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脾湿”现象观察

心脑血管疾病“脾湿”现象观察

一、心脑血管病“脾湿”现象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胡振飞[1](2021)在《健身气功锻炼对大学生脾胃病症状的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健身气功干预方案,对患有脾胃病的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以寻求一条预防和辅助治疗大学生脾胃系统疾病的非医疗健康干预方案。方法: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九套健身气功功法可调理人体脾胃脏腑的动作进行提炼、筛选、重组,制定出一套以健身气功为运动形式的运动干预方案。运用实验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曲阜师范大学招募并筛选出42名患有脾胃病的在校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根据症状得分随机分成人数相等且症状无显着性差异的实验一组、实验二组和对照组,将健身气功干预方案引入到实验一组与实验二组大学生脾胃病的治疗中,并持续十二周的功法干预。其中,实验一组与实验二组每周的锻炼频率分别为3次与5次;对照组不接受功法干预,维持正常的课程学习与生活。在实验前、第四周、第八周及第十二周后,采用中医脾胃病症状量化标准量表进行4次测量,对实验一组、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脾胃病胃系症状、肠系症状以及全身症状的数目和症状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脾胃病症状程度的测量结果显示,实验一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测量的胃系症状、肠系症状、全身症状以及脾胃病总体症状得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第4周和第8周末均未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第12周末两组胃系症状、全身症状和脾胃病总体症状得分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肠系症状得分未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测量的结果与实验一组相同,均不具备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第4周和第8周末同样未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第12周末两组胃系症状、全身症状和脾胃病总体症状得分产生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肠系症状得分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2、脾胃病症状数的测量结果显示,实验一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测量的胃系症状、肠系症状、全身症状以及脾胃病总体症状数目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第4周和第8周末两组症状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12周末两组之间仅有胃系症状数目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症状数目未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第4、8周末测量的结果与实验一组无异,均不具备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第12周末两组全身症状数目和脾胃病总体症状数目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胃系症状数目产生非常显着性的差异(P<0.01),肠系症状数目未产生显着性差异(P>0.05)。3、脾胃病证候疗效的评价结果显示,实验一组、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脾胃病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92.9%和14.3%,实验一组、二组与对照组的证候疗效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本实验制定的健身气功干预方案不仅可有效缓解大学生脾胃病胃系、肠系和全身的症状程度,还可有效减少大学生脾胃病胃系和全身的症状,可作为大学生预防和治疗脾胃病的一种新手段。

陈香序[2](2021)在《基于中医典籍的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随着全球老龄化情况日益加剧,高血压成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之一。原发性高血压病因较为复杂,药物治疗呈现出局限性,其非药物治疗方法“百花齐放”,其中运动干预疗法为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的新途径,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中记载的传统导引功法具有着数千年“治未病”“治病防病”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对高血压等相关疾病有一定的记载,当前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导引功法多采用具有普及性、针对性的功法,目前研究中的功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尚无针性。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方法,基于传统中医典籍中提取对高血压具有针对性的动作进行编创形成新编导引功法,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期的运动干预,观察高血压患者生理机能及情绪情感的变化,探讨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影响,以期揭示其内在机制。为新编导引功法提供科学的实验证明和权威的理论依据,对“体医融合”健康管理新形式的普及和导引功法的推广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研究对象与方法:从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45岁至75岁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中老年人40例,运用EXCEL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中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运动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其中运动干预组20例,空白对照组20例。运动干预组每周进行3次训练,即2次集体训练,1次自主在家练习,每次运动60分钟,总实验周期为3个月(12周);空白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与高血压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并对两组受试者实验前后进行血压、心率、BMI、血糖、血脂四项、AT-Ⅱ、杜氏生活质量量表、SDS/SAS等测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研究结果:1.以传统中医典籍中记载治疗高血压相关的导引功法为基础,创编了一套针对性强、简单易学、能辅助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新编导引功法。2.受试者血压、脉压、心率及BMI指数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SBP、DBP水平均有下降,且SBP的下降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DBP的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T=2.331,P=0.035);对照组实验后脉压增大且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实验后SBP、BP的变化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比较BMI指数差异并不具有显着性(P>0.05)。3.受试者血糖、血脂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血糖水平降低且差异具有显着性(T=2.352,P=0.034);对照组血糖水平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实验后血糖测试结果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的TG、TC、LDL-C水平均有所下降,且TC下降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TG、LDL-C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T=2.208,P=0.044;T=2.226,P=0.043),HDL-C水平有所增加,但差异并不具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的TC水平有所增加,且差异具有显着性(T=-2.375,P=0.032),TG、HDL-C、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实验后TC与LDL-C含量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AT-Ⅱ水平有所降低,且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对照组AT-Ⅱ水平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实验后AT-Ⅱ水平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4.