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论文_路伟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论文_路伟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中心卫生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中药炮制机制是中药炮制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性,对深入发展中药炮制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现今,我国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时通过药理学以及化学的思路以及方法,全面研究对药效作用、物质基础产生的影响,可使部分中药饮片的炮制机制获得明确阐明,从而加快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发展速度。最近几年,随着逐渐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中不断应用以及探索新方法以及新思路,采用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的方式,对中药炮制机制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007-02

中药炮制通过上千年的发展,已经构成独特的中医药炮制理论,积累丰富的方法以及经验技术,是历代中医用药的特色以及精华[1]。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逐渐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大多数研究学者在炮制学研究中以炮制机制作为重要的基础,主要是为了从不同方面了解中药炮制的必要性以及科学性,但由于中药炮制质量控制、工艺等方面存在创新性不足、范围不广、深度不够等问题,导致中药炮制学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全面分析中药炮制机制的发展方向以及研究现状,确保能够为全面研究中药炮制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现状

1.1 对化学成分变化角度进行研究

1.1.1比较主要位置或有效(毒性)成分在炮制前后的改变 通常情况下,中药的毒性或者共享可以通过中药的位置或者有效(毒性)成分来表示,中药在炮制时含量出现改变或者转变主要有效(毒性)成分均可表示中药炮制作用的转变或者趋向,从而使中药炮制部分作用机制得以显示。相关研究学者通过HPLC技术,对生白术以及不同类型炮制品种含有的白术内酯与苍术酮进行了解,得出炮制品种苍术酮含量出现一定范围的下降,在一定升高白术内酯的含量,从而可以得知在一定温度下,苍术酮的炮制机制在空气中暴露时可能转化成白术内酯成分,从根本上降低苍术酮含量,缓和该药物燥性。相关研究学者通过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对南方菟丝子与其炮制品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分析相关研究结果得知,炮制后的南方菟丝子明显增加多糖含量,代表与炮制后增强补益效果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2]。

1.1.2建立指纹图谱或者特征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属于一种质量控制技术,其与中医现状与理论知识更好的符合,可促进中药整体性特征获得更加全面的表示,在中药炮制前后成分对比工作中运用,可获得更加科学性以及代表性的成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关研究学者通过HPLC技术构建姜炭、炮姜、干姜、生姜等特征指纹图谱,通过分析其结果得知在炮制生姜到姜炭、炮姜、干姜等工作中,逐渐升高6-姜酚,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6-姜辣素,只在炮姜中存在姜酮物质,同时具有较高的含量,代表着随着逐渐增加炮制条件以及火候,姜炭、炮姜、干姜等酚类成分在量、质的比例上出现的改变较为明显;相关研究学生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化学指纹图谱,对不同炮制品中潜在的标志物进行分析,采用正交矫正片最小二乘法模式识别样品,通过分析模型的非参数检验结果以及变量重要性因子将12个潜在标志物筛选出来。

1.2 对药理作用改变角度进行研究

1.2.1研究中药炮制前后的药效学 通过分析中药本身的药效,对中药炮制前后药效的转变、减弱、增强等数据进行对比,可促进炮制机制研究思路获得直观体现,可以从分子、细胞、离体器官、整体动物中表现演技结果。相关研究对象在荷S180肉瘤小鼠中应用2种炮制品以及隔山消生品,对比其抑瘤率,结果表示炮制品与生品之间差异不明显,小鼠S180肉瘤中应用水提物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相关研究学者在小鼠中应用巴豆不同炮制品,观察其胃肠活动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剂量应用巴豆时不能明显的抑制小鼠胃肠运动,小鼠胃肠平滑肌在应用巴豆碳时不仅具有抑郁效果,同时还有兴奋的功能。

1.2.2研究中药炮制前后的毒副作用 通常情况下,中药在炮制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者减弱毒副作用,需要通过对炮制机制进行探索后满足降低炮制毒副作用而不减少药物效果的要求。相关研究学生以四膜虫生物热活性作为基础研究大黄炮制减毒作用,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得知,四膜虫生长过程中通过大黄炮制品能有效抑制,代表着大黄炮制后其减毒作用较为明显。相关研究学者经过分析得知小苏打水煮、黑豆汁煮、甘草汁煮、石灰水蒸、滑石粉炒、石灰水煮等炮制方法获得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含量会明显的下降,可促进损害大鼠肾功能的情况明显减轻[3]。

2.中药炮制机制的发展趋势

首先,需要对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整体差异性给予重视,可以通过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该技术具有可量化、综合性等基本特征,对多种药效成分含量可有效测定,同时能够构建多种样品的共有模式[4]。其次,对中药炮制前后药效成分的吸收机制进行全面揭示,对作用程度、作用机制、转运体作用等进行明确,不但可从药动力学角度全面分析中药炮制机制,对构建炮制前后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的桥梁有一定的帮助。

3.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机制需要研究的内容较多,因此,对中药炮制科学内涵进行全面分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中药炮制工作中逐渐涌现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理论等方面的知识,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药学工作者应该全面开展与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有关的工作,在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下结合中医的用药实际,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学科的方式建立中药炮制机制的创新研究模式,对丰富中药炮制理论、挖掘中药炮制现代科学内涵有一定的帮助,加快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高飞,傅超美,胡慧玲等.关于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05):352-355.

[2]秦昆明,束雅春,曹岗等.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地黄的炮制研究为例[J].中草药,2013,44(11):1363-1370.

[3]孙娥,徐凤娟,张振海等.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03):363-369.

[4]周逸群,贺福元,杨岩涛等.美拉德反应研究现状及对中药炮制和制剂工艺研究方法的影响[J].中草药,2014,01(12):125-130.

论文作者:路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  ;  ;  ;  ;  ;  ;  ;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论文_路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