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执政党角色的确立_角色冲突论文

论执政党角色的确立_角色冲突论文

论执政党角色的确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执政党论文,角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篇号:1008-2441(2003)05-0024-04

角色,是社会学的概念。它原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20—3 0年代一些学者将它引入社会学,进而发展为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就社会学意义来 说,角色是指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它是对处在 特定地位上人们行为的期待,也是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1]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 每个人都在扮演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角色,才使这个社会色彩斑澜。同样,政党现象,是 当今社会最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之一。作为执政党现象就更复杂了。有的国家像走 马灯一样,这个党上台,那个党下台;西方国家沿袭着几百年的做法,由每隔几年的大 选,来决定由哪个党执政或由哪个政党的代表人物上台执政;看似稳固的执政党,几十 年的执政地位,说变即变,顷刻瓦解(如前苏联及东欧的一些国家)等等。由此,也使世 界更加波澜壮阔。同是社会现象,运用角色的理论,研究执政党的角色确立问题,对我 们认识执政党的地位,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探索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深刻认识“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含义,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人试着从这样的角度来研究执政党 的建设问题。

一、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角色转换

角色和身份是社会群体和组织最典型的组成要素。一般来说,社会群体是由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具有共同认同和团结感的人所组成的人物集合,群体内的成员相互作用和影响 ,共享着特定的目标和期望。政党,首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英文为“party” ,原意是“一部分”的意思。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则是近代社会的产物,是“代表一定 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 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 组织。”[2]

因此,政党虽然是特殊社会群体,但具有了一般社会群体的特征,因此,也就具备了 角色所具有的特性。这就为我们用角色理论来谈论执政党建设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 撑。将执政党作为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因为执政党一般来说是由革命党转变的。这就是 角色转换,即由革命党的角色转换成执政党的角色。

角色是与社会地位、身份紧密相联的。地位是指在某一群体或社会中所确定的社会位 置。革命党在社会中的位置,是以阶级的存在为基础的。因为政党存在的目的,就在于 夺取或巩固政权,存在的价值就是实现阶级的统治。因此,革命党为夺取政权,必须首 先通过阶级分析,解决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因而,革命党的社会地位,总 是处在斗争的前沿,进行革命,是革命党存在的前提,视现存社会为不合理。而革命党 夺取政权之后,作为执政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其身份与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 化。执政党是以阶级的调合、合作、整合为基础的,其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阶级的斗 争,而是为了实现阶级的整合,因为其社会地位已是处在领导社会的位置上。

实现角色转换,首先就有个角色确定问题。角色确定,是指角色承担的确定过程,即 是证明该角色的实际地位、身份等与其承担的角色相一致。角色确定是在长期社会互动 中完成的。而角色的确定是否有效,决定着角色转换是否成功。执政党的角色确定,由 谁来决定呢?应当由其执政的合法性决定。这里所说的合法性,不是法律上的术语,而 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即统治被认可的程度。革命党的合法性来自于斗争或暴力,在斗争 或暴力中求得同一阶级、阶层或相关阶级阶层的认同。而执政党的合法性来自于民意, 即人民的同意,人民的认同,也就是社会的认同。它已冲破了原有的阶级阶层利益,而 是求得社会大众的认同。执政党角色确定是否有效,取决于两条,一是政党是否能真正 具有角色意识,认清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社会认同;二是政党 是否能尽快地缩短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换过程的距离,即政党的自我与理想的角色模式 能否尽快合一。从实践中看,一个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角色的确定过程是长期的。参 考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说法,这是一种“后象征”现象,即“未来重复过去 ”,她认为,“在后象征文化中,老年人无法想象变化,所以只能把这种持续不变的意 识传给他们的子孙。……他们的长者表达了这样一种意识:事情就该是这样。”她认为 后象征文化有赖于三代人的实际存在。[3]所以,角色的转换及确定,是在长期社会互 动中完成的。当政党所处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时,这个过程才会缩短或改变。