抑郁及焦虑水平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的SDS、SAS评分结果降低,且差异具有显着性(T=2.871,P=0.012;T=2.446,P=0.028),对照组SDS评分结果有所增加,但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实验后SDS、SAS评分结果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5.生活质量水平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T=2.834,P=0.013),且显着性变化主要集中在“睡眠状况”“生气与活力”“人际关系敏感”维度;对照组的量表总评分结果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实验后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T=-2.072,P=0.048)。研究结论:1.新编导引功法的运动强度适中,能够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产生积极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方式。2.经过3个月的练习,新编导引功法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及血管紧张素-Ⅱ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身体功能。3.经过3个月的练习,新编导引功法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情绪情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功能与生活质量。

王月琴[3](2021)在《滋肾平肝方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血压肾损害属于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也是诱发终末期肾病(ESRD)的第二病因[1]。高血压肾损害的有效地防治,对预防和延缓肾脏疾病的形成与进展意义非凡。本次研究基于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分别从临床与实验两大部分入手,研究滋肾平肝方的临床效果,观察其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2K1C-RHR)肾损害的作用,以及在TGF β 1/Smads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探讨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临床研究:滋肾平肝方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研究目的:1.观察滋肾平肝方在血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尿β 2-微球蛋白(β 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及血压方面表现出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滋肾平肝方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作用,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提供相关科学依据。2.观察滋肾平肝方对高血压肾损害中医证候的影响,初步探索其相关规律。方法:收集扬州市中医院60例高血压肾损害样本,以随机的方式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生活方式干预、健康宣教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滋肾平肝方,按照1帖/日,200ml/次,于早晚餐后服用。一疗程4周,累计服用3个疗程,共计12周。观察对比样本治疗前后的血压、实验室检查以及中医证候单项积分、总积分的变化,记录数据、统计学分析,以此为依据分析和判断临床疗效。结果:1.基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方面的组间对比来看,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样本没有明显差异。2.中医证候积分:滋肾平肝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尤其是眩晕、头痛、五心烦热、心悸有明显的好转,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压情况: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均出现了程度不一的下降,从血压下降的组间对比差异来看,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检查:对比尿β 2-MG、尿mALB、NAG、Scr、CysC在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对照组组内差异比较,除NAG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除Scr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表现更优。5.临床疗效:血压变化观之,对照组显效者4人、占13.33%,治疗组显效者24人、占80.00%。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有效率80.00%,对照组有效率53.00%,有统计学意义(P<0.05)。6.研究过程中无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按照疗程服用滋肾平肝方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CysC、尿mALB、尿β 2-MG以及NAG,同时改善眩晕、头痛、五心烦热、心悸等中医证候,延缓其病程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实验研究:滋肾平肝方对二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观察在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2K1C-RHR)肾损害模型中,滋肾平肝方的作用以及对TGF β 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复制2K1C-RHR模型,并于4周后对造模情况进行评估,筛选32只成功的大鼠模型建立实验,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高、低剂量滋肾平肝方组。然后,再筛选8只同龄SD大鼠样本另外建立假手术组,给予各组样本实施8周无差别灌胃给药,同时在造模4周、给药后的第2、4、6、8周分别实施尾动血压测定;完成给药后,对尿mALB、NAG、尿β 2-MG、尿素氮(BUN)、SCr、CysC实施统一的测定;观察并对比肾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借助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法)对p-Smad2/3、TGFβ1的表达情况实施测定。结果:1.从血压结果来看,厄贝沙坦组、高剂量滋肾平肝方组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P<0.05);2.从尿mALB、NAG、尿β 2-MG、SCr、CysC的结果来看,高剂量滋肾平肝方组大幅度下降,相较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从肾组织病理损伤来看,高剂量滋肾平肝方组有大幅度地减轻;4.从p-smad2/3、TGFβ 1的表达情况来看,厄贝沙坦组、高剂量滋肾平肝方组均出现了大幅度下调,相较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滋肾平肝方具有保护高血压肾损害的效应,具体的机制可能与抑制TGF β1/Smads的信号通路相关。

张靖[4](2021)在《基于SMI技术的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中医气虚证的相关性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内新生血管与中医气虚证的相关性,探索新生血管形成的中医病机,同时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中医证候辨识提供客观依据,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门诊的CAS斑块患者38例,采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血常规、生化、血栓风险检测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然后对患者进行常规颈动脉超声和SMI检测,记录斑块位置、大小、回声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SMI分级等指标。将采集到的四诊资料录入excel表格,按照朱文锋教授《证素辨证学》第二章“证候辨证素量表”中的计算方法确定每位患者气虚证素的程度以及伴随的其他证素。采用SPSS25.0软件对斑块特征与气虚程度及其他证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纳入的38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3.03±9.75岁;SMI新生血管分级为0级的19例,1级的15例,2级的3例,3级的1例;气虚程度分级为0级的4例,1级的11例,2级的16例,3级的7例;2.中医证素整体分布特点:38例患者中出现频次较高的病性证素依次为阴虚(92.11%)、血虚(78.95%)、气虚(68.42%)、阳亢(57.89%)、阳虚(52.63%)、痰(44.74%)、血瘀(39.47%)、湿(39.47%);出现频次较高的病位证素为肝(84.21%)、肾(47.37%)、心神(34.21%);3.