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变换的一个重要结论及其应用_中点四边形论文

伸缩变换的一个重要结论及其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个重要论文,伸缩论文,及其应用论文,结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伸缩变换F:(x,y)—→(k[,1]x,k[,2]y)(其中k[,1]>0, k[,2]>0)是一种常见的几何变换,本文简记为F(k[,1],k[,2])。 它有许多相关的几何不变特性,如

(1)点与线的结合关系不变;

(2)直线平行或相交的关系不变;

(3 )同一直线上线段长的比例关系不变(可推广为平行直线上线段长的比例关系不变);

(4 )多边形与多边形的面积的比例关系不变(可推广到任意图形)。

这些特性在解题中应该能得到充分的应用。本文证明了与伸缩变换有关的一个重要命题,并举例说明其在解题或研究中的应用。

命题:任何一个三角形均可以通过若干次伸缩变换后变为一个腰长为1且直角顶点任意确定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1)先将△ABC变为锐角三角形。不妨设∠A≥90°,如图1所示建立坐标系,知A在以BC为直径的圆内或圆周上。此时过A作AD⊥BC于D,在DA延长线上取点A[,1],使A[,1]在圆外,则通过F(1,│A[,1]D│/│AD│)便可将A变为A[,1]。当然,若△ABC为锐角三角形,则无须这一步骤。

(2)将指定角变为直角,如将∠B变为直角。如图2 所示建立坐标系,此时的变换为F(1,│B[,1]E│/│BE│),其中B[,1]为A[,1]C的垂线BE与以A[,1]C为直径的圆的交点。

(3)再将腰长变为1,如图3所示建立坐标系,通过变换F(1 /│B[,1]C│,1/│A[,1]B[,1]│),则可将△A[,1]B[,1]C变为△A'B'C',其中│A'B'│=│B'C'│=1。

显然,上述命题可推广为:任意三角形可通过若干次伸缩变换变为另一任意确定的三角形。

我们只须将另一三角形按命题变为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然后再按逆过程施以变换即得。

下面举例说明运用这一命题和绅缩变换的上述特性,可以使许多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例1 在△ABC中,点A[,1]、B[,1]、C[,1]分别满足[,1]=g[,1]=g[,1]=g(其中 g可任意取值),点A[,2]、B[,2]、C[,2]分别满足[,2]=g[,2]=g[,2]=g,直线BB[,1]与CC[,2]、CC[,1]与AA[,2]、AA[,1]与BB[,2]分别相交于点P、Q、R。证明:△PQR∽△ABC,且相似比为│2g-1/g-2│。(为区别, 题中用表向量)

证明:将△ABC变换为腰长为1且以A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4所示建立坐标系,则有A(0,0),B(1,0),C(0,1)。

由已知得B[,2](0,g),A[,1](1-g,g)。则直线AA[,1]:

y=(g/(1-g))x。

直线BB[,2]:

x+(y/g)=1。

联立①、②解得 R((1-g)/(2-g),g/(2-g))。

由对称性知Q(g/(2-g),(1-g)/(2-g))。

故k[,PR]=-1=k[,BC],QR//BC,且同时

由变换的随意性,再分别取B、C为直角顶点作变换。同理可证

PQ//AB且│PQ│=│AB││(2g-1)/(g-2)│,

PR//AC且│PR│=│AC││(2g-1)/(g-2)│。

故△PQR∽△ABC,且相似比为│(2g-1)/(g-2)│。

从例1可以看出, 文中命题为用解析法证明相关问题提供了简化运算的理论依据,凡是条件和结论均满足文中所述不变特性的均可采用此法。

例2 在凸四边形ABCD的边AB和BC 上取点E和F,使线段DE和DF把AC三等分,已知△ADE和△CDF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CD面积的1/4。求证:ABCD是平行四边形。

(第16届全俄数学竞赛)

证明:题中条件与结论均满足前述不变特性。将△ABC变换为图5所示直角三角形,设│AB│=│BC│=3。则

A(3,0),C(0,3),

P(2,1),Q(1,2)。

设D(a,b)为所求。则直线

DE:y-1=((b-1)/(a-2))(x-2)。

令y=0,得x[,E]=((2-a)/(b-1))+2。

∴S△ADE=(1/2)│AE│yD

=(1/2)(3-((2-a)/(b-1))-2)b

=(1/2)·((a+b-3)/(b-1))·b。

同理得S[,△CDF]=(1/2)·((a+b-3)/(a-1))·a。

S[,四边形ABCD]=S[,△ABD]+S[,△BCD]

