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理论论文_朱丽莎

论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理论论文_朱丽莎

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100

摘要:针对当前建筑设计的发展历程,浅析了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引发了对人性化设计建筑的一些思考,希望能给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 以人为本 人性化设计

前言

中国的房地产开发经历了十多年的历程,在当今房地产市场已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化,住宅类产品的素质也不断的提升.然而,在多种多样的设计和营销策划概念背后,却隐含着许多的误区.如何走出这些误区,把握现代住宅设计发展的方向,开发真正以人为本、适合当今人们生活需求的住宅产品,以及倡导一种人性化的现代居住文化,是我们今天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我们要尽量采取人性化设计理念,所谓人性化住宅设计理念,就是住宅作为一种人类共同需要的产品,应充分满足产品购买者,即居住者对住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住宅居住者安全、舒适、健康和愉悦作为住宅建筑的设计者,就应该充分考虑并满足住宅使用者的上述需求,从住宅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考虑,调整设计思路,即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设计出符合住宅居住者人性化需求的产品来。

1 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历程

人的情感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建筑发展到今天,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建筑本身越来越多地转向人的情感建设,人的情感与建筑之间搭建起一个无形的桥梁,这是建筑设计的一个走向。建筑与人是息息相关的,人就是建筑的一个潜在环境,这个环境是建筑的灵魂,是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指导建筑设计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就是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理念成为设计革命更新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上流行的是现代主义的建筑样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一次设计理念的更新革命。改革开放20年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于是人们对建筑也有了新的需求,不再是以前建筑的“需求型”,而是转变为现在的“舒适型”,要求建筑具备良好的环境,同时要求采光、通风效果好等等,而且建筑周围还要有发达的交通环境,有商店、机场、医院、车站等等。近年来城市规划部门和建筑设计部门则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创造而人性化的设计空间,越来越关注人、尊重人,越来越注重人对建筑的情感和文化需求。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必将引领我国的建筑业走向现代化,这是符合广大群众需求又符合世界潮流的建筑设计理念。

2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住宅建筑作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建筑形式之一,无论社会形势如何变化,人们的认同感、领属感和归属感都是相同的,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建筑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居住园区内的自然环境就成为了住宅建筑中的生态环境。“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要求建筑空间具有延续性。“以人为本”的建筑强调由自然性引发其时空中的循环延续,也就是要求在遵循自然因素的前提下,要求建筑创作应该从传统形态中汲取养分,同时也要结合现代建筑科技特点,追求现代建筑地域空间文化,更加注重现代建筑的个性表达,目的就是给传统建筑形式一个生存和延续的空间,让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融为一体,使“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由于受到地域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国传统的建筑模式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

3 以人为本居住建筑设计的思考

以人为本的居住建筑设计涉及居住区环境的各个方面,在设计中将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是总体布局构思设计的要点。

3.1绿化

绿化设计的思想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我国的绿化意识比较简单,缺乏特色和艺术感。现在的绿色设计理念建立在生态环境、绿色节能、健康舒适的概念基础之上。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温湿度、减少噪音和阳光污染、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绿色设计要根据小区地形地貌特点,并抓住地域特征保护现存的生态环境。在植物种植方面合理配置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且适应本地区土壤、气候的植物,树种可以多元化,使乔木、灌木、草地植被及花卉相结合,颜色、高低也应协调搭配。充分发挥植物的调节功能和观赏特点。

3.2 道路

居住区道路根据使用功能及作用大小分为主次干道,主干道在疏导居住区车辆、人员出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车辆的增多及为了居住区内行人的安全,在主干道上设置减速带或车挡尤为重要;次干道主要满足各单元楼人员的走动及交流需要,主次干道结合形成了小区的路网框架结构,完成对居住区空间的组织功能。另外,居住区路网结构设计与绿化、路灯、树木、花草、休闲座椅等完美结合,又是居住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然,在对居住区道路设计时一方面要按照设计规范实施,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也可灵活多变,避免单调死板,没有灵性。路而的设计要平整、防滑,材料选择既要环保又要兼顾经济性、生态化和实用性。

3.3 水景

水景是提升小区环境生活质量和品味的重要要素。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不能没有水,“有水则灵”说明水对人的吸引力和对人心理作用的积极影响,也反过来说明人对水的依赖。水景有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之分。在自然水体附近建造居住小区,不仅可以方便创造怡人的景观效果,又能够有效地节约和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大大提升产业经济价值,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无限乐趣和情怀。人工水景设计要别具匠心,自然活泼,方便居民通行,增加邻里关系和谐,增强小区风景的整体观赏性和居民群体参与性的效果。

3.4景观小品

在居住区设置一些尺度适宜的景观小品能够活泼空间气氛,增加小区灵性,提升景观效果,延续人文精神,美化小区环境,又有利于业主们读书、学习、休息、聊天、游玩、散步等活动。景观小品的种类和形式很多,包括亭子、假山叠石、装饰柱、小桥、栅栏、雕塑、座椅、标志牌、照明灯等。设置哪些景观小品、如何设置需要设计师们巧思妙想,不能“丰富至面面俱到”,也不能“单调至一穷二白”,都要与城市风格、色彩及环境相协调,都要立足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营造出和谐、舒心、给力的环境氛围。

3.5铺地

铺地主要是针对居住区人流集中的休闲广场而言的,为业主们提供逗留、交流、玩乐的场所。铺地的形式和材质很多,有的地方需要硬化,则可以采用防滑、耐磨、防尘、有利排水的材料;有的地方可以用拼接图案构成,做到材料、形状、色彩的合理搭配,突出其艺术效果。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本着恰到好处的境界,在实用、经济、环保的基础上达到生态、绿色的最佳空间。

4 结语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在建筑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建筑的设计已经从以往的满足功能性要求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转变。要实现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不能只考虑建造方面的要求而忽视居住者对房屋心理方面的要求,重视居住者对环境空间的体验和感受,设计真正便民、利民、安全而又舒适的生活空间,使冰冷的建筑和温暖的人性化设计相结合,真正实现对建筑的主体--人的关怀。

参考文献:

[1] 张小燕.现代城市公共实施中人性化设计研究[D].2009.

[2] 徐占发.建筑节能技术适用手册[K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4] 周浩明,张晓东.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5] 付云松,倪金卫,蒋正跃. 现代建筑转向生态建筑[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朱丽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论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理论论文_朱丽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