有新生血管组与无新生血管组的比较:①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病史等一般资料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在气虚程度分级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痰、瘀、脾、阳亢证素在有新生血管组的占比明显高于无新生血管组(P<0.01);③两组患者在斑块的厚度上存在显着差异(P<0.01),越厚的斑块新生血管检出率越高;④无新生血管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有新生血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新生血管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无新生血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含量(FIB)、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等血栓风险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4.斑块特征与证素的比较:①新生血管分级与气虚程度分级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但斑块厚度与气虚程度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05),低回声斑块组与混合回声斑块组、颈动脉明显狭窄组和无明显狭窄组在气虚程度分级上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在斑块厚度上存在显着差异(P<0.01),且血瘀证的斑块厚度大于非血瘀证。各证素在低回声斑块组与混合回声斑块组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证素在颈动脉明显狭窄组与无明显狭窄组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形成与气虚证存在相关性。气虚失运,痰瘀互结可能是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病机,临床上或可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干预。

蔡昀潞[5](2021)在《NF-κB/NLRP3信号通路在针刺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心肌细胞炎症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对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心肌细胞炎症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NF-κB/NLRP3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电针“足三里”、“三阴交”改善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心肌细胞炎症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正常组选用10只6周龄的Wistar-Kyoto大鼠(WKY大鼠),雄性,体质量200g±10g;选用40只6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鼠),雄性,体质量在200g±1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HR大鼠分为模型组,肥胖模型组,针刺组和针刺对照组,每组10只。先将50只实验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喂养普通饲料;肥胖模型组,针刺组和针刺对照组喂养高脂饲料。智能无创血压计监测各组大鼠血压每周两次。智能电子秤监测各组大鼠体重每周两次,当肥胖模型组,针刺组和针刺对照组大鼠体重超过正常组体重20%时即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针刺组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进行深度约5mm的毫针治疗;针刺对照组选取大鼠尾部上1/3处(非经非穴)进行对照;模型组与肥胖模型组每日固定不给予针刺。针刺组、针刺对照组:针柄连接电针仪。强度:1m A,以大鼠肢体微微颤动为度。频率:疏密波,疏波:1Hz,密波:5Hz,疏波时间:10s,密波时间:15s。每次20min,每天针刺1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大鼠禁食不禁水24h,腹腔注射10%的水合氯醛溶液,剂量为0.4ml/100g进行麻醉后,固定在实验台,取大鼠部分心脏组织置于无菌EP管中,放置于-80℃冰箱备用,取大鼠部分心脏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量大鼠NF-κB的m RNA表达;采用WB技术测量大鼠心脏NF-κB、NLRP3、Caspase-1、IL-1β的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脏炎症情况。得出的实验数据结果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使用均值±标准差(SX(10))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进行分析,组间假定等方差采用LSD法检验,不假定等方差采用塔姆黑尼T2(M)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情况显示:随着针刺治疗的开始,针刺组的体重开始逐渐降低,逐渐向正常组靠拢;针刺对照组的体重呈正常增长幅度。针刺治疗四周后,与正常组比较,肥胖模型组大鼠体重显着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肥胖模型组大鼠体重显着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体重肥胖模型组相比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对照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的血压变化情况显示:随着针刺治疗的开始,针刺组的血压开始逐渐降低,逐渐向正常组靠拢;针刺对照组的血压没有明显变化。针刺治疗四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肥胖模型组、针刺对照组大鼠体重显着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肥胖模型组、针刺对照组大鼠体重显着高于模型组,针刺组体重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体重与肥胖模型组相比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对照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染色结果显示: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结构清晰,胞间间隙较小,心肌纤维结构完整,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肥胖模型组大鼠心肌形态结构不清晰,排列紊乱,心肌间隙增大,伴有广泛炎性细胞浸润,且肥胖模型组的炎症程度明显比模型组的重;针刺组治疗后,心肌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细胞形态清晰,排列相对规则,炎细胞浸润减轻;针刺对照组炎症未见减轻。4.各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NLRP3、Caspase-1、IL-1β的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κB、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含量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肥胖模型组NF-κB、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含量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肥胖模型组比较,针刺组NF-κB、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含量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对照组NF-κB、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含量显着高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组大鼠心肌组织NF-κB的m 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F-κB的m RNA表达显着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肥胖模型组大鼠NF-κB的m RNA表达显着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NF-κB的m RNA表达与肥胖模型组相比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可以通过调节NF-κB/NLRP3信号通路,减少IL-1β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抑制心肌细胞炎症发生的作用,保护心肌细胞,验证了电针保护高血压合并肥胖心脏功能正常运转的机制之一。

