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_杜析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_杜析

杜析(常德市一中柳叶湖学校 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语文实践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10-0176-01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学习,饶有兴致地、轻轻松松地学语文,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需要探索的道路。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情感素质,老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把学生推到台前,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深化所学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增强才干,使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益处发挥到最大,接下来我们就谈谈小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益处。

1坚守底线,意文兼得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语文”活动,是要引导学生从机械、封闭的课堂走向多元、开放的社会生活和美好的大自然,从单1被动地接受学习,向增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悟体验等学习能力转变。与其它的实践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主要表现在:从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兴趣和实际出发,围绕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主题指导他们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与方法,开展资料积累与处理、社会考察、实验操作、交流反馈等实践活动的同时,做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活动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是教学的主导思想和根本目标之一。

在活动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采访、记录、读资料、讲故事、听故事、写感受等一系列环节,这些环节的安排都要为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培养服务,最终使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浓厚的“语文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把握:一要充分挖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阅读、说话和写作素材;二要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性的文本和网络阅读,丰富知识,拓展视野,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三要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规范性、正确性、流畅性。这样就能做到坚守底线。除此之外,还要把握活动中的人文内涵。清初张伯行信奉程朱理学,特别强调“道”的重要性,但是,在谈到读书治学问题的时候,他明确指出“文”“道”不可分的关系,他说:“论道而专求诸语言文字之间,则道晦矣;抑论学而不求语言文字之间,则道亦泯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的同时也为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提供沃土,在活动中,要让学生同时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尊敬师长,珍视生命,勇于探索……最终做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教育--意文兼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贴近生活,注重实践

新的语文课程方案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力图改变多年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的封闭性教学模式,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课文”并列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将二者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视为不可分割的一体。因此,在贯彻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抛开那些陈旧观念的禁锢,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的新体系。

虽然年级不同,活动的次数也不相同,但是,综观18次活动的设计内容都是结合教材、贴近生活的。“生活如同泉源,语文犹如溪水。泉眼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才会自然而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语)。这句话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里将得到最佳体现。像《感受“爱”》《新年》《玩具展示会》《节约的秘密》等活动都和学生的生活直接相关,只有《办科技小报》《寻找英雄的足迹》《“爱我中华”故事会》三次综合实践感觉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办法拉近学生和活动的距离。

3注重探寻,启发诱导

学生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活动的全过程都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与评价,都要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参与。仍以《“爱我中华”故事会》为例,学生在采访活动中,一方面表现为:有的记不上,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记笔记;有的不敢和别人说话,这是因为他们很少和别人交流,特别是和陌生人交流;有的家里没有电脑,只好和学校的老师借。另一方面就是资料整理,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获取资料;有的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杂乱无章,不知如何运用。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引导学生在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时,一定要列出小组内搜集准备运用资料的方法,比如,请教家长或其他人、查资料、自己动手做一做等有效的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的活动全过程。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在指导过程中,不作统一规定,不提统一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规则的告诉者、方法的规定者,而是一个帮助者。教师要努力提高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规范性,重在启发诱导。

4小组合作,学科融合

综合性活动强调的是合作精神,这里所说的合作,一方面是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小组合作,另一方面是指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组成有效学习的合作小组,要从兴趣、能力、家庭住址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以家庭住址为参考,帮助学生结合成比较合理高效的学习小组。比如,在引导学生开展《产品说明书》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先按家电、生活用品、药物这三个内容将学生初步分成三个大的兴趣小组,再根据兴趣小组中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综合考虑家庭住址(就近原则)关系,将学生分成四到六人不等的学习小组。接着,让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成员的具体分工,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提出建议,引导各小组展开学习活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最好指导学生实行组长负责制,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小组学习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和能力,教师帮助各小组完善计划,指导他们怎样按计划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定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共享实践成果。

参考文献

[1]嵇梅红.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J].小学教学研究,2011(12):87-88.

[2]王丽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4(12):6.

论文作者:杜析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_杜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