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管理与图书馆管理创新_图书馆论文

分布式管理与图书馆管理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布式论文,管理创新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数字图书馆的上千年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管理历经了封闭式管理、半封闭式管理、科学管理、定量管理、目标管理、系统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等漫长的发展轨迹。其间,无论是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还是这些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中所折射出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无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图书馆管理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1世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开放和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以信息、知识等无形资产为代表的新财富观逐渐形成。在社会的物质条件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空跨度,也带来了社会分工的细分化、专业化以及信息服务的个性化、专门化发展;市场经济环境日臻成熟,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规范和有序。就图书馆自身而言,也步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时期需要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上述诸多方面的变化,为图书馆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推动了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1 图书馆分布式管理概念的提出

1.1 分布式管理

分布式管理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网络环境下使用的一种管理方法,较为典型的例子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采用“分散→集中”的设计理念,将分散在不同物理结点上的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既保证了数据库系统良好的局部访问性,又兼顾到系统的全局性。

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则使用了“集中→分散”的管理方式,将整个网络的管理任务分散到多个对等域当中,每个域的管理者负责本域内的网络管理,并在需要时与它对等域的管理者进行通信。既有助于降低通信上的开销,提高网络的性能,又保证了整个网络管理的可靠性。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通过网络将多个CPU连接起来, 共同分担和执行操作指令,以协作的方式完成管理任务。

1.2 图书馆分布式管理

我们根据开放系统的相似性原则,将计算机分布式管理系统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运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实践之中,构建全新的分布式图书馆管理体系。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将图书馆分布式管理系统分成两个系统,即资源分布式管理系统和职能分布式管理系统,并分别加以阐释。

1.2.1 图书馆资源分布式管理系统(图1)

图1 图书馆资源分布式管理系统

图书馆通过租用、聘用、合作、共享以及争取社会援助等多种方式,实现人员、技术、设备、资金、文献信息等社会资源向图书馆的“分散→集中”过程。

图书馆通过出租、出借、转让、协作以及共享等多种方式,实现人员、技术、设备、资金、文献信息等馆内资源向社会的“集中→分散”过程。

图书馆对馆内资源实行直接管理,对社会资源以契约方式进行间接管理。通过两种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一切可用资源的有效管理。

1.2.2 图书馆职能分布式管理系统(图2)。

图2 图书馆职能分布式管理系统

图书馆通过项目合作、有偿服务等方式,承接更多的社会工作,不断拓展职能范围,实现信息服务、文化教育等职能由社会向图书馆的“分散→集中”过程。图书馆通过业务外包、项目合作、后勤社会化等方式将原有的部分职能交由相应的社会机构去完成,实现部分职能和辅助职能由图书馆向社会的“集中→分散”过程。图书馆对馆内工作实行直接管理,对社会机构承担的职能以契约方式进行间接管理,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在社会范围内实现图书馆职能的重组和优化控制。

1.2.3 图书馆分布式管理系统(图3)。

图3 图书馆分布式管理系统

图书馆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分散→集中”、“集中→分散”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而分布式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对这一交流过程的集中统一控制。

职能分布式管理和资源分布式管理相互融合、互为推动。一方面,资源管理以图书馆职能实现为目标;另一方面,职能的分布式管理也必然会带动资源分布式管理的发展。

2 图书馆分布式管理的特征

2.1 图书馆分布式管理是开放式的管理理念

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系统,同外界存在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虽然这一点已被大家所认同,但从现有的管理模式看,大多将管理的侧重点放在系统内部要素的组织和管理上,系统的开放性远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21世纪的图书馆是更为开放的全球图书馆,它将真正摆脱地理环境的制约,成为世界性大图书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突破图书馆管理所固有的思维定式,将管理的着眼点从图书馆的内部组织转向图书馆与环境的输入输出控制,对图书馆与外部环境进行一体化管理。因此,我们认为,分布式管理较之以往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更具开放性和整体观,使我们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图书馆职能的优化组合。