王晓旭[6](2021)在《慢性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中医证素分布及用药特点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慢性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分析此类病症的中医证素组合分布规律及遣方用药特点,寻求此类病症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及基本病机,以科学的理论依据为中医临床的辨证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式进行,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并符合慢性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根据纳入病历内容,采集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中药处方的应用,填写病例信息采集表,采集相关临床检查及检验信息,并根据收集的各个证候信息,建立中医证候数据库,提取证素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纳入病历的药物使用频次、功效分类,并对高频使用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慢性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证素分布情况:单一病性证素中,以气虚(88.5%)、阳虚(64.6%)和痰(56.64%)最多,其次是血虚(46.90%)、湿(46.02%)和阴虚(38.05%),最后是血瘀(26.55%)和气滞(19.47%),其他证素出现较少。单一病位证素中,以心(76.99%)和肺(72.57%)最多见,其次是脾(21.24%)和肾(20.35%),最后是胃(10.62%),表(9.73%)和肝(7.96%),其他病位证素出现较少。2、慢性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证素组合分布情况:(1)本虚类证素中,以三证素组合(34.5%)和两证素组合(31.9%)为基础的组合方式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四证素组合(18.6%),其他组合较少:本虚类证素组合中,频率>10%的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虚+阳虚(24.8%)>气虚+血虚+阳虚+阴虚(18.6%)>气虚+阳虚(16.8%)>气虚(11.5%)。(2)标实类证素中,两证素组合以痰浊+血瘀(17.7%)最多见,痰浊+湿(13.3%)次之,其他组合方式较少;单一证素以痰浊(8.8%)、血瘀(8.8%)出现次数最多,三证组合中,以痰浊+湿+血瘀(17.7%)的组合最多见,其余证素组合方式较少,标实类证素组合中,频率>10%的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血瘀(17.7%)、痰浊+湿+血瘀(17.7%)>痰浊+湿(13.3%)。(3)病位证素组合中,以两证素(32%)组合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三证素(20%)组合和单证素(20%)组合,四证素组合和其他组合出现次数较少,组合的综合排序依次为:心+肺(28.3%)>心(10.6%)>心+肺+肾(8.8%)>肺(8.0%)>心+肺+表(4.4%)。本研究所涉及27首处方,共147味中药,其中,当归使用频数最高,为70次,使用率为76.11%;各药物中,使用频数≥40次的共有10味,分别为当归、丹参、炒麦芽、太子参、酸枣仁、黄芪、燀桃仁、川芎、茯苓、法半夏。使用频数较高的前3类药物分别为补虚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0味高频中药可聚为4类。结论:慢性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病位证素主要与心、肺、脾、肾密切相关,本虚类病性证素主要是气、血、阴、阳的亏虚,实性类病性证素主要为痰浊、血瘀、水停。此类病症的基本病机为:气虚阳虚是它的发病基础,痰瘀互结是此类病症的关键致病因素,心是主要病位,肺脾肾等脏腑的亏虚推动病情的进展,上述因素可相互影响、虚实夹杂,常复合为病,最后引起心的功用失常甚至衰微。用药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安神定志为基本大法,并兼顾宽胸散结、理气化痰等治法。

徐路[7](2020)在《基于FXR/FGF15/FGFR4通路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随着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血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临床上常用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长期应用会出现不同概率、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草药的降脂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的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和吴茱萸碱1:1配伍可显着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轻高脂模型大鼠肝脏组织脂肪变性情况,通过作用于Leptin-AMPK通路、Leptin-Jak2-Stat3通路调节脂代谢,影响SREBP2、HMGCR、PPARα、LXRα、CYP7A1、NPC1L1、SR-BI、ABCG5、ABCG8等基因的表达,以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以及抑制小肠胆固醇吸收。胆汁酸是体内清除胆固醇的重要形式,对于维持胆固醇的稳态和防止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有毒代谢物的积累以及肝脏和其他器官的损伤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进一步阐明黄连吴茱萸配伍的降脂机制,我们提出连萸配伍是否会影响这一重要过程。研究目的:以高脂血症模型小鼠为研究载体,以胆汁酸代谢为切入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胆汁酸代谢负反馈调节通路FXR/FGF15/FGFR4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用色谱-质谱分析法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探讨黄连吴茱萸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动物分组及给药48只雄性C57BL/6小鼠,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3天,称小鼠体重并记录,禁食12h,每只小鼠尾静脉取血约0.5ml,35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根据测得血清总胆固醇值及小鼠体重,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n=8)、模型组(n=8)、阿托伐他汀组(n=8)、连萸低剂量组(n=8)、连萸中剂量组(n=8)、连萸高剂量组(n=8),使组间初始总胆固醇值及体重值无差异。空白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饲养,其余各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实验过程中所有动物自由采食和饮水。制备好中药煎剂,每日根据各组动物体重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给药体积为1ml/100g,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给药频率为1次/天,连续灌胃给药8周。2.血清脂质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检测采用酶化学法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清脂质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3.肝脏病理形态观察采用HE染色镜下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4.FXR/FGF15/FGFR4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黄连吴茱萸配伍对FXR、FGF15、FGFR4、CYP7A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5.FXR/FGF15/FGFR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检测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黄连吴茱萸配伍对FXR、FGF15、FGFR4、CYP7A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6.粪便胆汁酸代谢谱的检测采用色谱-质谱法观察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粪便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研究结果:1.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2.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指数及病理形态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明显升高(P<0.01);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的肝脏指数明显降低(P<0.01)。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肝脏出现脂肪变性,见脂肪空泡,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表现,其中连萸低、中、高剂量组优于阿托伐他汀组。3.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P<0.01),白介素10水平明显降低(P<0.01)。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白介素6水平降低(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0.01);连萸低、中剂量组小鼠血清白介素10水平明显升高(P<0.01)。4.