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阅读课的指导_济南的冬天论文

论初中阅读课的指导_济南的冬天论文

初中阅读课指导浅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傍晚--夜浓

2.写景抒情。《海滨仲夏夜》

--夜深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拟人等)。

通过这样的纵向比较,不仅使学生对《济南的冬天》、《海宾仲夏夜》的内容有所了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以写景为主的散文的特点,进而深化了学生对抒情散文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像以上几篇文笔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篇目,强调并检测学生对重点段落的背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济南的冬天》中的“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海滨仲夏夜》中有关“灯”、“浪”、“滩”景的描写段落。《济南的冬天》讲完后,学生能立即把老舍文章中的有关词句恰当地运用到写作练习中。我的一个学生在《雪后的西宁》一文中写道:“西宁是被山包围着的。本来就已经很显眼的南山、北山在雪后更是首映眼帘。你快看!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更突出了西宁‘山中之城’的身份。”“雪后的早晨,最美的风景线莫过于街心花园的晨练。”“晨练早已成为西宁人的生活习惯了。”

三、对于《教材》中文言文篇目的阅读,要详略得当,讲故事与记忆相结合,渗透文言文语法知识的教学。

每册语文教材中,都选编了若干篇文言文,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初一到初三,内容由浅入深进行编排。《教学大纲》中只简约地提到“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在一般的考试中,文言文所占比例也不大,有时根本不考,但它毕竟是《教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读就难以为学生的高中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本着有详有略的原则,灵活多样地处理《教材》中的文言文阅读篇目。如《宋定伯捉鬼》一课,教师先读两遍,再问学生听懂了多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复述出故事梗概即可。又如《为学》的前半篇,要求学生能理解并能复述出贫、富二僧往南海的故事即可;而最后一段的议论,揭示了全文的中心。对“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一句,应给学生重点讲解,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以作文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受,像这样的篇目,有的需要一课时,有的根本不需要一课时。再如《醉翁亭记》这样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名篇,以了解其文体,兼以背诵为主。在检查学生背诵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也”字的理解,指出其表判断、表理解、表示语气停顿的语法功能。这类课文,不妨用两课时完成。《满井游记》是一篇典型的山水小品文。文辞清新而简洁,抒发主观感受融于叙事写景之中,结构松散自由,处处照应很像楔子一样把文章组接得规矩自然。这类文言文,只需要一课时,重点点评“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两句,让学生了解它的如诗如画的意境,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以之为契机,归纳“之”字在文言文中的多种用法。

四、从边远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教材》中的每一篇阅读课文,删繁就简地进行教学。

话说白了,《教材》说明中并没有严格要求每一篇课文都必须读,而反复强调的是“灵活掌握”。《教材》中凡篇目标题前标有“△”符号的均为课外阅读课。这类阅读篇目,有的简单明了,学生无须花费很大气力就可以读懂。有个别篇目,内含相当深刻,手法也比较抽象,别说是课外学生自读,就是教师课内指导,也有相当大的难度。何谈自读能力的提高?《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有一篇题目为《散步》的阅读文章,在叙事中含有很深的生活哲理——人到中年,培养下一代,赡养老一辈,生活赋于中年人沉重的使命。文章运用象征手法,表意也比较抽象,离初一学生的年龄、生活太远,就初一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能力,很难理解此文的内容。像这样的课外阅读篇目,我只是提醒学生课外自读时,能理解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尤其是边远地区,像我们这类教学条件差、学生素质差的边远地区,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标签:;  ;  ;  

论初中阅读课的指导_济南的冬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