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是许多图书馆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针,也是当前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流观点。然而效果如何呢?首先,21世纪图书馆的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按细分程度的不同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之多。而图书馆囿于编制、体制的限制,根本无法去培养和引进这么多人员。其次,21世纪图书馆所需要的多数是热门学科和紧俏专业的人才,以图书馆现实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对他们很难产生吸引力,能留住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已属不易,更谈不上大规模的引进了。因此,从本质上来看,培养和引进只是图书馆传统的自给自足人才管理模式的延伸,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题。

然而,只要稍微转变一下视角,我们就会发现,培养、引进固然重要,但借用、聘用也同样可行。并且通过援助、交流、兼职、聘用等方式来构建图书馆人才库,既能避免固定人员增加所带来的各种负担,又能根据建设目标的变化,随时对人员组成结构灵活、自由地进行调整。这就是分布式管理带给我们的新思路。因为对分布式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其管理对象不仅仅是本馆的员工,而是一切可以以协议或契约方式“为馆所用”的社会人员。

2.2 图书馆分布式管理是专业化的管理理念

21世纪,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已从日常的事务性工作逐步转向信息的集成化服务,成为社会信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我们强调图书馆是社会服务的提供者,要为社会提供文化、教育、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也是社会服务的承接者,也需要充分利用其他机构所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因此,在社会分工更加细分化、专业化的背景下,图书馆有必要、也有条件去改变以往事必躬亲的管理方式,重新考虑在其职能实现过程中同社会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方式,大胆地将一些事务性工作和辅助性工作交由相应的社会机构去完成,探索一条全新的分布式管理思路。

以职能管理为例。图书馆可以将一些非关键业务,如卫生、保安、水电、馆舍维护等行政后勤工作,交由家政公司或物业管理公司来完成;将一些标准化程度高、质量要求高的业务,如编目业务,交由提供此类服务的专业编目中心去做;将一些任务重、耗时长的业务,如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加工业务,交由数字化图书公司去做;将一些难度较大、本馆人员难以胜任的业务,如系统开发等业务,交由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来完成。在国外,图书馆业务外包已涉及到更高级的领域,如将读者宣传工作交给广告公司去做,有的图书馆甚至将全部管理工作交给专业的管理公司去完成。

当然,在分布式管理体系中,职能的分散与集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图书馆在将部分职能社会化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到本地区、本行业的经济建设中来,广泛地同社会各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承接更多的社会服务项目,获取更多的社会认同。

2.3 图书馆分布式管理是共享式的管理理念。

“资源共享”的概念由来已久,美国研究图书馆中心主任辛普森(D.B.Simpson)指出,获取和拥有是与资源共享最为相关的两个范畴, 即资源共享=获取+拥有。但长期以来图书馆界对获取和拥有的理解大多局限于资源的具体物质形态,而且共享的对象也往往局限于文献信息资源的范围。随着信息时代人们新财富的形成,资源的使用权同资源的所有权发生了分离。使得图书馆能够超越资源的归属权限制,将管理的着眼点从“管理我有的东西”转向“管理我用的东西”,更多地从资源使用权的层面来考虑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这种“形而上”的分布式管理理念,极大地拓宽了图书馆资源获取和利用的途径。无论是人员、技术、设备、资金,还是文献信息资源;无论分布在哪个部门、哪个地区;只要能以某种方式为图书馆所用,都应被纳入到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体系之中,成为图书馆分布式管理的对象。因此,我们认为,图书馆分布式管理是对资源共享更深层次的诠释,是“形而上”的共享式管理思维。

以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为例。“除了特殊的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之外,一般的图书馆,特别是地县级图书馆,包括大学图书馆,不必以藏书量第一自居。”文化部副部长艾青春同志在图书馆管理与改革研讨会上的这一番话,准确地反映了信息时代图书馆“馆藏”观念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分布式管理的角度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不再是对本馆“馆藏”的管理,而是对一切可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如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社会公共信息机构的文献信息资源;经营性信息服务机构的文献信息资源等。通过对这些资源使用权的共享,使其成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同本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一起,构成现代图书馆的分布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2.4 图书馆分布式管理是市场化的管理理念

