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城镇交通发展规划研究(以小榄镇为例)论文_杜小龙

中山市城镇交通发展规划研究(以小榄镇为例)论文_杜小龙

中山市规划设计院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城市化的时期,即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城乡规划、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发展,不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中山市的城镇发展模式在全国独具特色,本文选取中山市城镇发展的代表——小榄镇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研究小榄镇现有交通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新型城镇提出较为系统的交通规划发展方向,为建立协调的城镇交通模式提出些许建议。

关键词:城乡规划;交通规划;新型城镇;交通管理

引言

2017年4月召开的全市推进组团式发展动员会中下发了《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的意见》。根据《意见》,中山25个镇区共分为五大组团,包括中心组团、东部组团,东北组团、西北组团和南部组团。其中西北组团重点对接广州、佛山、江门,定位是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业强区。

然而,处于西北组团核心位置的小榄镇,交通建设却滞后于经济发展,道路拥堵及公共交通不发达制约着城镇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交通系统的重要性也变得更加突出。

1.小榄镇交通环境分析

1.1城镇环境

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距离广州60公里,珠海90公里,是中山、顺德和江门交界地域的经济中心。面积75.4平方公里,2013年统计总人口约为32万。

城镇布局由旧城区(新市)、永宁、新城区(东区)、新南区(绩西)和绩东(绩东一)等五个紧凑组团组成的主城区,东南方向以工业为主的泰丰组团,西部的九洲基和埒西(埒西一)两个组团,北部的西区和北区两个小组团。科教文化中心位于主城区的核心位置。

1.2城镇道路

小榄镇现有“一纵三横”一级公路干线网络,主要承担了小榄与毗邻市、镇的过境交通:(1)“一纵”105国道位于镇东侧的南北向公路干线,其通往广州和中山市的过境交通量要远远大于进入小榄城区的交通量。(2)“三横”是三条东西向公路干线,分别是指环镇北路、新沙水公路和中江高速公路。

同时,城镇内部的道路网则承担了居民镇内出行的交通:(1)旧城区:新永路、新市路、文化路、长堤路、东堤路、南堤路、东庆路与兴宁路将旧城区核心围绕成了一个封闭的环,这几条道路为旧城区的主要出行干道,承担了旧城区居民商业与居住的任务。(2)新城区:两纵两横将新城区商业核心划分成了井字形布局,两纵分别是南北向和105国道平行的民安路和广源路,两横为东西向与菊城大道平行的升平路和新华路。与广源路相连的新华路、升平路、深涌路、基头路接驳旧城区的外环东堤路,民安中路与旧城区长堤路交汇,升平路可以直接经由下基路通往旧城区商业中心。(3)新南区:民安路为交通轴,与之平行的广源路为生活轴,再加上东西向的菊城大道与跃龙路,同样形成了一个封闭环,将作为新南区发展的主要道路。

1.3现状分析

(1)过境交通与镇内出行相互干扰:菊城大道作为连接古镇、江门的主要干道,同时又是小榄镇内部的城镇干道,无论是新城区、建设中的新南区,还是通过衔接兴宁路通往旧城区,菊城大道都是重要的一环,然而,在上下班的高峰期,过境大型货车与上下班居民的镇内出行同时涌入菊城大道,在横琴桥附近由于桥梁车道容量不足、新南区的发展使菊城大道与跃龙北路交汇处容易形成堵塞,菊城大道作为城镇快速干道的效果在此时并不理想。

(2)旧城区道路狭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旧城区拥有通达的道路网,但是历史原因使旧城区的道路基本为双向两车道,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掺杂混行,限制了行车速度,同时由于驾驶员的不规范驾驶,在狭窄的旧城区道路随意U型掉头等,经常性的会造成旧城区的道路拥堵。比较典型的路段为新市路、下基路与新永路交汇T型路口。

(3)新城区道路缺乏交通设施,使道路通行能力偏低:新城区的车道虽然足够,但是由于与之匹配的交通设施不足,限制了道路的通行能力。比较明显的是由于停车位置的不足,位于镇新区商业中心周边的广源中路沿线占用车道停车,同时新城区道路交叉口位置缺乏引导与控制,导致车辆冲突,影响行车速度,比较明显的位置是广源中路与升平中路交叉口、广源中路与新华中路交叉口。

