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糖尿病足的护理应用论文_李轶惠

探讨糖尿病足的护理应用论文_李轶惠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154101

摘要:糖尿病足是发生在周围神经病变的足踝部一种进展性、非感染性骨关节破坏性疾病,晚期多形成明显畸形,甚至缺血坏死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总结糖尿病足的护理经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改变传统仅仅依靠控制血糖的方法,增加心理、饮食及足部的护理和健康宣教的干预进行研究分析。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的综合护理减少了并发症,降低致残程度,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饮食控制;生存质量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改变传统依靠控制血糖的方法,通过对患者心理、饮食及足部的护理和健康宣教的干预,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4年2月共收治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42~61岁。糖尿病病史8~10年。糖化血红蛋白8.2%~16%,空腹血糖9.3~22mmol/L。根据wagner判断糖尿病足分级法,(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的因素,皮肤目前无溃疡(3例);(1级):表面有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例);(2级):较深的溃疡(1例);(3级):深度感染(1例);(4级):骨质缺损,部分足趾坏疽(2例);(5级):足的大部分或全部坏疽(1例)。

2护理措施

2.1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措施。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及活动量算每天饮食量,指导患者有规律的进食。原则上进食要定时定量,早中晚食量各分配1/3,应避免饱餐。糖尿病足部坏死的患者因感染消耗大,应适当增强热量10%~20 %,根据患者饮食习惯,使食谱多样化。按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恢复。

2.2皮肤的护理 每日检查足部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有重要意义[2]。应教会患者保护足部,避免受伤,注意足部卫生及鞋袜穿着,每天用39~40℃温水泡脚。泡脚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彻底擦干净,冬季洗完脚后不用热水袋、电热器或直接烧火取暖,脚干裂时涂甘油等,正确处理鸡眼,不要赤脚走路。

2.3创面处理 出现感染的创面应每天换药,可根据脓汁培养情况局部选用敏感抗生素。创面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冲洗,局部用红外线灯照射.距离为30~50 cm,2次/d,15min/次,主要是促进血液循环和肉芽生长,也可用略大于创面的无菌纱布浸透丹黄消炎液,湿敷创面,外盖凡士林油纱条包扎,2次/d治疗7~10d。经过以上积极治疗和护理,若感染灶明显扩大与健康部位有明显界限,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当足量广谱抗生索给予全身用药。

2.4正确应用使用胰岛素是治疗的关键,严密监测指尖血糖,医师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或皮下注射,防止低血糖的发生。遵医嘱严格掌握胰岛素注射的时间、剂量。皮下注射胰岛素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经常变换注射部位,防止局部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本研究中涉及3例截肢患者,重点加强了对截肢患者的术后胰岛素的使用指导。患者因截肢,体重减轻,要重新计算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饥饿感、头晕、心慌、乏力、出冷汗等低血糖反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低血糖应急措施,通知医护人员,保证用药30min后进食。手术患者血糖波动范围大,一般在术后lw,注意胰岛素用量及患者反应。低血糖反应大多出现在术后2w,胰岛素用量要及时调整、掌握。并对患者进行指导。术后2w切口拆线,血糖若控制良好、稳定情况下,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II型糖尿病最好过渡到口服降糖药,减轻患者痛苦。

2.5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可有效改善微循环;促进毛细血管的开放和功能恢复,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减轻渗出水肿,并能使血液黏稠度和红细胞凝聚性下降。高浓度的组织氧还可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及毒素产生,有利于控制感染。

2.6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史多年,经济负担较重,加之对治疗及其预后缺乏信心,常伴有不同类型的心理障碍,从而易产生焦虑、恐惧与绝望的心理,负性情绪、紧张、挫折等心理应激,可使血糖升高而影响伤口愈合。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知识文化水平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认真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悲观和失望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2.7残肢功能锻炼的护理 患者由于害怕疼痛、切口渗血等思想影响,许多患者不敢活动[3]。对康复训练有疑虑的患者,护理人员加强宣教沟通,使患者明白,残肢终日不动,长期保持只会使肢体僵硬加重疼痛,肌肉低氧状态反而会导致肌肉痉挛。护理人员耐心陪同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根据截肢部位,坚持作肌肉舒缩活动及关节屈伸运动,以改善残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切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及变形。总之,护理人员要使患者充分认识锻炼的意义,以患者可耐受为止。

3结果

经综合治疗15~32d后,治愈6例,好转4例,空腹血糖降至4.1~6.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4.3%~6.0%。本组0级的患者没有发生糖尿病足,入院前的麻木疼痛感也减轻,深深意识到足部护理和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可以简单复述宣教内容;1级和2级的患者伤口有结痂,行动自如,恢复较好;3级患者伤口的基底面露出了新鲜的肉芽组织,基本恢复;其余的患者血糖得到了控制,创面的渗出液减少,但是没有新进展,较前明显好转。最终治愈6例,其中4例好转。

4结论

对于行截肢术的患者,由于截肢术后对患者生活、工作产生巨大的变化。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大,缺乏面对未来的勇气,因此,心理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及时有效地对患者心理进行分析,取得患者积极配合,正确指导患者残端锻炼,掌握康复知识,对提高自理能力的生活才能更加有信心。通过本研究分析得知,有效的心理护理同康复锻炼相结合,能使患者更好的面对生活,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个体的最佳状态。

糖尿病足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护理过程,护理工作与药物治疗相配合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对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糖尿病足的综合护理减少了并发症,降低致残程度,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曾文社,赖国民,甘尔惠.糖尿病足截肢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O:252-253.

[2]顾杰.23例老年糖尿病足的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7):698-699

[3]郑青,王静,杨红梅.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991.

论文作者:李轶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探讨糖尿病足的护理应用论文_李轶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