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_国内宏观论文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_国内宏观论文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快速发展论文,资金投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些年,我市乡镇企业发展起点低、起步晚、投入少、发展慢。从1986年到1992年7年共投入9600万元,年均投入只有1370万元。由于投入上不去,到1992年底,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仅4.1亿元。为构造新的经济发展优势,积极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我们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市域经济的主体来抓,下决心突破资金投入不足这个最大的制约性因素,全方位、多渠道狠抓筹资工作。1993-1994年,全市共筹集乡企发展资金3.86亿元,两年筹资量是过去7年的4倍;新建、改造了269个项目。乡镇企业速度与效益超常规发展,总产值连续两年翻番,1994年实现16.04亿元,利税17818万元,分别为1992年的3.9倍和3.8倍。今年上半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14382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8%,实现利税13651万元,增长116.8%。

一、竭尽全力筹资,保障资金供给

1992年下半年以来,我市把规模、质量、效益作为加快乡企发展的主题,开始由“短平快”转向“大高外”,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金密集型。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市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面对困难,我们开动脑筋,坚持从五个方面筹措资金。

1、广泛挖掘潜力、自筹资金。一是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吸纳资金。我市利用两年时间对乡村两级集体企业全部进行了股份合作、租赁、拍卖等不同形式的产权改革,吸纳、回收资金4150万元,其中50%投入新建企业和技术改造。二是将企业利润主要用于积累,扩大再生产。二年间,将2120万元企业利润大部分用于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三是集中投放固定资产折旧资金。各乡镇企业公司根据我市有关政策规定将固定资产折旧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并统一收缴,集中投入,每年增加投入800万元以上。四是向党政机关干部借资。共筹集资金410万元,解了6户骨干企业的燃眉之急。五是鼓励城乡群众增加投入,兴办个体私营企业。近二年个体私营企业户数每年都以25%以上的速度递增,累计投资1.98亿元,新上了5597户个体私营企业。

2、开展“招引联”,引进资金。一是领导带头引资。市级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国内发达地区和国外开展招商引资,建立联谊协作关系。近几年,市级有关领导先后五次率团去韩国洽谈合作项目,在汉城建立了招商代理处,有50多位韩国客商来我市考察、洽谈投资项目,建成三资企业7家,引进资金2120万元。二是利用亲缘优势引资。积极鼓励台胞台属、归侨侨眷以及在国内发达地区有亲友关系的各界人士招商引资。新合乡新合村利用村民在韩国有亲缘关系,先后与韩国客商建起了三个合资企业,1993年又引进获16个国家的专利、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科技项目——机油过滤器,带进外资600万元,自筹资金430万元,建成白头山机油过滤器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年生产能力10万套,创产值2500万元,创汇200万美元,实现利锐500万元。三是依靠企业信誉引资。柴河金属制品厂近几年连续进行技术改造,产品不断提档升级,产值、效益连年翻番,企业在压力容器制造业享有盛名,1994年该厂根据市场需求,急于新建旋压封头分厂,需投资700万元,在银行贷款与自筹难以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靠企业信誉赊借了450万元,仅用4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填补东三省空白、年创产值2500万元的大型旋压封头分厂,为今年实现产值超5000万元、利税超600万元目标奠定了基础。四是发挥有关部门的对外联络优势引资。市计委、乡企委、农行等利用部门优势,积极主动为乡镇企业引项目、引资金,两年来共引进大项目11个,资金1180万元。

通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引资领域,使我市“招引联”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4年,全市乡镇企业创建三资企业7家,合同利用外资270万美元,到位188万美元;引进国内资金4300万元,新建和改造了16户骨干企业。

3、优化重组资产,盘活资金。1992年初,我们进行了资产运行情况调查,发现全市乡镇企业闲置资产总量达2200万元,占乡镇企业资产总额的25%,另有部分资产处于低效运营状态。为此,我们采取优化重组资产的方法,在实践中探索了招商引资、嫁接协作、技术改造、资产“结合”、产权改革、组建集团六种形式,找到了一条少投入、高产出、快发展的新路子。到1994年底,乡镇企业通过优化重组启动闲置固定资产1690万元,清理盘活流动资产2500万元;通过活化和优化存量资产,新增产值近亿元,获利1050万元。海林镇树脂布厂利用闲置的1500平方米厂房与牡丹江市一私营企业进行资产“结合”,改造建起了剌五加浸膏厂,年创产值1100万元,利税160万元。

4、进京跑省,争取资金。争取星火计划资金。二年争取了9个项目、350万元资金规模用于乡企发展。争取财税周转金。争取国家各部委、省直有关部门各种专项扶持资金。借助省、市直属单位包帮扶海林争取资金。在省和牡丹江市确定省工商行、省新闻出版局和市农行等24个单位包帮扶海林后,我们主动上门联络。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包帮扶单位投入贷款800万元,帮助我们新上、技改了12个骨干企业。

