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起来”对韩国学生的教学分析论文_张莹,吴奇

“V+起来”对韩国学生的教学分析论文_张莹,吴奇

张 莹 吉林大学

吴 奇 长春理工大学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V+起来”这一语法项目的高频复现不得不引起教学重视,韩国课堂上的相关语料和教学方式也都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V+起来”的语法特点和偏误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用于指导课堂教学。

关键词:V+起来;韩国学生;教学分析;教学方法

一、引言

在课堂教学和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V+起来”的句子。例如:

1. 她把礼物收起来了。

2. 太阳升起来啦。

3. 臭豆腐闻起来不好﹐但是吃起来很香。

4. 表演结束后,大家都鼓起掌来。

此语法项目在韩国发行的中文教材中高频复现,加之我在韩国任教的课堂上经常听到学生由于未完全掌握其用法而说出很多带有偏误的句子,仔细分析“V+起来”的语法特点和探讨相应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主要从趋向补语的结构类型进行教学,但“V+起来”的义项丰富,结合学生的理解程度,本文将对“V+起来”在教材中常用的四种义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二、“V+起来”在对韩教材中的主流义项及教学方法

“V+起来”的几种义项虽然复杂,但各个义项的实际使用、使用频率、使用语境和教学难度都不相同,这就需要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每个义项的教学有不同程度的侧重,下文将针对具体义项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希望对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1﹑表示动作或者情况开始并且继续。例如:

(1)听了老师的话﹐他高兴地笑起来。

(2)听了比利的发言﹐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3)终于爬到了山顶﹐他开心地唱起歌来。

对于这种义项,我们可以采取句式转换法。其实,这个义项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最难的地方,因为涉及到宾语的不同搭配形式,还涉及进入“V+起来”的状态意义动词搭配结构的界定,所以对于初学者可以暂时回避。而在解释中,我们可以采取同义替换、变换句式的方法。如(3)可以替换为:终于爬到了山顶,他开心地开始唱歌。这样的替换虽然能暂时避免初级学生过渡泛化“V+起来”结构用法,但是替换过的句子和原句在表达习惯、语气等方面都寻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种方法应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情况适度使用。

2﹑表示通过动作使事物由分散到集中。例如:加起来﹑统一起来﹑凑起来等等。

(1) 请小朋友们把地上的玩具收起来。

(2)你能把这个句子连起来再说一遍吗?

(3)售货员把糖果包起来。

(4)老师们的意见暂时还统一不起来。

趋向意义的讲解建议采用图示法和动作演示法。“V+起来”结构表示的趋向义主要是空间上的由下向上或聚拢,数量上的增多,因此可以采用图文结合法,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对知识加深印象。如平面上的由下向上,在空间上的方向性可以用“↑”“↓”“←”“→”来表示。对于数量的增多,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少量到大量的变化过程。而在聚拢之意上,老师可以利用教室的事物进行动作演示,比如可以用纸张完成“包起来”的动作,用粉笔完成“堆起来”的动作等。

3、表示动作完成或达到目的(有了结果)。例如:

(1)他已经站起来了。

(2)我觉得他面熟﹐但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了。

(3)这所学校是1957 年建立起来的。

结果意义可以采取对比教学法。“V+起来”表示动作不是开始做,而是在说话的时候这个动作已经完成,并处于完成的状态之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对比,一方面是动作还没完成的状态,另一方面是与“V+下去”这种相反趋势的结构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意义。如:

(1)他已经站起来了→他站起来以前是躺着的。(未完成站起来以后的动作)→他要继续站下去。(继续维持下去的状态)

(2)这所学校是1957年建立起来的。→这所学校在1956年还没建立。→这所学校以后还要办下去。

 

4、表示对某事物的评价评估。例如:

(1)看起来﹐你对汉语很感兴趣呀!