图书馆是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近年来,由于印刷型书刊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加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巨大投入,许多图书馆在经费上都感到捉襟见肘,“成本驱动”已成为图书馆管理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信息的产业化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日臻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置身其中,图书馆传统的纯粹利他主义行为正受到越来越多市场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在与外界的交往过程中,现代图书馆的行为更多地表现为市场行为,而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的原则也已逐渐成为图书馆所必需遵循的行为准则。

图书馆分布式管理正是顺应了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在资源分布式管理和职能分布式管理中,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本出发点,将投入/产出比、成本/效益比作为图书馆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表现出典型的市场化管理特征。例如,在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中,我们是立足于“自建”还是“引进”?在“引进”的资源中是以“对等交流”为主还是以“外购”为主?对“外购”部分是采用会员制,是建立镜像站点,还是直接购买数据光盘?这些决策完全取决于市场的情况和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

2.5 图书馆分布式管理是法制化的管理理念

科学的管理应建立在规范化和法制化基础之上。在图书馆分布式管理体系中,无论是图书馆利用外部资源,还是图书馆向外部输出资源;无论是图书馆接受社会服务,还是图书馆向社会提供服务,其管理主要是以契约合同和协议方式来间接实现的。而契约合同规定了缔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方面减少了合作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另一方面合同的法律效益也使管理受到法律的保护。较之传统的管理方式,分布式管理强调图书馆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关系,因此在资源共享、设备租赁、人员交流、社会融资以及业务外包等方面会有更多的合作协议和经济合同产生。这些契约规范了图书馆生产要素的流动秩序,约束了图书馆与社会的互利行为,成为分布式管理的重要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

以技术管理为例。借助于契约合同的法律保障,图书馆在技术管理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我们可以请ICP代建网站服务;可以租用ISP高性能的主机而不必担心设备的升级换代和维护;可以与当地的信息港合作获得高带宽的Internet出口;甚至可以将自己的数据库交给IT技术公司去管理和维护。因此我们认为,分布式管理是一种更为法制化的管理方式,为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提供了法律保障。

2.6 图书馆分布式管理是网络化的管理理念

进入21世纪,“网络”以其独有的“跨越时空”能力对图书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图书馆从工作方式到组织结构,从馆员定位到运作模式的方方面面。一方面,网络时代的信息载体、读者需求以及图书馆服务方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信息在“时空框架”间的自由流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图书馆改变以往为控制信息和限制信息的存取而特别设计的管理模式,采用更加灵活、自由的分布式管理方式,以寻求一种新的平衡机制,来提高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和反应效率。

另一方面,网络是分布式管理的基础。从分布式管理的起源来看,无论是分布式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还是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都是在网络环境下产生,并专门为网络环境下的管理而设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图书馆分布式管理系统也同样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以馆际互借为例,这项业务在图书馆已开展了很长时间,许多图书馆特意为此编写了馆藏联合目录,制作了专用馆际互借证,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缺少了网络的支持,读者与图书馆的信息交流受到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在CALIS和“上海高校网络图书馆”等新一代馆际互借项目中,依托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支持,读者能在及时更新的文献目录中,迅速检索出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并可使用IC通用借书证就近借阅,或者通过FTP、Email等方式直接从网上获取文献的电子复本。因此,我们认为,网络为分布式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行性。离开了网络的基础,无论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分布式管理,还是人员、技术、设备的分布式管理,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图书馆分布式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或管理体系尚不够成熟,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但作为图书馆领域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却极大地扩展了图书馆管理的空间和时间范围。我们真诚地希望图书馆的分布式管理理念,能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管理与发展提供一些启迪,带来那怕是某一点上的突破。同时,也希望分布式管理能在更多的图书馆管理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

标签:;  ;  ;  ;  ;  ;  ;  

分布式管理与图书馆管理创新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