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FXR/FGF15/FGFR4通路靶基因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回肠FXR、回肠FGF15、肝脏FGFR4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肝脏CYP7A1、肝脏FX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回肠FX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回肠FGF15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肝脏FGFR4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1);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CYP7A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连萸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肝脏FX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5.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FXR/FGF15/FGFR4通路靶蛋白的影响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回肠FXR、回肠FGF15、肝脏FGF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1,P<0.05),肝脏CYP7A1、肝脏FX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回肠FXR、FGF1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FGF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连萸低、高剂量组小鼠肝脏CYP7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连萸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FX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P<0.01)。6.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粪便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1)从胆汁酸的分类来看: 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空白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42.39%,次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57.61%。模型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32.90%,次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67.10%。连萸中剂量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46.92%,次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53.08%。 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空白组小鼠游离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97.39%,结合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2.61%。模型组小鼠游离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98.34%,结合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1.66%。连萸中剂量组小鼠初级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94.15%,结合胆汁酸占粪便总胆汁酸谱的5.85%。(2)从差异胆汁酸来看,相较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粪便胆汁酸12-KLCA、GDCA、HDCA、Apo CA、CDCA、DCA、Iso LCA、LCA表达上调(p<0.05),TMCA、TUDCA、TCDCA、α-MCA表达下调(p<0.05)。相较于模型组,连萸中剂量组小鼠粪便胆汁酸7-KDCA、UDCA、CA、GCA上调(p<0.05),12-KLCA、Apo CA、Iso LCA下调(p<0.05)。结论:1.高脂血症的中医病机相对复杂,脾胃升降失常是其关键病机,治当辛开苦降,升清降浊。黄连、吴茱萸配伍作为辛开苦降法的代表,具有明显的调脂、抗炎作用。2.黄连、吴茱萸配伍通过抑制FXR/FGF15/FGFR4通路,上调CYP7A1的表达,促进胆汁酸的合成,影响胆汁酸代谢发挥调脂作用。

李雅琴[8](2020)在《头针久留结合电针治疗脑小血管病步态及平衡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头针久留结合电针方案治疗脑小血管病步态及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以探索针灸治疗本病的合理方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根据本课题纳入标准,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例。2.治疗方法:参照《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对两组患者均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头针疗法,常规留针30min;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在头针双侧顶颞前斜线及双侧枕下旁线两组处接电针30min,然后除去电极及其他部位针灸针,仅头针留针8h。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2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3.观察指标:以Tinetti运动试验(Tinetti Mobility Test,TMT)量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10m行走及双重任务10m行走步速、步长作为主要疗效指标;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量表为次要疗效指标,以一名独立受过训练的闭盲针灸科医师进行客观评价。4.统计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8例脑小血管病步态及平衡障碍患者,观察组、对照组各24例。试验期间,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剔除1例,最终46例完成治疗,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1.一般资料及基线资料比较:通过对患者性别、年龄、病程、MMSE评分及治疗前TMT、BBS、MBI量表评分、10米和双重任务10m步行步态参数等资料进行组间比较,两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显着提高了两组患者TMT、BBS评分,且观察组评分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10m行走及双重任务10m行走步速及步长均较治疗前显着增加,且观察组患者双重任务行走下的步速显着提升,对比对照组治疗后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在步长改善方面无显着差异;4.两组患者在治疗后MBI量表日常生活能力均由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结论:1.针刺能够显着改善CSVD导致的步态及平衡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降低患者跌倒风险。2.头针久留针结合电针治疗CSVD步态及平衡障碍疗效优于普通针刺,且能显着提升患者双重任务行走下的步速。3.头针久留针结合电针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且无副作用,易于推广,为针灸治疗CSVD步态及平衡障碍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刘蓥琪[9](2020)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探讨主要体质类型的特点,并分析相关因素,为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指导高血压合并OSA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共收集258例在潍坊市中医院脑病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根据有无合并OSA,分为高血压合并OSA组131例,高血压不伴OSA组127例,完善患者信息采集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调查患者的体质分布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探讨高血压合并OSA的危险因素及主要体质类型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1.两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老年患者居多,OSA组平均年龄范围为58.23±11.40,非OSA组的平均年龄范围为57.83±11.84。两组体重、BMI、颈围、吸烟史、饮酒史、脑血管病病史、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颈围是高血压合并OSA的独立危险因素。2.131例OSA患者中,按OSA病情程度分级,轻度27例(占20.6%)、中度38例(占29.0%)、重度66例(占50.4%);不同程度的OSA与BMI、颈围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病情越重,BMI、颈围越大。