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化回应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论文_纳玲茹

探寻文化回应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论文_纳玲茹

【摘要】学前教育的质量评定是一个涉及到文化相关的价值判断行为。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现状来看,质量评定方面仍然存在相对论与普适论两种不同的思路,想要持续提高质量评定效果就必须从普适、相对两个角度着手,积极探讨文化回应性问题,突出做好社会文化生态之下的特定内涵以及落实方式。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水平,本文简要分析文化回应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方式,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文化回应性;学前教育;质量评价

0、引言

我国属于教育大国,随着近些年教育领域的持续性发展,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自从2010年开始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学前教育的扶持性政策。有研究显示近年李戡我国幼儿园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政策层面的推动是推动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另外,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质量评定工作也非常重视,在建设幼儿园之后政府有责任对幼儿园的学前教育质量、师资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对此,探讨文化回应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具备显著教育价值

1、应对文化问题的不同思路

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属于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其主要是对学期那教育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个体明确以及潜在需要所开展的价值判断[1]。学前教育必然会因为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而出现区别,不同社会环境之下文化价值并不相同,此时个体与社会并不需要特征性的差异,批判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标准也并不相同。但是,这一种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是必然存在的。从学前教育的普适论文化路径而言,这一路径的评价测量学科立场、定量研究范围当中有着明确的体现,其主要是以优质的学前教育实践具备共同的质量特征,评定的标准可以跨越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并具备一定的适应性[2]。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认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是同时也认为这一种影响因素并没有达到决定性的程度,在质量评定的工具设计以及编制实践操作过程中,可以借助其他国家相对成熟的评定工具以引入后修订处理再进行使用。从学前教育的相对论文化路径而言,和普适论相比差异在于相对论的文化路径更加注重文化因素对于学前教育的质量特征影响,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评定标准并不具备决定性社会文化情境通约特性,更多的是相对性。

2、文化回应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学前教育工作方面也涉及到了许多的外来经验,按照我国的文化背景可以构建一整套特色型的文化回应性学前教育评定机制。

在文化回应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方面,文化回应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内涵在于综合性考虑社会环境背景与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同时编制一整套学前教育质量评定标准,构建关于指标性评价教育质量水平以及评价的结果[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的文化回应性学前教育质量评定必须围绕着三个不同维度开展,分别为应用国际化先进与普遍认同的学前教育评价标准,按照文化背景适当的进行调整与编撰;总结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总结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过程掌握其中的过滤;结合时代的变化与进程,按照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文化理念的发展,持续性改进与完善学前教育的质量评定体系。

因为文化的不同,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回应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定影响因素会涉及到以下几点:1、注重普适性的评价标准。应当积极应用全球范围内共同适用的普适性学前教育质量评定标准,教师需要针对学龄前儿童提供照顾与帮助,在具体标准制定方面需要先明确界定如何是充满关爱与细心的照顾,照顾方式是怎样的。同时需要突出智力开发、语言能力培养等多种课程,持续强化幼儿园师资力量的建设与完善;2、明确多方对学前教育诉求。学前教育属于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会涉及到多方的关注,此时便需要提高多方对于学前教育的意见,引入专家学者的研究讨论结果、家长的意见以及儿童的真实呈现等内容,综合不同意见从全方面角度上做好文化理念的融合,并构建一个良好的评价标准以及评价体系,尽可能减少幼儿园低质量教育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等问题;3、全面性深化质量评定深度。评价文化的回应性学前教育同时,不仅需要高度重视质量水平的高低,同时还需要注重影响因素的内生型,做好深层次的分析。例如,在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不能单纯借助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价,同时还需要参考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借助访问被访者的意见等途径,持续强化学前教育质量测定的结果,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核心的基础理论,从幼儿角度上对学前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并充分发挥对硬件条件的评价[4]。另外,文化回应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尊重总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理念。从质量水平检定转变为质量文化理解,学前教育的质量评价传统方式是从学前教育实践质量水平角度着手,但是很少会从背后的社会文化角度着手,不会考虑其中的规定性与制约性。对此,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的工具操作普遍会议简化为主,借助圈叉进行评价。对此,便需要打破以往的评价习惯,突出社会文化根源,对其形成十二怒理解,反思评价标准背后的社会文化价值理念等相关问题,并以怎样对待儿童、怎样才是理想儿童形象、学前教育的目的等等,从而保障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可靠性,充分尊重文化回应这一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属于教育大国,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度必然会持续性提升,其中学前教育也会成为教育重点环节。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在借鉴先进外来教育经验的同时,也需要充分展现本土文化的特征,构架文化影响和学前教育之间的丽娜好沟通,借助壮大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强化政府公共资金的投入等多种途径改进学前教育整体质量,构建一整套满足我国社会文化的文化回应性学前教育评定模式,推动我国学前教育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雁飞.学前教育文化适宜性反思——以多元文化主义批判为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17,14(01):15-23.

[2]丁月玲.基于情智文化的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设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7,31(14):69-70.

[3]王壮,刘晓晔.中华文化符号在原创图画书选题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对五大华语图画书奖获奖作品的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7,23(11):61-64.

[4]黄梁.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实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7,14(6):55-58.

作者简介:纳玲茹,1984.12.22,女,回族,云南通海,讲师,硕士研究生,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前教育

论文作者:纳玲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探寻文化回应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论文_纳玲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