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政道路高边坡防护工程设计论文_史沛锋 姚杰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广西地质勘查院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针对具体工程,对道路高边坡结合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危害类型、危害程度等进行分析,介绍了影响高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提出了较合理的高边坡防护技术措施。

关键词:高边坡防护;预应力锚索;格构;设计

1、工程概况

某市政道路位于贵州省从江县,边坡总长约140m,原设计一、二级边坡坡率1:0.3,三、四级边坡坡率1:0.5,五、六级边坡坡率1:0.75,最度54m。目前局部路基已经开挖至设计标高。开挖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崩塌等病害,为防止病害的进一步发展,确保道路使用安全,必须对边坡进行加固治理。

2、边坡工程地质条件

2.1气候气象条件工程场区地处贵州省东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4℃,年平均降雨量1197mm,年内降水分布不均,4~8月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71.3%,9月至翌年3月仅占28.7%。

2.2地形地貌

场区地貌为溶蚀残丘地貌,植被较发育。残丘相对高程一般低于100m,白云岩小片出露,底部为泥质砂岩,自然坡度变化大,残丘常存在近于直立的陡崖,陡崖底多分布厚度超过10m、直径达2~3m的崩积白云岩块石。本段道路走向60°,斜切残丘的北坡,道路标高321.43~332.22m,坡底高程335~365m,残丘顶高程402~406m。

2.3工程地质条件

边坡岩性上部为白云岩,下部为强风化、中风化泥质砂岩,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呈舒缓波状,整体倾向328°,倾角7~10°,局部倾角14°。白云岩产状7°∠20°,厚层状,垂直裂隙发育,其中一组近于直立,走向181°、宽2~20cm,充填黏性土,间距约20m;泥质砂岩产状302°∠8°,边坡开挖泥质砂岩深度12.21~17.19m,其中强风化层1.23~3.24m,该层在空气中暴露易崩解,遇水易软化,在上部白云岩荷载作用下易蠕变,又引起上部白云岩不断掉块、崩塌,使白云岩形成陡峭的临空面,受节理裂隙控制,在残丘的西侧发展成走向181°、长160m、最高40m的陡崖。

2.4水文地质条件

该边坡地下水为上层滞水,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降雨入渗后,开始是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当入渗至下部相对隔水层后,流向斜坡的低洼处渗出,湿润很大面积。由于道路开挖截断了地下水的渗流通道,使得地下水在白云岩与泥质砂岩接触处渗出,部分地下水沿边坡面下流,对边坡进行冲刷及增大基岩裂隙的静水压力,造成边坡失稳。

3、边坡稳定性评价

3.1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

场区未见大的构造断裂。白云岩层理面为外倾结构面,但其结合性良好,未见有沿该层面滑移的迹象。泥质砂岩层理面、白云岩与泥质砂岩的不整合面与坡向大角度斜交,且倾角小于27°,未见有沿该层面滑移的迹象。泥质砂岩共发育五组节理裂隙,分别为:337°∠48°、41°∠81°、256°∠63°、134°∠79°,泥质砂岩受337°∠48°节理面控制,易沿外倾结构面滑动。

目前边坡的病害主要为道路与181°陡崖交界处白云岩因卸荷作用产生拉张裂缝发生崩塌、边坡正面白云岩与泥质砂岩不整合面上侧白云岩局部掉块、崩塌。见图1:边坡现状图

图3 边坡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

(1)削坡:重新按一、二级边坡坡率1:0.75,三、四级边坡坡率1:1.00,五~八级边坡坡率1:1.25进行削坡,每级间平台宽度2m。将一、二级边坡已经发生破坏的部位清除,由于上部白云岩对下部软弱层的荷载较大,削坡的上缘超过山顶;

(2)下部预应力锚索格构:对下部泥质砂岩及部分白云岩采用预应力锚索格构进行加固,锚索长度20m,,锚固段长度15m,锚索采用6Φs15.2高强度低松弛的1860级钢绞线,锚孔间距3m×3m,钻孔直径130mm,锚索设计拉力510kN,锁定拉力400kN。钢筋混凝土格构截面为0.4m×0.4m,采用C30混凝土现浇,泥质砂岩段格构内网喷护面,白云岩段格构内植生袋护坡;

(3)上部锚杆+植生袋护坡:锚杆长度6m,间距2m×2m,锚筋采用HRB400钢筋,直径28mm;

(4)截(排)水沟:坡顶顺坡段设置浆砌石截水沟、各平台设置砖砌排水沟,每80m设置急流槽与道路排水系统相接;

(5)护脚挡墙:坡脚设护脚挡墙,挡墙高1.0m,顶宽0.7m,外墙坡率1:0.25,采用浆砌片石砌筑,砂浆强度不低于M7.5,挡土墙基础嵌入持力层500mm,挡墙前设置排水暗沟,暗沟与道路排水管线连接;

(6)植生袋绿化:全坡面采用植生袋绿化,草种应多样化。

4.1治理工程验算

根据《中国地震地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区地震动加速度值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VI度,不考虑地震的影响。在正常工况下,计算2-2’剖面加固后的安全系数为1.41,计算5-5’剖面加固后的安全系数为1.38,满足规范要求。典型边坡支护设计见图4。

图4 5-5剖面边坡支护设计图

5、结语

(1)对于道路高边坡,采用适当的边坡防护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边坡的变形,避免边坡变形破坏,保证边坡发挥正常使用功能;

(2)同一边坡的不同部位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在确保边坡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工程费用及施工难度;

(3)边坡坡面防护可采用工程防护及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方法,绿化方案和周围自然景观相融合,做到和谐、美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2]GB50086-2015.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规范[S]

[3]CECS22-200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S]

[4]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2015版)

[5]陆青莲,杨建平.关于高边坡防护技术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05):150-151.

作者简介:史沛锋,男,1969年生,大学本科,工程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广西地质勘查院,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

姚杰,1981年生,大学本科,工程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广西地质勘查院,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

论文作者:史沛锋 姚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某市政道路高边坡防护工程设计论文_史沛锋 姚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