OSA病情越重,3级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越高,3级高血压在轻度、中度、重度OSA中所占比例依次为51.9%、60.5%、77.3%。85.5%的患者存在低氧血症,OSA病情程度越高,重度低氧血症比例越高。3.高血压合并OSA组的偏颇体质占96.18%,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23.66%)、血瘀质(20.61%)、气虚质(14.5%);高血压非OSA组偏颇体质占92.91%,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19.69%)、阴虚质(18.11%)、气虚质(14.96%)。4.高血压合并OSA患者的主要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肥胖、颈围有关。轻、中、重的OSA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均为痰湿质、血瘀质。结论:1.BMI、颈围是高血压合并OSA的独立危险因素。2.OSA病情程度人数分布重度>中度>轻度;不同程度的OSA患者BMI、颈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SA病情越重,3级高血压患者的比例越高。3.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是高血压合并OSA组的主要体质类型,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是高血压非OSA组的主要体质类型。4.高血压合并OSA患者的主要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肥胖、颈围有关。

翟容乾[10](2020)在《基于SCF/C-kit通路探讨黄连解毒汤对于脑出血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1.采用大鼠脑出血模型,对模型大鼠观察脑出血急性期胃肠动力的动态病理变化,并且通过对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第三亚类(C-kit)、干细胞因子(SCF)及m RN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了解中药黄连解毒汤对急性脑出血导致胃肠功能障碍、SCF/C-kit信号通路的调控,为临床治疗脑出血合并胃动力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研究依据。2.对于脑出血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火毒型患者给予黄连解毒汤的治疗,观察急性脑出血1周内胃肠动力紊乱的改善。方法:1.将大鼠注入自体血制造脑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总计40只大鼠。造模成功大鼠清醒后对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予以莫沙必利以及黄连解毒汤进行治疗,五组大鼠连续给药7天后处死;五组大鼠在给药24h及7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对比5组大鼠神经功能状况,处死后留取大鼠胃肠组织用于对照观察5组大鼠胃肠黏膜损伤情况及SCF、C-kit的表达情况。2.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脑出血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中医辩证属于火毒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所有患者患者入组后,给予脱水降颅压等相关常规治疗,依据患者的胃肠症状表现,给予抑酸、促进胃肠动力相关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连解毒汤治疗。一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灌胃后在胃肠黏膜损伤、SCF、C-kit的相关表达性上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的老鼠;在临床观察中,治疗组患者在胃肠功能障碍、中医症候评分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1.通过对临床患者疗效的观察及数据评估、分析观察到黄连解毒汤对于中医火毒型脑出血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2.通过大鼠观察SCF/C-kit信号通路的变化,表现出脑出血急性期与胃肠功能障碍的出现有着密切关系。3.通过对比动物实验及临床患者的治疗情况,可以发现黄连解毒汤通过调节SCF/C-kit通路、增强SCF、C-kit的相对表达量,从而起到对脑出血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二、心脑血管病“脾湿”现象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脑血管病“脾湿”现象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健身气功锻炼对大学生脾胃病症状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4 文献综述
        1.4.1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研究
        1.4.1.1 脾胃病的病因
        1.4.1.2 治疗脾胃病的原则
        1.4.1.3 治疗脾胃病的方法
        1.4.1.4 脾胃病诊断与疗效评价的方法
        1.4.2 大学生脾胃病的研究
        1.4.2.1 大学生脾胃病的调查现状
        1.4.2.2 大学生脾胃病的致病因素
        1.4.3 健身气功在脾胃病领域中的研究
        1.4.3.1 健身气功在脾胃病治疗中的研究
        1.4.3.2 健身气功对人体脾胃脏腑的影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脾胃病健身气功干预方案的制定
        3.1.1 大学生脾胃病健身气功干预方案制定的原则
        3.1.2 大学生脾胃病健身气功干预方案动作的筛选
        3.1.3 动作编排顺序、音乐选择和数量设置的理论依据
        3.1.4 健身气功干预方案的运动频率、强度、时间与内容
    3.2 实验结果
        3.2.1 脾胃病症状得分结果的比较
        3.2.2 脾胃病症状测试数目的比较
        3.2.3 实验组和对照组脾胃病证候疗效评价的比较
        3.2.4 实验组不同性别大学生脾胃病症状干预效果的比较
    3.3 讨论
        3.3.1 实验结果分析
        3.3.1.1 大学生脾胃病症状数目改变的分析
        3.3.1.2 大学生脾胃病症状程度改变的分析
        3.3.2 健身气功干预方案的分析
        3.3.2.1 健身气功干预方案各式动作对脾胃脏腑影响的分析
        3.3.2.2 健身气功干预方案的整体作用
        3.3.2.3 健身气功干预方案可用作大学生防治脾胃病的干预手段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以及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中医典籍的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研究背景
        1.1.2 社会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新编导引功法
        2.1.2 高血压
    2.2 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2.2.1 高血压的临床分类与分型
        2.2.2 中医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分析
        2.2.3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分析
    2.3 高血压的运动干预治疗研究现状
        2.3.1 传统运动对高血压干预治疗研究现状
        2.3.2 现代运动对高血压干预治疗研究现状
    2.4 高血压的相关评价指标研究
    2.5 小结与展望
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被试来源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剔除、脱落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动作分析法
        3.2.3 实验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
    4.1 新编导引功法的创编结果
        4.1.1 新编功法编创原则
        4.1.2 新编功法编创过程
        4.1.3 新编功法编创来源
        4.1.4 新编导引功法特点
    4.2 受试者基本情况
    4.3 受试者血压、脉压、心率的变化
    4.4 受试者BMI指数的变化
    4.5 受试者血糖水平的变化
    4.6 受试者血脂水平的变化
    4.7 受试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
    4.8 受试者抑郁、焦虑量表评分结果的变化
    4.9 受试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的变化
        4.9.1 受试者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结果的变化
        4.9.2 受试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结果的变化
5.分析与讨论
    5.1 受试者基本情况及特征分析
    5.2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生理机能的影响
    5.3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生化机能的影响
