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李福强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李福强

联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5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多,其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进展。文章简要分析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技术优势,并对其具体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改革发展及转型的时期,传统的建筑工艺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也不符合国家大力提倡的绿色发展及建筑科技化的方向,并且传统建筑工艺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预制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行业内的创新产品,能与现代化建筑产业要求相符合,同时也能做到节能环保。所以,加强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是目前建筑行业的未来方向。

1预制装配式建筑概述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兴建筑形式,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很多城市建设过程中都会优先考虑预制装配式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主要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引进绿色建筑材料,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理念。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可用面积日益减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有效开展,而预制装配式建筑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一问题,实现建筑空间的灵活分隔。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施工优势

(1)具有很好的保温和隔热功能。在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地面或墙体还是屋顶等部位在施工中,采用的预制装配的成品都是优质和新型的材料,相比以往的建筑材料而言,具有很好的保温和隔热功能,这就使建筑物的施工质量有了保证。(2)空间灵活分割。以往的房屋建筑中,因为有承重墙的存在而无法分割室内空间,在开间又小的情况下,难以满足很多用户对于室内空间多样化选择的需求,而应用了预制装配式建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对于空间分割以及大开间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空间选择。(3)建筑重量轻。预制装配式与以往施工建筑方式相比,建筑重量较轻,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底层地基承载的重量,为施工带来了便捷。(4)施工时间短。预制的过程是根据建筑需要在工厂进行成品的制作,可以实现建筑施工与工厂制作同步运行的效果,工厂及时为建筑施工提供成品材料,能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施工时间。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3.1预制构件的设计方面

(1)整体式板楼与其支座连接处的设计要点。在进行整体式板楼和预制墙板施工前期,要充分保障整体式板楼与预制墙板在水平方向具有1cm以上的搭接预留位置,还要对搭接处进行防漏浆处理操作,从而避免漏浆现象影响正常施工的有序开展,同时避免楼板出现开裂等安全质量问题。(2)预制叠合板内的线管预留设计要点。在进行升级方案优化与完善的过程中,要重视对预制叠合版内线管的科学预留设计,同时充分结合实际施工方案,利用科学的手段开展线管排布设计工作,避免线管出现交叉而影响正常施工的有序进行。(3)PC构件易损处的强化设计要点。在进行PC构件的设计过程中,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PC构件的易损处进行强化处理,避免PC构件因质量问题而导致实际的运输安装和使用环节出现开裂现象,降低工程的整体质量。

3.2测量放线与安装支架

测量放线:安装前先弹好叠合板水平及标高控制线,核查标高控制线,按照叠合板的安装的标高允许误差为5mm来进行控制。确定叠合板支架位置,本工程第一道支撑距梁端部500mm,中间间距不大于1800。工程中梁和楼板一起浇筑混凝土,所以叠合板与梁的衔接点在侧模顶部,要保证梁侧面模板和竖向的支撑木方的标高与板底标高相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预制叠合板的安装施工技术

首先,预制叠合板的安装施工技术,作为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形式,在施工过程中,要尤为重视叠合板的安装施工环节。具体在实际安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作业层的距离保持在300mm的位置,并且要及时地调整叠合板安装方向,对其不合理的位置及时加以调整,确保准确定位,以此来减小安装叠合板过程中的误差,将其误差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其次,为了确保吊装安装时的紧密程度,要在预制吊板的安装时采用模数化的吊装方式,能够有效地确保安装时的紧密度。再次,在预制叠合板安装时,要在其底部设置距离大约为150cm的多个临时支架,这些支架对整个安装过程起到重要的固定和稳定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临时支架要在吊装施工技术开展之后才可以拆除。最后,根据实际的施工状况,如果要安装双层结构,需要与之相应地设置出双层的支架来满足施工过程的要求。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主要是在上一层的叠合楼板结构安装施工结束时才能进行,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放置2~5d的时间。放置好之后,要对其进行必要而全面的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情况下,也就是强度达到了70%以上,下一层支架的拆除工作才能得以进行,这样的操作方式能够使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得到提高。

3.4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要点

(1)现浇结构的平整度与实际标高的设计要点。在模架架设施工前要保障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已经进行了技术交底工作,同时要严格利用科学仪器进行测量操作,从而获得精准的模架架设信息。当模架架设结束时,还要有安全专业的施工人员对地板、梁柱以及外墙的标高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2)控制水平缝的宽度设置要点。在进行水平缝宽度设置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行业要求与标准,重视与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将水平缝的宽度保持在2.5cm左右,为后期施工提供便利。(3)控制垫片的偏差设置要点。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会用到大量的垫片,而垫片在使用前需对其进行规范的处理,确保控制垫片上无杂物,需专业人员测量演算出放置面标高的精准度,从而保证预制构件的落位处高度的精准性。

4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近几年,虽然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已经趋于成熟,但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产业链和规模。因此,为能推动我国城市建筑的现代化,我国在参照国外施工技术的做法后,不断完善装配型建筑技术规范,进而帮助预制装配式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一方面,加大相关先进技术的学习和投入,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代化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另一方面,在引进一些专业人才、实施工程建设体系化、提高技术管理、完善法律和法规、制订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标准等工作之后,进而帮助预制装配式建筑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得到快速的发展后,预制装配技术不断在各个领域中进行应用。其不仅用于建筑领域中,同时还在其他领域得到了拓展,如综合管廊领域。另外,有些构件的造价相对较高,在进行优化措施和常规的生产的流程形成流水线等工作后,能够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大幅降低施工的成本,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还保障了住户的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凭借着工期短、成本低、污染小等优势,得到了施工企业的认可和应用。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才能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在未来建筑施工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才能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才能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强.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9(5):161–162.

[2]张立文.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及质控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4):13–14.

[3]陈英.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范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9,26(5):197,199.

论文作者:李福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1

标签:;  ;  ;  ;  ;  ;  ;  ;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李福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