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丸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谢西凤,陈小华

谢西凤 陈小华

(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 广西梧州 543002)

【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丸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1例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2例,对照组69例。对照组按传统常规方法治疗,使用人工泪液及用眼卫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耳穴压丸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丸法与常规方法相结合治疗干眼症的疗效优于单一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关键词】耳穴压丸法;干眼症;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184-02

干眼症为任何原因所致泪液质和量及动力学的异常,从而导致泪膜不稳的和/或眼表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1]。引起干眼症的病因有很多,如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或长期处于空调环境等,这些现代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及不良的用眼习惯均可引起干眼症,严重的可影响工作和生活。

中医针灸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各科[2],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其疗效。耳穴压丸法是针灸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治疗成本低廉,在临床上易于实施推广。我院眼科将中西医治疗方法相结合,在传统常规应用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基础上,增加耳穴压丸法配合治疗,取得显著成效。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8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干眼症患者1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及对照组69例。两组患者资料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干眼症针对标准:患者存在眼干燥感、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等自觉症状,应用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试验),在无表明麻醉的正常无刺激下,用标准滤纸放置结膜囊内,5分钟后观察泪液湿润滤纸长度,泪液分泌量<5mm/min提示干眼。

1.3 排除标准

排除过去4周有眼部用药史、眼外伤、眼部手术史及因患者全身基础疾病而引起干眼症的患者。

2.方法与效果评价

2.1 方法

2.1.1对照组 传统常规治疗方法应用人工泪液滴眼及辅以用眼卫生的健康教育。人工泪液滴眼每次1~2滴于结膜囊内,轻闭眼同时按压泪囊区2~3分钟。用眼卫生要注意持续使用电子产品或看书40~50分钟后必须要让眼睛休息10~15分钟,眺望远处,每天使用电子产品不要超过6小时,不要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

2.1.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耳穴压丸法。在耳上取眼、目1、目2为主穴,配穴为:肝、肾、脾、胃、胆、心。应用王不留行籽,用0.5×0.5厘米的小块胶布,固定在耳穴上,贴后嘱患者每天自己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使耳朵感到麻胀或发热,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每4次为一个疗程[3]。

2.2 疗效评价

治疗后一个月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与Schirmer试验结果。显效:自觉症状消失,Schirmer试验>15mm/5min;有效:自觉症状减轻,Schirmer试验介于5~15mm/5min;无效:自觉症状无变化,Schirmer试验<15mm/5min。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3.8%,χ2=10.84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4.讨论

4.1 干眼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眼表由于其密切的解剖和功能上的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功能单位,共同发挥对泪液及泪膜形成的调控作用,从而维持眼表的健康,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泪膜完整性和正常功能破坏。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及长时间过度用眼瞬目次数在无形中减少,使眼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水分蒸发过快,容易减少眼内润滑剂和泪液的分泌,从而导致干眼症。

4.2 《内经》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可以通过经络脏腑的络属关系,使耳与全身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相互密切联系[4]。我科采用眼、目1、目2为主穴:主治目赤肿痛。配穴为:肝、肾、脾、胃、胆、心。《零枢·脉度》篇论述,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目能视;肾:藏精,肝之母;心经:其支者,系目系;胆经:起源于内眦。肝胆相表里,肝肾同源、精血亏虚,经脉不充,则目失濡养,脾胃是气血的生化之源。每个耳穴在中枢内的投射与其所对应的整体部位的组织器官在中枢内的投射存在双向突触联系,故刺激耳穴可调整相应脏器的功能活动,促使其恢复协调,达到治疗干眼症的目的。

5.结论

常规治疗方法单纯使用人工泪眼治疗干眼症只是治标不治本,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而增加了耳穴压丸法,从根本上调节脏腑平衡,调整了眼部的经气,改善眼睛的供血情况,是标本兼治的治疗方式。此法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高,易于临产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祖国,杨文照.干眼症的发病机制[J].眼科,2005,14(5):342-345.

[2] He W,Wang X,Shi H, et al.Auricular acupuncture and vagal regulation[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 eCAM, 2012(6):786-839.

[3]周殷,孙田雨,贾梦婷,等.耳穴压籽法中按压力量与耳穴效应关系的探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4):784-786.

[4]钟新淮,乔正中.耳穴诊治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J].中国针灸,2002(s1):211-212.

论文作者:谢西凤,陈小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耳穴压丸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谢西凤,陈小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