    5.4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情绪情感的影响
    5.5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6.结论
7.研究不足与展望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附录
    附录一:新编导引功法
    附录二:参加者健康档案
    附录三: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表
    附录四: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附录五:科研知情同意书
    附录六:实验相关图片

(3)滋肾平肝方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文献研究
    1.1 现代中医对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1.1.1 病因研究
        1.1.2 病机研究
        1.1.3 治疗研究
    1.2 滋肾平肝方与高血压肾损害
        1.2.1 组方来源
        1.2.2 组方意义
    1.3 高血压肾损害的现代研究进展
        1.3.1 发病机制
        1.3.2 临床检验指标
        1.3.3 西医治疗
    1.4 总结
2.临床研究
    2.1 一般资料
    2.2 病例选择
        2.2.1 诊断学标准
        2.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实验设计
        2.3.2 病例分组
        2.3.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4.1 安全性指标
        2.4.2 观察指标
        2.4.3 疗效判定标准
        2.4.4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2.4.5 统计方法
    2.5 结果与分析
        2.5.1 一般资料分析
        2.5.2 安全性指标
        2.5.3 观察指标分析
        2.5.4 疗效指标分析
    2.6 讨论
        2.6.1 立论依据
        2.6.2 组方分析
        2.6.3 疗效分析
3.实验研究
    3.1 研究目标
    3.2 材料
        3.2.1 动物材料
        3.2.2 主要药品与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3 研究方法
        3.3.1 造模与分组
        3.3.2 给药剂量及方式
        3.3.3 指标检测
        3.3.4 统计学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滋肾平肝方对2K1C-RHR血压的影响
        3.4.2 滋肾平肝方对2K1C-RHR生化指标的影响
        3.4.3 滋肾平肝方对2K1C-RHR肾组织病理的影响
        3.4.4 滋肾平肝方对2K1C-RHR肾组织TGF β1、p-smad2/3的蛋白表达的影响
    3.5 讨论
4.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基于SMI技术的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中医气虚证的相关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认识
        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学说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认识
        1.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
        2. 中医学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案
        2.1 四诊信息采集
        2.2 中医证素及其严重程度的确定
        2.3 SMI数据采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统计结果
        3.2 中医四诊资料的统计结果
        3.3 颈动脉斑块的统计结果
        3.4 资料分析
    4. 讨论
        4.1 研究人群的颈动脉斑块特点
        4.2 斑块内新生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4.3 颈动脉斑块的证素分布特点
        4.4 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与中医证素的相关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NF-κB/NLRP3信号通路在针刺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心肌细胞炎症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高血压合并肥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慢性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中医证素分布及用药特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标准内容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历信息采集
    4 质量控制
        4.1 中医症状的规范
        4.2 规范药名
    5 统计方法
        5.1 数据的处理
        5.2 质量控制
    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的中医临床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7)基于FXR/FGF15/FGFR4通路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研究
        1.2 高脂血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高脂血症的治疗
        1.3.1 饮食运动治疗
        1.3.2 药物治疗
        1.4 胆汁酸代谢
        1.4.1 胆汁酸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代谢途径
        1.4.2 胆汁酸代谢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1.4.3 FXR/FGF15/FGFR4 是控制胆汁酸合成的关键通路
    2 中医学对血脂的认识
        2.1 膏脂的含义
        2.2 膏脂为人体所必需的精微物质
        2.3 膏脂的化生与脾胃关系密切
        2.4 膏脂转输失常形成高脂血症
    3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3.1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名的认识
        3.2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的认识
        3.2.1 过食肥甘厚味
        3.2.2 过逸少劳
        3.2.3 体质因素
        3.2.4 情志因素
        3.3 中医对高脂血症病机的认识
        3.3.1 脾运失健
        3.3.2 脾胃气虚
        3.3.3 肝失疏泄
        3.3.4 肾失气化
        3.3.5 肝肾阴虚
        3.3.6 痰瘀互结
        3.4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
        3.5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治疗
        3.5.1 饮食疗法
        3.5.2 适量运动
        3.5.3 针灸治疗
        3.5.4 中药复方
        3.5.5 其他
    4 从脾胃论治高脂血症的依据
        4.1 理论基础
        4.2 临床经验
        4.3 实验研究
    5 辛开苦降法为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治法
        5.1 辛开苦降法的含义
        5.2 辛开苦降法调节脾胃气机升降
        5.2.1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5.2.2 脾胃病以寒热错杂证多见
        5.3 历代医家对辛开苦降法的运用
    6 黄连吴茱萸配伍为辛开苦降法的体现
        6.1 黄连吴茱萸配伍的概述
        6.2 古代医家对黄连吴茱萸的运用
        6.3 黄连吴茱萸药理作用研究
        6.3.1 黄连的药理作用
        6.3.2 吴茱萸的药理作用
        6.3.3 黄连吴茱萸配伍的药理作用
        6.4 黄连吴茱萸的临床研究
        6.4.1 黄连吴茱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6.4.2 黄连吴茱萸配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中药煎剂制备
        2.2 高脂饲料制备
        2.3 动物分组
        2.4 给药方法
        2.5 标本采集与处理
        2.6 观察指标及检测指标
        2.6.1 行为体征观察
        2.6.2 血浆检测
        2.6.3 肝指数(Hepatic index,HI)
        2.6.4 肝脏组织病理切片及HE染色
        2.6.5 肝脏及回肠组织中相关基因检测
        2.6.6 肝脏及回肠组织中相关蛋白检测
        2.6.7 胆汁酸谱检测