5、请求银行帮助,投入资金。两年来,银行向企业投入7000万元,保证了新上项目按期破土动工,一批骨干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如期完工、达产。

二、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产投向

为使投资产生最佳效益,我们坚持向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高附加值项目集中投放的原则,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宏观调控,优化资金投向。

1、选准好项目,努力实现高质高效投入。我们把选好项目做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首要措施。坚持市、乡、村、企、民齐上阵。市政府投资50万元,分别在计委和乡企委建起了市级项目库和项目信息中心,各乡镇建乡级项目库,用现代手段获取项目,共储备项目83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规模的高科技项目28个,为优选项目、优化投入提供了保证。坚持科学决策上项目。制定了分级论证审批项目制度,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计委、乡企委、乡镇把关,并组建了市级项目论证委员会,对投资较大的项目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考察论证和决策。二年来,我市新上项目成功率达95%。坚持推行“项目业主责任制”。全市实行项目建设“五个一”工作方法,即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个领导牵头,一个实施方案,一套筹资计划。从项目前期准备、资金筹措、建设施工、质量监督、生产组织准备到经营管理,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市、乡两级乡企工作领导小组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宏观指导,项目建设班子跟踪问效,使投入资金尽快增值增效。

2、择优投放,大力培植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在资金投放上,我们坚持实行“五优先一集中”:优先向“大高外”项目、资源深度开发项目、改造增值大的项目、附加值高的项目、主导产业中的龙头项目投放资金;对引进资金、技术合资合作的项目,实行集中投放,千方百计保工期、保效益。二年间,我们采取择优投放,新建和改造了机油过滤器、旋压封头、锅炉水处理仪、甲醛、木工机械、印铁油墨等16个产值超千万、利税过百万的项目,开发了36个新产品,在乡镇企业中形成了机械加工、化工、木材深加工、粮食深加工、造纸印刷、建筑建材、商饮服务、畜禽养殖加工八个主导产业,优化了乡镇企业产业结构。

3、加速资金周转,提高利用率。一是开发优势产品,减少流动资金占压。各企业坚持实施“名牌战略”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保证流动资金高速、高效运行。海南木工机械厂每年都开发2-3个木工机械新产品,保证了产品畅销不衰,资金周转天数仅有89天,年周转4次多。二是加强经营管理,努力降低物耗。推行车间班组“三包”制,包物耗、包产量、包产品合格率。三是强化货款回收,加速资金周转。加强销售队伍建设,实行产品销售与货款回收奖惩办法,货款回收与销售人员奖金挂钩。对陈欠时间长、数额大的企业,市委、市政府组织专门班子,深入企业帮助工作,分别情况依法清欠,两年集中收回陈欠3100万元。

4、加强资金管理,建立资金使用审计制度。为确保投入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对资金使用实行“四监督”。一是组织监督。成立了市资金协调小组。二是领导监督。三是部门监督。组织财政、税务、金融、审计等部门对项目投资进行服务监督,跟踪审计。四是企业内部监督。

三、全市总动员,形成多渠道筹资的社会合力

1、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包”、“保”。我们先后出台十余个方面136条发展乡企上项目、筹资金的优惠政策,如《关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决定》、《关于开展为银行吸储、揽储的决定》等。建立资金投入目标责任制,按乡镇企业发展需要确定年度筹资目标,分解到部门、乡镇、村、企业,落实到领导、干部、职工,实行市、乡、村三级主要领导包乡村骨干企业,市直重点部门和单位包村办企业的责任制。市政协充分利用影响力大、联系面广的优势,1994年揽储6100万元,1995年上半年又揽储2100万元。

2、加强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建立各党委、各部门抓落实的工作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融资措施。市委、市政府每季召开一次乡企工作例会,重点听取市、乡主要领导和市直包村部门落实筹资情况的汇报。市直24个重点部门、56个包村办企业单位,发挥自身优势,走出机关,进入乡企主战场。两年共融资4285万元,新建和改造村办企业163户。长汀镇前些年因资金困扰,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去年初,市委调整加强了镇领导班子。新班子到任后,抓住大海林林业局转换机制的契机,投入80万元,利用林业局500万元闲置资产,建起8个股份合作制企业。

3、严格执行政策,认真兑现奖惩。市乡企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半年对全市乡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年终开展评比,严格按奖罚政策实行重奖重罚。近几年,我市从乡镇提拔副处级干部3人,乡企厂长、经理中有12人被提拔为科级干部。1994年,对产值翻番、利税新增100万元以上的海南木工机械厂、柴河金属制品厂的企业法人代表,分别奖励一辆桑塔纳轿车和一套住房;对投入大、发展快、贡献突出的前4名乡镇主要领导、12名企业公司经理、骨干企业厂长予以重奖和提拔重用;对两个连续两年未完成乡企发展目标的乡镇主要领导调离岗位,降职使用。形成了“全党抓乡企、重点抓项目、突出抓投入、全力抓效益”的强大社会合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快速、高效发展。

标签:;  ;  ;  ;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