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94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措施探讨论文_彭娟梅

彭娟梅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养镇中心卫生院 云南西双版纳 666106)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方法:对医院妇产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4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94例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3.81%(P<0.05); 结论: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孕酮受体阻断剂,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促进绝经,纠正贫血,且副作用较小,是一种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理想用药。

【关键词】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措施;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066-0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主要表现反复的子宫内膜出血,为妇科常见病,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紊乱所引起,非全身、内外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1]。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阴道流血,流血量多或时间长者易引起贫血,严重者可发生出血性休克,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笔者对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4例功血患者的病例进行规范治疗,探讨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4例患者为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均符合乐杰第六版《妇产科学》中功血的标准,年龄在31岁~53岁,平均37.5岁。患者临床表现有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可造成严重贫血,子宫可稍大,质较软。其中出现不同程度贫血患者44例,病程1~4年,治疗前1年内未接受其他激素治疗,无心、脑、肝、肾及子宫内膜癌变等重要器官疾病。根据患者情况及征得患者同意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21天为一个疗程,开始给10mg,2次/日×5天血止,然后逐渐减量,即安宫黄体酮6mg,2次/日×3天;4mg,2次/日×3天;2mg2次/日×3天;1mg,2次/日×7天,21天为一个治疗疗程,发生撤退性出血,连续服用3个月之后,停止用药观察经期恢复情况。

1.2.2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根据患者阴道出血量的多少选择服用米非司酮的剂量。对于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时间>10d的给予米非司酮50mg/次,待出血量较少后,逐渐减少用量,每三天调整一次,每次减少四分之一,直至减至12.5mg[2]。出血不多者给予25mg/次,1次/d。出血停止后减至12.5mg。周期性服用,以22d为一个周期,连用3个月,均随访3个月观察经期恢复情况。治疗期间检测肝、肾功能,观察不良反应。

1.3 评价指标

治愈:经量过多者经量正常,治疗期间无不规则阴道流血,停药6个月后无复发。有效:经量过多者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用药后止血或者血量明显减少,停药6个月后无复发;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3.81%(P<0.05)。观察组22例患者服药早期出现恶心、厌食症状。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复查血、尿常规和肝功能检查均无异常。见表。

表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异常的子宫出血,无全身及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所致。常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根据排卵与否,通常将功血分为无排卵型及排卵型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约占80~90%,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及更年期,后者多见于生育期妇女。以往,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包括激素生长内膜止血,调整周期,诊刮,手术治疗等[5]。笔者对52例患者采取米非司酮治疗,50例患者分别出现闭经、进入绝经期及贫血得以纠正,2例患者停药后病情反复,无生育要求后期给予行子宫切除术,总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的73.81%(P<0.05),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复查血、尿常规和肝功能检查均无异常。

米非司酮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具有可逆性的抑制作用,停药后恢复月经,可抑制卵泡的发育和延迟排卵及阻止卵泡发育,加速了卵巢残存卵泡的萎缩而使接受治疗的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2],该组进入绝经期的患者,可能是因为米非司酮抑制了FSH的分泌和释放并直接加速了卵巢残余卵泡的萎缩;米非司酮还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作用及非竞争性的抗雌激素作用,所以其具有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干扰子宫内膜和生理功能局部血管生成,使其增生的子宫内膜呈现退行性改变,影响影响子宫内膜生长,从而达到治疗内膜不规则出血的目的[4];也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明显减少子宫动脉的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3]。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可用于生殖内分泌周期的任何时期,可抑制子宫内膜生长,促进绝经,纠正贫血,减少雌孕激素的用药量,减少胃肠道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春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27:77-79.

[2]朱四军,赵白鸽,谢衷明.RU 486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膜轴的影响[J].生殖避孕,1995,15(4);245.

[3]Yen SS.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mifiprestone DC[J].Nationl Acacdemgpress,1993:197.

[4]王如英,蒋青,张年萍等.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32例临床体会.大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17.

[5]温广玉,程春红,王洁雯.探讨米非司酮临床用法及疗效分析[J].中国现在药物应用,2010,4(5):143-144.

论文作者:彭娟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对94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措施探讨论文_彭娟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