我们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取得全国政权,历时28年时间,这是革命党 时期。而从1949年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时29年时间,是革命党向执政党的 角色转换时期。而从1978年至今,才走上了执政党角色确立时期,也才25年时间。并不 能说我们的角色转换已完全结束,执政党的角色确定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党的执政方式 与领导方式问题并没完全解决。对执政党角色的领悟还有差距,对角色的实践也还有不 尽人意的地方。因此,角色转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在长期的社会互动中逐步 确立与完成。

二、执政党党员:特殊的社会角色

如果说执政党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特殊的社会角色的话,那么执政党党员 更是特殊的社会角色。首先,执政党的党员在承担和表现着执政党角色的过程和活动。 执政党的党员所拥有的身份和地位,由两部分组成,也就是社会学中的概念:自致地位 与先赋地位,或称之为自致角色与先赋角色。这是从角色地位获得方式上区分的。所谓 自致地位,是指一个人在生命历程中作为个人努力奋斗获得的;先赋地位,是指某人所 拥有的被指定的并通常不能改变的地位或身份。作为执政党,通常是自致角色。即从成 立起,就是为在斗争中夺取执政地位而存在的,是一种奋斗的党,不是被先天赋予的地 位。而执政党的党员却有相当一部分是先赋地位。特别是在党执政后参加执政党组织的 党员。执政党自致角色的党员是随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换而成为执政党党员的。在其加 入革命党的那天起,其身份地位的价值就在于为革命党的目标献身。而执政党的先赋角 色的党员则是在参加执政党那天起,其地位身份的价值就在于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因此 ,自致角色的党员有个转换角色,进而承担执政党的角色问题,先赋角色的党员则有个 角色表现问题。总之,都在承担和表现着执政党角色的过程和活动。

其次,执政党党员的角色冲突比革命党党员的角色冲突要突出得多。角色冲突,是指 当一个人具有两个或更多的角色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两种或更多的身份时,当来自于这些 角色与身份的要求出现对立时,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就处于了一种角色冲突的状态。角色 冲突常常带给人一种被来自不同方向的力量同时牵引的感觉。角色冲突有两种情况,一 是发生在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二是角色承担者自身发生冲突。革命党的角色冲 突,一般表现为革命党与非革命党即政党之间为夺取执政地位而产生的冲突,属于第一 种情况角色冲突。其革命党的合法性不但不会在冲突中减少,反而会在冲突中增加。执 政党的角色冲突则不同。执政党党员与非执政党党员的社会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也是 属于第一种情况。但这种冲突往往是由角色利益上的对立、角色期望的差别以及偏离角 色规范等原因引起的。如目前有些基层地区的干群关系紧张,就属这类角色冲突。有些 党员干部,对角色的自我认同并不清晰,把执政党的权力看作个人权力,借执政党组织 的身份地位为自己谋取私利,因而群众对这样的党员干部表现为一种角色期待的失望。 在这种冲突中,必然会引发执政党的合法性存在危机,即社会的认同度下降,执政党的 合法性降低。前苏联共产党跨台的重要原因之一恐怕也在于此。第二种情况的角色冲突 也被称之为角色紧张,即一个人所承担的几种角色间出现了行为规范互不相容的情况时 所发生的冲突。革命党党员的这种角色紧张是比较少的,因为革命党一般来说,始终处 在斗争前沿,没有掌握政权,因此,其党员的个人身份与党员身份的地位与利益是相一 致的。而执政党党员则不同。执政后,各种利益诱惑增多,利益需求也增多,因此,各 种利益要求出现在党员个人身上时,就会与党员角色的利益发生冲突,而成为角色紧张 。这种角色紧张会使角色承担者承认某种地位比其它地位更重要。因此执政党党员会因 此放弃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而紧紧抓住执政党的权力地位。这就是党内腐败问题。特别 是先赋地位的党员干部,从入党时,就处在权力的位置上,当个人利益与党的目标发生 冲突时,那些角色不清晰者,就很可能放弃党组织的目标。

因此,执政党的党员,是特殊的社会角色,就是说,它所在的党,必须能代表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取得合法性。而其党员也必须能在处理个 人利益与执政党的整体利益时,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才会使角色紧张缓 解,否则,必然会使角色中断——即中途间断,而断送自己,断送党。

