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浅探论文_赵红梅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浅探论文_赵红梅

◆ 赵红梅 山东省阳信县温店中心小学 251800

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的:

一、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创造欲

没有好奇,就没有求知欲,更没有创造精神。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最强的,他们对各种事物、现象总爱问个为什么。于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千方百计地爱护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课堂上我常提出一些疑问:“有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为什么?”“一大一小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扔下来,谁先着地?”……同学之间常常开展质疑活动。学生产生了好奇,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接触和研究,并逐步进入乐此不疲的境地。

二、创新精神──学生勇于创造的动力

我认为教师的宽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宽容的课堂教学中,在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新的环境中,才会充分投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要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和“不可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每个人对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我认为”、“我可以这样”、“我还可以这样”等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即是创新的“闪光点”。课堂中的“自由度”高一些,让学生敢于发言、学会发言、善于发言,最高境界应是情不自禁地即兴表现出来,鼓励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去听教师的读中之错、讲中之误,就给予高度表扬,从而点燃起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

三、再造想象,放飞创新的翅膀

阅读中,学生可借助语文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像,并对图像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形象思维的范围。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结尾,许多学生读到狼向小羊扑去,小羊被狼吃掉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想象当时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了:有的说就在狼扑向小羊时狼却倒下了,原来是一位猎人朝狼开了枪;有的说小羊一闪,狼就扑了一个空,掉进河里去了……众说纷纭。又如《林海》一课,问学生:本文到底是学“林”还是学“海”?学生当时没留意,可一些学生马上意识到因为大兴安岭的林很多,像海一样,故称为林海,因此是学“林”。我紧追问:“日常生活中,还把什么比作海?”“人海、花海、草海、欢乐的海洋、笑声的海洋……”思维的种子一下发散了。想象,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使思维向纵深发展,呈现出多元态势,形成了纵横思考的习惯。

四、变通思维,塑造创新个性

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分析,教师拟出了很多有创意的作文题目:《爸爸与灯光》、《红领巾与救灾》、《吃药与批评》……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有跳跃性。

五、培养并发展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对一个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朝着各种可能解决的方向去探究该问题各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发散性思维能使学生的思考不受心理定势作用的影响,迅速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一学生在课外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愚公太笨了,他不会搬家吗?搬家不是比搬山容易得多吗?”于是我组织学生就愚公是“笨”还是“智”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又如《狐假虎威》这个寓言故事中有一句话:“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课文没有明确告诉谁在前、谁在后,但这一前一后却贯穿全文,对表达课文寓意极其重要。为了让学生主动发现,教师这样启发提问:“究竟谁在前、谁在后?你的根据是什么?”于是学生纷纷作答。有的说:“因为我看见书上插图是这样画的。”有的说:“前一节课里说狐狸带着老虎,不是老虎带着狐狸,所以狐狸在前,老虎在后。”还有的说:“后面课文讲到先看见狐狸,后看见老虎,所以狐狸在前,老虎在后。”最后一个学生发表意见说:“狐狸说:‘我带着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如果说成‘我跟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把‘带’说成‘跟’,说错了一个字,它的诡计就可能被老虎戳穿!”显然,这位学生以独特的发散性思维深入解答了教师的提问。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时,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在原有的思路无法解决问题时,冲出狭隘的经验与固定模式的局限,转换角度,包括从相反的方向来思考问题,从而选取正确的答案。例如教《难忘的一课》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训练,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学会知识、探索知识的乐趣。教师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带动学生创造性地继承知识,才能在学习中养成创新习惯,成为新时代创新型的人才。

论文作者:赵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8月总第16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9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浅探论文_赵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