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制度的“八股”观_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论社会主义制度的“八股”观_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之管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见论文,社会主义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由初创到改革到完善的必然结果。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已深刻地预见到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必然带来具体体制创新和完善的内在要求。为此,他提出要用数十年时间,“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由此可见,目前我们所进行的一整套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改革,是为了使社会主义制度最终走向定型化。这种定型化的社会主义制度既具有中国民族化的特色,又处处折射出经典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和本质规定的光芒。

综观邓小平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我们可以从下列方面来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的深刻内涵。

一、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高程度化

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定型化要取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程度,他就是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和速度。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373 页)社会主义制度既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基本表现,又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总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实现的,总是与一定的上层建筑相联系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总是紧紧围绕着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任务来展开的。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经过改革,必将逐步形成一系列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制度的框架和结构,这就将从根本上为我国在21世纪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当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定型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得到充分地发挥,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充满无限的希望。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要与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程度相适应,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程度的高低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的与否,反过来,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和影响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但是,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因此,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程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的基础。

二、定型后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这里要谈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的条件和要求。“最好的意思”包含着下列三层含义:

其一,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充分吸收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和世界各国的进步因素后实现定型化的。

其二,定型后的社会主义制度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够稳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理想化功能。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制度经过改革和完善达到定型以后,至少应具有这样一种理想化的功能,那就是它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稳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定型的最基本要求。

其三, 定型后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符合邓小平提出的检验标准。 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指出:“党和国家的各种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来检验。”“这三条”即,一是在经济上能够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能够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二是在政治上能够充分发挥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健全革命法制,正确处理人民的内部矛盾,打击一切敌对力量和犯罪活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三是在组织上能够大量培养、发现、提拔、利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1986年9月, 邓小平同志又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总目标无非是三条:一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三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8页)从邓小平的“前三条”历史要求和“后三条”总目标来看,定型的社会主义制度,应该是有利于实现上述“前三条”和“后三条”的,否则就不能称为定型。因而,只有经得起邓小平的“前三条”历史要求和“后三条”总目标检验的社会主义制度,才是定型的社会主义制度。

三、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基础条件

社会主义实践是直接从制度开始的,或者说社会主义实践主要是把关于制度的理论构想变为一种现实的、实在的制度。因此,我们可以说,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具体目标。达到了这个目标,也就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耸起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们向发达的、完善的、成熟的社会主义迈进了一大步,从而也就向共产主义靠近了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基础条件。

当然社会主义制度定型不是定格,不是固定不变,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结构的一种科学化理想化。目前,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但它无疑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和完善的努力方向。

标签:;  ;  ;  ;  ;  

论社会主义制度的“八股”观_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