(4)公共交通出行时耗长,公交利用率低:小榄镇在105国道旁建有小榄车站交通集散枢纽,并逐渐在轻轨站建立了第二个公交核心站,但是城镇内公共交通并不发达,小榄镇内公交路线虽然覆盖全镇,但是由于公交环镇绕行,城镇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的时耗大多在35分钟以上,时耗过长导致公交并不能达到便捷的目的,且票价偏高,所以居民选择公交的意愿并不高。同时,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路线上行驶的公交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公交作为疏散密集人流的作用并不明显。

2、TDM与TSM交通管理模式

城市交通管理分为TDM和TSM两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TDM是对交通源的管理,是一种政策性的管理,TDM影响城市交通结构,削减不必要的交通需求量,减少道路交通流量,从而缓解交通紧张局面。TSM是对交通流的管理,是一种技术性的管理,TSM通过对交通流的管理及合理引导,使交通流在道路网络上重新分布,均匀交通负荷,提高道路网络系统的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2.1 TDM交通需求管理

TDM的基本理念是:引导人们采用科学的交通行为,理智地使用道路交通设施的有限资源。

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1)促进与完善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的互动反馈作用。(2)协调和处理有限的城市空间与不同的道路交通设施之间的矛盾。(3)促进公交的发展,充分发挥公交的运能优势。(4)缓解有限的道路资源与不同增长的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合理控制道路上的交通总量。

采取的主要措施:(1)出行产生阶段,减少出行产生量。(2)出行分布阶段,用交通影响分析手段与交通诱导手段,以“公交为本”的方法减少出行分布量。(3)出行方式选择阶段,通过提供综合交通方式。(4)路径选择阶段,通过交通诱导系统。(5)其他方面:改善行车条件应用TDM模式改善交通环境:(1)采用一些鼓励城镇居民搭乘公交的政策,比如小榄公交联网使用“中山通”使居民可以享受折扣,同时“中山通”并不应局限于公交,而应像广州的“羊城通”和香港的“八达通”包含轻轨线路,使公共交通能实现一卡通。(2)在出行路径选择方面,进入交通压力大的道路前,可以设置交通路况指示牌实时提醒驾驶员道路信息,使他们提前可以考虑换行其他路线,防止堵塞的进一步加剧。

2.2 TSM交通系统管理

TSM是把汽车、公交、出租车、行人、自行车等看成一个整体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多个组成部分。目标是通过运营、管理和服务政策,来协调个别组成部分,使系统整体效益最佳。TSM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综合治理,从而避免将局部交通祸害转移到全局,对整体交通运输系统进行优化。

采取的主要措施:(1)公交运行管理:改善公交路线、行车时刻表、停靠站、电子站台等。(2)停车管理:停车场、路边停车、停车诱导等。(3)优先通行管理:公交优先车道、信号优先等。(4)交通工程技术措施:改善交叉口、单向交通、交通监控、交通信号控制等。(5)交通限制措施:凭证进入区、行人和公交车辆专用道。(6)货运交通管理:建立货运交通枢纽。(7)流量管理:错时上下班、单双号限行等。

TSM实施效果分析:(1)以方式转换促增效:通过改进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利用率等措施,提高现有设施的交通效益。(2)以消除瓶颈促增供:着力改进交通瓶颈点,提高路网通行效率。(3)以削峰填谷调需求:通过错时上下班,调整交通高峰。(4)以系统组织促均衡:通过系统组织,促进交通供应与交通需求之间的平衡。

从TSM采取的措施和实施的效果来看,TSM模式特别适合在小榄现有交通的基础上进行改进:(1)停车管理方面,旧城区进行道路改造时,可以考虑采用道路再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人行道改造为路边停车泊位;在新城区类似广源中路附近可以兴建停车场,同时匹配相应的停车诱导系统作为驾驶员选择的参考。机械式立体停车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将会大幅度降低停车场用地。(2)交通工程方面,新城区在广源中路与升平中路十字口处、广源中路与新华中路处设置固定红绿灯替代晚高峰时的临时红绿灯以减少行车冲突,同时新城区内红绿灯与菊城大道红绿灯全线应统筹时间,按照道路设计车速进行绿波设置;新沙水公路的建成将作为物流中心主要的货运干道,使菊城大道专属作为环镇的快速路。(3)交通管理方面,采用错时上下班缓解交通压力;新永路和下基路设置单行;部分旧城区设置凭证进入区,对居民发放机动车准入证,凭证进入;上下班高峰期进行拥挤收费,对进入旧城区这拥堵道路的车辆利用经济方式进行调控;采用单双号限行的方法限制车流的进入。