(2)听起来﹐你的主意不错。

(3)臭豆腐闻起来不好﹐但是吃起来很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V+起来”表示通过人的动作﹑行为对某种情况或事物的某一方面作出的判断或估计。“V+起来”的估计评价意义在国外语言学文献中被称为“中动句”,即形式上被动而意义上主动的句子。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采用主语填充的方法进行互通性教学。如可以用“……的时候,……觉得”来进行解释:

(1)看起来,你对汉语很感兴趣呀!→我看你的时候,我觉得你对汉语很感兴趣。

(2)听起来,你的主意不错。→我听的时候,我觉得你的主意不错。

(3)臭豆腐闻起来不好,但是吃起来很香。→我闻臭豆腐的时候,觉得不好闻,但吃的时候,觉得很香。

 

三、对韩教学中的偏误注意点

1、读音所产生的偏误

动词“起来”(qǐ lái)作为补语“起来”中的“来”字读轻声(qǐ lai),汉语中不同的声调可能会造成语义的差异。例如:

(1)我想起来了,原来是你啊!

(2)我不想一直躺着,我想起来了。

上述两个句子的“想起来了”是个歧义短语,句(1)中的“起来”读作(qǐ lai)做补语,句(2)中的“起来”读作(qǐ lái)做谓语。由此可见,学习一门语言,语音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从读音纠正出发,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2、“V+起来”结构对“V”的选择偏误

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都希望找到百分之百的“规律”、“公式”,而韩国成人学生也容易将习得的知识过度泛化,造成学习上的偏误。如:

(1)我计算起来,我花了很多钱买书。

(2)我和我朋友在咖啡厅见起来。

上述例句的错误就是学生扩大了“V+起来”的用法,“起来”前面的动词多表示的行为、动作必须有明确起点并且具有“一定持续性”因此像“计算”、“见”这类动词就不符合这种语义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该结构对动词的选择性,认清对动词的要求,避免扩大“V+起来”的适用范围。

3、“V+起来”结构中宾语位置的偏误

在练习此语法项目时,韩国学生常常把动词和宾语放在“起来”的前面,这和他们的母语语序有很大关系,韩语大部分句子结构是宾语在动词前面,这就造成他们练习说汉语的时候需要一次语序思维的调整,而在这里,不仅需要调整动词和宾语的位置还需要处理“起来”的位置,所以他们常常会陷入到混乱之中。例如:

(1)我看电视的时候,妈妈洗衣服起来。

(2)朋友来我的家做客,他看电视的时候我做饭起来。

如果动词后带宾语﹐宾语应该放在“起来”的中间。这个语法特点常在HSK的语法部分考。如上面的例句应该改为:(1)我看电视的时候,妈妈洗起衣服来。(2)朋友来我的家做客,他看电视的时候我做起饭来。

四、“V+起来”结构的教学总结

1、教学要立足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掌握学生的学习目的,针对实际选取合适教材或对已有教材进行灵活运用,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筛选区分主次,使课堂教学生动化简洁化,教导学生在交际中能够运用自如。在“V+起来”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要立足学生实际,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方因素,帮助学生在最大限度上运用自己所学的汉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关系

教师要很好地起到组织管理的主导作用的情况下,才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法,不同的义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调动学生的时间空间思维,形象或抽象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推理的递推性思维等,使学生更加严谨周密的思考问题。

3、教学中要注意讲练结合,变“陈述性知识”为“程序性知识”

“懂了”不等于“会了”。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懂了”知识表示学生理解了相关的“陈述性知识”,而真正掌握语言,学生必须具备“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指“是什么”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指“怎么做”的知识。要实现这个转变过程,语法讲练结合必不可少,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学生的语法偏误产生。

参考文献:

[1]曹宏.论中动句的句法构造特点[J].世界汉语教学,2004.第3期.

[2]曹娟.表开始体“起来”的核心意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增刊),2000.

[3]王小玲.汉语体标记“起来”的句法语义分析[J].语文学刊,2010.第16期.

[4]李敏.论“V起来”结构中“起来”的分化[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5.第3期.

  [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6]朱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张莹(1992年——):女,汉族,湖北襄阳人,吉林大学2014级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吴奇 (1994—):女,汉族,吉林白山人,长春理工大学2016级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张莹,吴奇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  ;  ;  ;  ;  ;  ;  ;  

“V+起来”对韩国学生的教学分析论文_张莹,吴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