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鑫祚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在近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现在的都市高楼林立;从古老的隼接到现在的十大新技术(“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混凝土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技术、钢结构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绿色施工技术、防水技术、抗震加固与检测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从以前的施工现场人员的鱼龙混杂到现在的有条不紊,这些成果都是靠无数先辈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并形成一整套适合于中国建筑市场的管理模式。但尽管如此,在施工现场,因为受到各方因素,操作者经常做违法违规事情,导致在建筑工程形成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通病,严重的会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同时影响施工进度,对建筑工程能够施工顺利正常的进行相当不利。所以,对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希望能采取有效措施根本上解决且能够提高管理效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漏洞
第一,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漏洞。工程项目的成立后其相关的责任机制不明确,有挂证现象,这样如果一旦出现安全或质量施工往往找不到责任人,最严重的会使管理工作的开展不顺且效率低。管理工作的规范或流程不明确,现在很多的现场管理人员年轻化,大多是刚从学校出来的毕业生,且有的在实际工作中带脾气上班,任性,相应的规则或流程意识不强,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就算发现问题不能够及时上报解决,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经常出现不在现场、不在岗位情况时有发生,不能够及时有效处理,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第二,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首先在第一点讲述现场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刚出来的毕业生或不合格的人才,其相关经历的事少,安全意识淡薄同时责任意识不强,在现场出现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对出现的问题都会敷衍了事;其次公司将毕业生招进来并未对其有任何安全、质量培训,使其在工作岗位上盲目管理,他们的专业素质非常低,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工程规范和技术措施都不了解,因此他们不能有效对现场进行管理。很多管理人员往往在工作期间出现不在岗位现象,有的即使在岗也会干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比如玩手机、游戏等。
第三,安全管理漏洞。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时发生层出不穷,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建筑行业中已然是一个非常严重且继续解决的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建设、监理)单位的自身安全意识不全,安全预防治措施不到位,监理单位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作业,现场没有备足够的安全资金和设施,没有按项目规模配置足够的安全专业人员,未进行安全三级教育,安全宣传不足,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发生事故时不能够及时有效的组织人员采取措施来应对。
第四,质量管理漏洞。施工现场除了安全管理满足,还需要质量管理。工程的施工工艺不成熟或落后;在上一施工工艺不满足或不合格情况下进行下一步工序;在监督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低;无形中埋下质量隐患,最终导致事故发生。这些都是管理不到位,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质量问题,因此为降低事故发生,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设置专门质检员监督管理,安排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管理。
第五,施工材料管理漏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材料施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所有工程都是利用钢筋、混凝土、砂石料材料等组成,材料管理的好坏关乎整个工程的命脉,一些企业和不良材料商为了减少成本,提高利润,无底线的降低材料标准;相关部门监督不到位;进入现场的材料保管不到位造成腐蚀减低材料的使用性能,这些出现问题的材料一旦用到工程建设中,对其无疑是重大隐患,大大的增加了出现事故的概率。
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现场管理的规章制度
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落实安全三级教育制度
对新进场的员工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责任意识。
2、建立岗位职责制度和奖惩制度
必须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并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签订责任书,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签订责任书,层层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加强管理制度,对工程管理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不负从管理、不尽责任的员工予以惩罚。尽最大可能降低因管理不当而引起的施工质量、安全问题。
3、设置专门物资管理和建立三检制度
工程所用的材料、机械设备的质量好或差,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成品质量和投入后客户使用的体验,所以需要更加完善好相关的材料检查制度,对每一次进入现场的材料安排质检员按照国标进行检查,每一道工序的材料事先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检查的材料要求提供出厂合格证明等,对出现的材料不合格一律不准投入工程使用。
4、建立图纸会审体制
施工前后,管理人员应仔细核对和分析图纸;管理人员应建立图纸会审小组,要求技术人员熟练掌握图纸存在的内容,在应对现场实际的问题能够参照图纸对比分析,出现的问题及时向监理或建设单位反映,使得出现的矛盾及时更好的解决,从而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也为施工质量、安全提供保证。
(二)技术档案资料管理
对自工程立项开始到结束的工程资料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施工过程的编制的措施方案、图纸的变更、来往的函件、工程签证、验收资料都应分类保存归档,为今后的结算提供依据性。
(三)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安全控制
1 分析影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安全的因素
1.1 人为因素。人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主要作用者,是会直接对工程现场施工的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因素。在建筑工程中,各方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工程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一线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的要求更高,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管理水平,这将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埋下安全质量隐患。
1.2 材料因素。对于建筑材料的采购、进入现场、仓库保管、以及后续使用等各个环节应设置关卡,层层检查,落实责任人,避免建筑材料出现质量问题。
1.3 设备因素。设备的好坏是决定建筑工程能否顺利施工的有效保障,一旦建筑设备出现质量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在施工前后,项目应安排专门的修理人员进行检查、维修、保养,当设备闲置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后续不能使用。
1.4 管理因素。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主要包括“三控三管一协调”,对此各种管理的目标不同,侧重点也存在不同,因此相互之间应加强沟通,解决实际出现的矛盾,特别在质量、安全管理上不得有任何的懈怠。
2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建立制度管理并严格落实实际现场管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影响质量和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材、机、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着重对这几方面的进行编制相应规定,同时严格依照这些制度进行管理,及时消除施工中的不安全、影响质量因素。
2.2 做好施工检查(三检)。首先,要对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工艺进行自我检查,查看是否能够达到质量标准要求,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地方要坚决要求重新施工,自检合格后进行互相检查,最后进行专检,三检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以免在以后出现质量问题相互推卸责任;最后工程完工后要进行竣工验收,聘请专业的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限期进行整改,消除安全质量隐患。
2.3 建立健全质量检查制度。许多工程出现的事故无非质量和安全事故,为了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必须要建立健全质量检查和控制系统,并保证其一直发挥该有的用处。在施工前进行质量通病整理分析,提出预防措施,编制相应的方案,对一些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工序实现重点监控,减少质量通病出现的发生。对图纸仔细检查会审,等建设、设计、监理单位确认后方可实施。企业不可一味的追求利润,不注重工程质量,而造成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所以为了改善建筑市场的现场,政府监督部门用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企业应加强现场管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得大家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三、结束语
为保证建筑工程不出现施工质量、安全事故,未来需要继续完善加强施工管理,从而提高施工管理效率,做好施工成本、合同、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并且控制施工进度,为自己的企业创造利润,提高企业的信誉度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论文作者:潘鑫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质量论文; 现场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材料论文; 图纸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