3.城镇公共交通

公共交通具有私人交通工具不能比拟的优点。优先发展城镇公共交通不仅是解决城镇交通拥挤、阻塞的措施,同时也是节约能源,改善城镇环境,减少污染的重要途径。

3.1公交路线规划

公交路线的安排一般按照如下的原则:(1)线路走向与主要客流相一致,以满足乘客乘车的需要。(2)线路直接沟通城区各主要客流集散点,努力减少乘客中转现象,不断增加直达乘客比重。(3)线路长度适中,不宜过长或过短,平面上的线路不宜过度的迂回和曲折,使大部分客流节约乘车时间。(4)根据城镇发展规划,考虑远近结合及综合运输发展的需要,密切城市内外客运网间的协作与配合,保证乘客在不同运输工具间换乘方便。

基于小榄镇整体道路的环形铺设,小榄镇现有的公交路线为了满足城镇覆盖面广的需要,大多环镇绕行,这也是造成居民出行时间过长的主要原因。为了兼顾公交线路网的覆盖面与居民快速便捷的出行需要,让公交在小榄更具有竞争力,建议考虑采用环+放射状的布局提供两种不同的公交模式:慢车服务与快车服务。其中环形线路作为慢车服务,提供常规的全天服务,站点多,覆盖城镇面广,作为居民休闲出行和观光的需要;放射线路作为快车服务,站点少,行车速度快,出行时耗短,主要作为出行的通勤交通。

3.2 运行车辆设置

除了规划新的行车路线,在现有公交行驶线路的基础上通过运行车辆的设置也可以达到缩短城镇居民出行时耗的目的。

小榄公交的运营方式为定线定站服务:车辆按固定线路运行,沿线设有固定的站位,行车班次和行车时刻表完全按调度计划执行。

对于行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可以在现有的站点间增设区间车,作为快速运输城镇居民的途径,同时,区间车的存在可以保证客座率,防止空驶情况的发生,增开的车辆并不会增加公交企业的成本。

小榄镇的高峰时段为:早高峰集中在上午7:00 ~ 8:00,午前高峰集中在11:00 ~ 12:00,午后高峰集中在13:00 ~ 14:00,晚高峰集中在17:00 ~ 18:00。在这几个时段可以考虑增开大站快车,即公交车只在首末站、学校、商业中心、居住区这几个重要站点停车集散乘客,这既缩短了全程时耗,又满足了通勤的需要。

3.3 公交优先措施

基于小榄镇的现状,车辆流的明显变化和拥堵情况的产生主要集中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所以在这些时段的政策可以适时偏向公共交通。

在上下班高峰期,制定规定限制旧城区道路车辆的进入,保证公交的畅通,在新铺设的道路与旧路扩宽时,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增开公交专用道,并与路口红绿灯匹配保证公交先行。

政府统筹安排公交发展资金,适当补贴公交企业使公交票价更具有吸引力。同时加大城镇公交场站建设,并使公交保有量达到符合城镇发展的数量,满足城镇公共交通的需要。

加大公共交通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对公交行业管理的新举措。积极引导居民改变日常出行方式,努力营造全镇支持公交、促进公交发展的社会氛围。

结语

交通问题在21世纪是中国城市面临的战略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汽车保有量及其私有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城市交通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通过结合城镇实际情况规划科学、合理的交通发展模式,将进一步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建立起绿色、和谐的城乡统筹发展体系,实现人居环境根本改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C],2016.3.

[2]《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的意见》[C],2017.4.

[3]黄伟.TSM/TDM策略分类与评价分析[J].城市交通2012.9.(5).

论文作者:杜小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  ;  ;  ;  ;  ;  ;  ;  

中山市城镇交通发展规划研究(以小榄镇为例)论文_杜小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