斜位等。

观察组采用CT检查,采用东芝多层螺旋CT诊断仪器,设置参数:管电压120kv,扫描时间1s,阀值110-210Hu,平扫层厚5.0cm,层距5.0cm,螺距选择范围为3mm-6mm。取患者仰卧位,重点对患者的从髂骨部分至坐骨下肢边缘的髋关节进行扫描和检查,重点扫描髋臼、股骨头两部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骨折漏诊率、骨碎片漏诊率、骨碎片误诊率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 +s)进行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47例患者经CT检查后,检查结果显示:骨折漏诊1例,漏诊率为2.13%,骨碎片漏诊2,漏诊率为4.26%,骨碎片漏诊2例,误诊率为4.2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照组的47例患者经X线检查后,检查结果显示:骨折漏诊7例,漏诊率为14.98%,骨碎片漏诊9例,漏诊率为19.15%,骨碎片漏诊3例,误诊率为6.38%。

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骨折漏诊率及骨碎片漏诊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77,P<0.05);两组组间骨碎片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74P>0.05)。

3讨论

髋关节是人体结构中较为重要的部位,主要由髋臼和股骨头两部分构成。从解剖学意义上来看,髋关节属杵臼关节,是与股骨头对应的髋臼外表上覆盖的月状面的关节软骨,髋臼窝中充满脂肪。髋臼窝中的脂肪可在关节内压力增加或减少的过程中,逐渐被挤出或吸入,此种过程主要用于维持关节内压的平衡和稳定。髋关节起到屈伸、收展、旋转、还转等运动,但由于股骨头深嵌在髋臼中,髋臼包绕股骨头的70%以上,因此关节头与关节窝二者的面积差相对较小,因此,运动范围相对较小。此外,髋关节囊厚,对关节运动能力和运动幅度产生限制。与肩关节相比,髋关节的稳定性更强,但灵活性相对较差。通过对多数骨科医学文献和报道的研究,发现大量研究均对髋关节骨折进行报道和研究。从大量的医学报道中[2],可以看出髋关节骨折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而髋臼部粉碎性骨折极易造成患者骨碎片分离移位,进而导致髋关节的不稳定性。但此种结构在影像学上难以准确分辨,极易造成发生漏诊、误诊等情况,贻误最佳的治疗时间,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X线片是一种平面图像,对某些病理组织、病变组织的重叠区域、整体空间度的检测诊断率相对较低,因此难以满足全面准确判断解剖结构的准确性。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经X线检查,只能对骶骨、趾骨以及左股骨骨折情况进行明确诊断,但针对髋臼前后缘骨折的骨折状况、碎骨片的游离情况,确诊率及辨认率相对较低。综合文献报道和临床诊断经验,可见X线检查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的诊断有效率低,骨折漏诊率及骨碎片漏诊率低,难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3-4],CT扫描可对髂骨翼、骶髂部、髋臼顶、关节间隙以及股骨头等解剖结构进行准确反映。同时,通过CT检查,可明确骨折的具体位置、骨折的移位情况、骨碎片大小以及骨碎片数量等。临床上对于复杂性髋关节骨折的诊断中,采用CT诊断可诊断关节骨折情况、组织血肿及骶髂关节损伤情况,且诊断效果明显优于X线检查。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中,若单纯选择X线检查,难以及时发现骨内嵌顿的碎骨,若骨内嵌顿的碎骨不能及时有效清除,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相对于应用X线检查而言,应用CT检查,可从图像上明显观察到髋关节骨内嵌顿的碎骨残留情况,根据诊断所得结果及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提高预后效果,降低后期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发病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应用CT检查,在获得骨折位置、骨碎片数量、骨碎片大小及骨折移位情况等方面的准确性和直观性均优于X线检查,因此,现阶段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中,CT检查的应用率高于X线检查,且获得的诊断效果较为理想,患者预后生存质量高、生活能力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CT检查的观察组在骨折漏诊率及骨碎片漏诊率方面明显优于采用X线检查的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中,骨碎片误诊率无显著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5],通过对两组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CT诊断技术用于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的诊断效果优于X线检查。但两种检查方法均可有效避免发生误诊的情况,大大提高临床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而言之,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中,CT诊断的准确率高于X线检查,漏诊率更低。因此,CT检查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海民.X线平片与CT检查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4):514-515.

[2]王金勇.X线片与CT检查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22(2):150-151.

[3]郑刚,王新波,李刚.X线片与CT检查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8):35-36.

[4]熊艾平,王勇,张传宏.X线片与CT检查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160-162.

[5]栗爱梅.X线片与CT检查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4):631-633.

论文作者:禹浩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CT与X线检查的价值对比论文_禹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