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论资本主义_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邓小平论资本主义_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邓小平论资本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在设计和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这一理论的思想源泉,但这一理论的创立也与邓小平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思考密不可分。这些认识和思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多党制和“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也是资本主义民主的具体形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常常以人权为借口向中国施加压力,从表面上看是人权问题,实际上是让中国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实行资本主义多党制。改革开放后,有人也开始怀疑甚至否定党的领导,主张中国应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制度。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0页,以下引述该书,只注明卷次和页码)“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第3卷第220页)“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在资本主义国家里,人们没有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理想,许多人就没有理想。这种状况是它们的弱点而不是强点,这使他们每个国家的力量不可能完全集中起来,很大一部分力量互相牵制和抵销。”(第2卷第267页)

1986年12月30日,关于学生闹事问题,他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再次强调:“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第3卷第195页)

因此,邓小平认为,“三权分立”制度的实质:一是资产阶级内部缺乏共同的目标,进行争权夺利,互相倾轧,并以此来对付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二是在国家管理上,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牵制,行政事务久议不决,领导人的精力主要花在政治游戏上。

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邓小平虽然没有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做过直接的论述,但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描述时,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他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看法。他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以上这些,资本主义社会永远不可能有。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第2卷第167页)但是资本主义毕竟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在这个制度下人们创造了巨大的科学和技术成就,并积累了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一向尊重客观实际的邓小平充分地肯定这一点。但是他指出:“如果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们的经济文化肯定还会有更大的进步,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中一切要求社会进步的政治力量也在努力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努力为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不公道、不合理现象直至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第2卷第168页)邓小平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与它所创造的经济文化成就的关系,即这个制度并未使经济文化获得充分的发展,相反还抑制并阻碍了其发展。

所以,邓小平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同样是否定的。财富占有的极端两极分化,缺乏共同的信念,腐败堕落,难以有经济文化的充分发展,是这个制度无法克服的弊端。因此,他强调:“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第2卷第368—369页)

关于资产阶级文化

打开国门,必然受到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冲击,这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对此,邓小平指出:“对于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要长期坚持。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但是,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西方如今仍然有不少正直进步的学者、作家、艺术家在进行各种严肃的有价值的著作和创作,他们的作品我们当然要着重介绍。”(第3卷第43—44页)邓小平肯定了西方文化中积极、进步的部分要吸收和借鉴。但判断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他针对改革开放后,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不加区别地引进并传播时,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些同志对于西方各种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学艺术的思潮,不分析、不鉴别、不批判,而是一窝蜂地盲目崇拜。对于西方学术文化的介绍如此混乱,以至连一些在西方国家也认为低级庸俗或有害的书籍、电影、音乐、舞蹈及录像、录音,这几年也输入不少。这种用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文化来腐蚀青年的情况,再也不能容忍了。”(第3卷第44页)他坚决主张将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东西御国门之外。

关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邓小平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上不断扩大的差距,不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他指出:“现在世界上北方发达、富裕,南方不发达、贫困,而且相对地说,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南方要改变贫困和落后,北方也需要南方发展。南方不发展,北方还有什么市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发展速度问题,再发展问题。”(第3卷第96页)

1985年3月4日,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时,他又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欧美国家和日本是发达国家,继续发展下去,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你们的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不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的发展总是要受到限制的。”(第3卷第105—106页)邓小平在此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需要开拓新的市场,以为其资本和贸易寻找出路。但他认为这个新的市场不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而在目前发展水平较低的第三世界国家。因此,他进而指出:“现在世界人口是四十几亿,第三世界人口大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包括苏联,东欧(东欧不能算很发达),西欧,北美,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一二亿人口。很难说这十一二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三十多亿人口的继续贫困的基础上。当然,第三世界有一部分国家开始好起来,但还不能说已经发达了,而大部分国家仍处于贫困的状态,他们的经济问题不解决,第三世界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继续发展,都不容易。中国这么一个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对外贸易额去年才刚达到五百亿美元。如果对外贸易额翻一番,达到一千亿美元。国际上市场不就扩大了吗?如果翻两番,达到二千亿美元,中国同国际上交往的范围不就更大了吗?贸易总是一进一出的,如果达到翻两番,中国容纳资金、商品的能力就大了。一些发达国家担心,如果中国发展起来,货物出口多了,会不会影响发达国家的商品输出?是存在一个竞争问题。但是,发达国家技术领先,高档的东西多,怕什么?总之,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第3卷第106页)

关于学习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

邓小平虽然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以及这个制度下腐朽没落的东西,但他却积极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所创造的属于人类共同拥有的先进文明成果,坚决主张加以吸收和借鉴。他说:“对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思想,当然也要采取科学的态度。”(第2卷第338页)“要弄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比如说,技术问题是科学,生产管理是科学,在任何社会,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我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学、先进的管理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而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阶级性。”(第2卷第351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第3卷第373页)

实际上,邓小平制定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其目的就是要吸收和借鉴世界上尤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东西必须要有原则。为此,他指出:“什么是资产阶级思想中需要坚决批判和防止蔓延的东西,什么是经济生活中需要坚决克服和抵制的资本主义倾向,如何正确地进行批判,还有必要继续进行研究并作出妥善的规定,以防止重犯过去的错误。”(第2卷第338页)这就是说,对待资本主义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片面地排斥和反对,只要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就不能用;二是盲目地崇拜,只要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就拿过来。

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对于某些具体问题,一直存在着姓“资”姓“社”的争论。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明确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第3卷第372页)这就是著名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它对摆脱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的思想束缚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进而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第3卷第373页)总之,邓小平认为,必须学习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但要防止“左”的和“右”的两种倾向;“三个有利于”是判断的标准,而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只能靠实践,通过大胆的试验,才能有正确的判断。

关于“一国两制”

中国学习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但绝不是学习和试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对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论述,就已经肯定了这个结论。他明确指出:“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第2卷第236页)“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侵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第2卷第262页)

为何中国不能实行资本主义?邓小平指出:“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第3卷第64页)“历史经验证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第3卷第206页)因此,邓小平认为坚持社会主义,不搞资本主义,这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已经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大陆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等于在中国其他小范围内不搞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及客观现实,为实现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统一,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他说:“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第3卷第58页)香港、台湾同大陆统一后,之所以仍然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其原因是“根据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它的繁荣和稳定,也不能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因此,我们在香港问题上,首先提出要保证其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在一九九七年后五十年不变。”(第3卷第67页)目前,香港回归已进入倒计时,“一国两制”由构想即将变为现实。那么“一国两制”是否会损害大陆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明确回答:“我们相信,在小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第3卷第103页)

邓小平不仅认为在中国社会主义占主体的前提下,在小范围内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且还认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适当发展,并且有利于社会主义。这就是对外开放中的外商投资。他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商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深圳也不是,还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第3卷第59页)“我们对外开放二十来个城市,这也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是主体这个前提下\进行的,不会改变它们的社会主义性质。相反地,对外开放有利于壮大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第3卷第103页)“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第3卷第373页)

简要结论

多党制、三权鼎立是资产阶级内部相互倾轧、争权夺利的产物;各个部门互相牵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影响行政效率;财富占有的极端两极分化,导致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抑制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不能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基础上;中国必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但不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且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东西;中国允许小范围内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和适当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是祖国统一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

标签:;  ;  ;  ;  ;  ;  ;  ;  ;  ;  ;  ;  ;  ;  ;  

邓小平论资本主义_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