=(1/2)×3×b+(1/2)×3×a

=(3/2)(a+b)。

由已知易得

(1/2)·((a+b-3)/(b-1))·b=(1/2)·((a+b-3)/(b-1))·a

=(1/4)·((3/2)(a+b))。

解得a=b=3。

即D(3,3)。

故显然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结论得证。

例3 ABCD是一个四边形,且BC//AD,M是CD的中点,P是MA的中点,Q是MB的中点,直线DP、CQ交于点N。求证:点N不在△ABM外部的充要条件是上下底边长之比在[1/3,3]上。

(第35届IMO预选题)

证明:题中条件及结论均满足伸缩变换下的不变特性。设AB中点为R,将△AMR变换为以R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6建立坐标系,可设A(2,2),R(2,0),B(2,-2),C(-a,-2),D(a,2)。则P(1,1),Q(1,-1)。

DP:y-1=((2-1)/(a-1))(x-1)。

CQ:y+1=((-2-(-1))/(-a-1))(x-1)。 ②

联立①、②解得N(2-a[2],-a)。

点N在△ABM之外的充要条件是

┌x[,N]≤x[,R],  〈y[,N]≤x[,N],

└y[,N]≥-x[,N]

结论得证。

对于某些题目中的条件或结论不满足不变特性的,如果能对之稍加变化进行转化,有些也能获解。

例4 在△ABC中,AB=12,AC=16,M是BC的中点,E、F 分别在AB、AC上,EF交AM于G,且AE=2AF。求:比值EG/GF。

(第29届IMO预选题)

证明:可设AF=a,AE=2a,则

AF/AC=a/16,

AE/AB=2a/12=a/6。

再将△ABC由图7变换成如图8所示三角形。设B(6,0),C(0,16),则E(a,0),F(0,a),M(3,8)。

有AM方程:

y=(8/3)x。

EF方程:x+y=a。

联立解得G(3a/11,8a/11)。故

EG/GF=yG/(yF-yG)=(8/11)/(1-(8/11))=8/3

如上例,题中AE=2AF变换前后会改变,故应加以改进。

(注:题中距离均未加绝对值符号)。

例5 任意四边形ABCD的一组对边BA与CD交于M,过M 作割线交另一组对边所在直线于H、L,交对角线所在直线于H'、L'。

求证:(1/MH)+(1/ML)=(1/MH')+(1/ML')。

这是二次曲线蝴蝶定理的推论,

是一道难题。

文[4 ]选用Menelaus定理进行了证明,过程仍不够简洁。

分析:本题尽管结论不满足不变特性,但是,我们只须将原结论变成等价的:

ML((1/MH)+(1/ML))

=ML((1/MH')+(1/ML')),

即(ML/MH)+(ML/ML)=(ML/MH')+(ML/ML')。

由于M、H、L,H'、L'共线,上式满足不变特性, 则可应用本文命题。

如图9,将△BCM变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建立坐标系。解答请读者自己完成。

对于某些不满足不变特性的条件和结论,如证角相等、证线线垂直等,能否应用本文的具体变换过程得到解决,需要考虑文中变换的具体数据。

1.已知△ABC,G是其重心,M是BC边的中点,过G作BC的平行线交AB于X,交AC于Y,且XC与GB交于Q,YB与GC交于P。证明:△MPQ∽△ABC。

(1991,亚太地区数学竞赛)(提示:证边平行)

2.设以t:(1-t)的比例内分△ABC三边BC、CA、AB的点分别为P、Q、R,以线段AP、BQ、CR为边的三角形面积为K,△ABC面积为L。求K/L。

(1991,日本数学奥林匹克)(t[2]-t+1。)

3.过△ABC内部任意点O分别引三边BC=a、CA=b、AB=c的平行线,其截在△ABC内部的线段长分别为B[,1]C[,1]=a[,1],A[,1]C[,1]=b[,1],A[,1]B[,1]=c[,1]。证明:a[,1]/a、b[,1]/b、c[,1]/c三式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3,也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3。

(提示:证明(a[,1]/a)+(b[,1]/b)+(c[,1]/c)=2。)

4.不存在这样的四边形PQRS,它内接于△ABC(如图10),且S[,1]=S[,2]=S[,3]=S[,4]。

5.将任意四边形各边三等分,然后捉对连结各分点,得一井字形。证明中间一块的面积为四边形面积的1/9。

(提示:证明图12正中对角线平行于原四边形对角线,且长度比为1/3。)

6.梯形ABCD两底DC∶AB=1∶3,延长两腰AD、BC、交于P,作n条线段x[,i]y[,i],使得P是x[,i]y[,i]的中点,取Ax[,i]的中点M[,i],取By[,i]的中点N[,i]。试证:n条直线M[,i]N[,i]共点。

(提示:求出M[,i]、N[,i]坐标,证明其中点为PE中点,其中E 为AB中点。)

标签:;  ;  ;  

望远镜变换的一个重要结论及其应用_中点四边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