三、执政党角色的确立必须面对的两大问题

执政党角色确立,是个社会长期互动的过程。执政党现象是政治现象。政治的定义很 多,其中,有一种将政治定义为“政治是指参与公共生活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为实现既 定的目标,通过支配、影响、获取和运用公共权力,而做出公共决策以及分配社会价值 或利益的过程”[4]简单概之,政治就是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 的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那么执政党之所以称之为执政党,就是掌握了公 共权力的政党。执政党的活动就要掌握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这就使执政党 在角色确立过程中,必然面对两大问题。

第一,执政基础与社会利益整合

执政基础,是执政党角色被社会认同的程度来源。作为革命党时期,因依靠力量、团 结力量及打击对象非常明确,一般来说,凝聚力强,代表着向往新的社会制度的群众的 利益,有着较深厚的社会认同基础,并能赢得广大同盟者的呼应。但到了执政党时期, 革命的对象减少了,原本能融合的各种利益关系也紧张起来,另外如同前面所阐述的, 因角色冲突、角色紧张,也必将失去一部分基础资源。因此,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问题自 然就提了出来。而执政基础,不是自封的。对社会认同度的提高,必须将利益分配得当 ,但这是比较难的。因为物质资源与社会资源、政治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分配得当 ,是个难题,不破解便会使没有满足利益需求的社会资源流失,必然会降低执政党的认 同度。我国目前社会阶层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已不是原来简单的工人农民两大阶级,而 是出现了十个阶层,这就要求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这十大阶层中不流失基础资源,才能 把握住执政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脚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 与我们党相随相生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对最广大人民的一种承诺。党在革命时期, 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进行深入的夺权斗争。执政后,党的执政基础必然在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因而就有了利益整合问题。党的利益整合,是在各自利益基础 上,构成一个利益整体。这是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所要求的。因此,党真正代表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从制定政策到执行政策都必须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照顾到方方面面的 利益关系。否则,就会动摇执政基础。

第二,对执政党的权力监督

权力是一种强制控制或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权力具有强制性,才能控制或影响他人 。权力又是权力者获取其他利益的能力,因此,权力具有利益回报性。执政党的角色使 他具有了与其他政党和社会团体不同的地位与身份,即执政党具有控制或影响他人的能 力的地位和身份。因此,利益回报率较比其他团体成员要高。这就有个对执政党监督问 题。一般来说,权力的监督应是对权力均等的实体,才能进行有效监督。但我国没有与 中国共产党地位身份均等的权力实体,也不允许有,也不可能有,就是说没有一个政治 实体能与中国共产党有均等的地位身份,这是历史形成的。因此,对执政党的监督,就 成了一大难题。这个难题不解决,就会使执政党在角色冲突中自我毁灭。因此,必须形 成我国特色的监督体系。我认为,这种监督体系重点应在对个人权力的监督上,这是由 党员的特殊社会角色的地位与身份决定的。目前我们党的党员中,先赋角色党员占绝大 多数。自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里来,就具有了执政党一员的地位与身份,手中有了先赋的 权力。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权力更大。所以,我们的监督体系的重点,是在党的领导下 ,注重对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对权力的主要承担者(“一把手”)的监督上。

这里也有一个执政党成员权力转换的延迟问题。由于我们党长期的政权稳定(1949年以 来已经54年),导致了执政党成员的权力延续。不存在西方国家的大选问题,也不存在 有其他政党上台执政问题,这种权力延续,造成的后果是自我角色与理想角色的差距, 对角色丧失,没有心理准备。把在革命党时期的有限的、受到特定意识形态严格限制的 物质利益分配的不平等,转化为今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受约束和限制物质分配的绝对 的不平等。领导干部可以用手中权力换取更加丰厚的物质利益。使得执政党成员也要代 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了空话。这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必须注重执政党成员的权 力监督,否则,执政党角色必然会因为执政党成员的角色不清,角色冲突而发生新的转 换(即丧失执政地位与身份)。

总之,执政党角色的确立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个必然过程。“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提出,对进一步明晰我党处在执政的地位与身份这样的社会角色,加强党的自身 建设,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就一定会将执政党的角色表现好 、扮演好,从而巩固执政地位。

收稿日期:2003-05-18

标签:;  ;  ;  ;  

论执政党角色的确立_角色冲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