        2.7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动物一般情况观察
        3.2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饲料消耗量的影响
        3.3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3.4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3.5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模型小鼠肝脏指数及病理形态的影响
        3.5.1 对高脂模型小鼠HI的影响
        3.5.2 对高脂模型小鼠肝脏形态的影响
        3.5.3 对高脂模型小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3.6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3.7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3.7.1 总RNA质量检测
        3.7.2 溶解曲线
        3.7.3 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CYP7A1、FGFR4、FXR基因表达的影响
        3.7.4 对高脂血症小鼠回肠FXR、FGF15 基因表达的影响
        3.8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3.8.1 肝、肠组织蛋白浓度
        3.8.2 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CYP7A1、FGFR4、FXR蛋白表达的影响
        3.8.3 对高脂血症小鼠回肠FXR、FGF15 蛋白表达的影响
        3.9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组学的影响
        3.9.1 代谢物标准品XIC图
        3.9.2 质控样本评价
        3.9.3 胆汁酸成分
        3.9.4 标准曲线结果
        3.9.5 对胆汁酸谱不同种类的影响
        3.9.6 差异胆汁酸
讨论
    1 高脂血症模型评价
        1.1 高脂血症模型选择
        1.1.1 高脂饲料喂养法
        1.1.2 脂肪乳剂灌胃法
        1.1.3 复合因素造模法
        1.2 高脂血症模型评价
    2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2.1 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
        2.2 改善高脂血症小鼠肝脏脂肪变的作用
    3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的抗炎作用
        3.1 对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 水平的影响
        3.2 对血清抗炎因子IL-10水平的影响
    4 黄连吴茱萸配伍对高脂血症小鼠胆汁酸代谢的调节作用
        4.1 对胆汁酸代谢谱的影响
        4.1.1 对胆汁酸谱不同种类的影响
        4.1.2 差异胆汁酸
        4.2 对胆汁酸代谢通路的影响
        4.2.1 胆汁酸经典合成途径
        4.2.2 FXR/FGF15/FGFR4 通路
        4.3 肝脏FXR
    5 黄连吴茱萸配伍治疗高脂血症作用探讨
结论
特色与创新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中医治疗高血脂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8)头针久留结合电针治疗脑小血管病步态及平衡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材料
        2.2 治疗方法
        2.3 分组
        2.4 观察指标
        2.5 不良事件的评估、记录及处理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方法
        2.8 技术路线
    3.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基线比较
        3.2 疗效比较
讨论
    1.现代医学对CSVD步态及平衡障碍认识
    2.传统医学对CSVD步态及平衡障碍认识
    3.立题的理论依据
    4.临床疗效分析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近5年中医诊治脑小血管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资料采集
        2.2 研究内容
        2.3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OSA组病情程度研究
        3.3 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3.4 主要体质类型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OSA组病情程度的相关分析
    3. 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4. OSA组各体质类型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5. 中医体质干预思路
    6. 展望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10)基于SCF/C-kit通路探讨黄连解毒汤对于脑出血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方法
    一、动物实验
        (一)、实验准备
        (二)、神经功能缺损实验评估
        (三)、HE染色大鼠各组织相关实验步骤
        (四)、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胃、小肠、大肠、盲肠组织中C-kit、SCF蛋白表达水平
        (五)、实验结果分析
        (六)、结论
    二、临床研究
        (一)、具体方法
        (二)、临床结果
        (三)、结论
讨论
    一、现代医学治疗脑出血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
        (一)、概念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现代医学的相关治疗
    二、中国传统医学对于中风病病因病机的相关研究
        (一).内经对于中风的相关记录
        (二)、中医对于中风病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
        (三)、中国传统医学对于火热证的相关研究
        (四)、中国传统医学对于中风病的相关治疗
        (五)、黄连解毒汤方剂解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现代医学对于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研究对于脑出血及脑出血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治疗的相关研究
    中国传统医学对于中风病病因病机的相关研究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四、心脑血管病“脾湿”现象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健身气功锻炼对大学生脾胃病症状的干预研究[D]. 胡振飞.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基于中医典籍的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研究[D]. 陈香序.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2)
  • [3]滋肾平肝方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王月琴. 扬州大学, 2021(02)
  • [4]基于SMI技术的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中医气虚证的相关性初探[D]. 张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NF-κB/NLRP3信号通路在针刺高血压合并肥胖大鼠心肌细胞炎症中的作用[D]. 蔡昀潞.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慢性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中医证素分布及用药特点的研究[D]. 王晓旭.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7]基于FXR/FGF15/FGFR4通路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调控胆汁酸代谢发挥降脂效应的作用机制[D]. 徐路.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头针久留结合电针治疗脑小血管病步态及平衡障碍的临床研究[D]. 李雅琴.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D]. 刘蓥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基于SCF/C-kit通路探讨黄连解毒汤对于脑出血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D]. 翟容乾.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心脑血管疾病“脾湿”现象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