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斜视、弱视原因调查分析论文_曹伟娟

曹伟娟

(常熟市任阳卫生院 江苏 苏州 215539)

【摘要】 目的:分析本地区小学生视力情况,对小学生斜视和弱视的患病情况进行初步了解,以期为小学生斜视和弱视的预防提供必要帮助。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随机抽样1400名小学生,进行屈光状态及眼位筛查,回顾筛查结果,对结果中斜视和弱视的患病类型和概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400名小学生中,弱视儿童29名,占全部小学生的2.07%;斜视32名,占全部的2.29%。结论:斜视和弱视依然是小学生最为常见的眼部疾病,完善的眼保健筛查对于早期发现斜视和弱视是相当重要的。结论:斜视和弱视在小学生人群中的患病数比较高,在学生眼部健康的防治中,要作为重点工作。

【关键词】小学生;斜视;弱视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063-02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视力发育的高峰时期,这时候如果出现斜视、弱视等视力问题,会给今后的视力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产生永久性的损害[1]。现阶段,国民健康受到了广发重视,保证祖国花朵的茁壮成长对于提升我国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小学生群体中斜视和弱视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随机抽样1400名小学生,进行屈光状态及眼位筛查,回顾筛查结果,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样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140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13人。女性687人,平均年龄6岁6个月。将这些小学生分为6个组,1年级组125人,2年级组153人,3年级组236人,4年级组298人,5年级组326人,6年级组262人。

1.2 筛查方法

在自然瞳孔状态下,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在暗室中手持尼康全自动手持屈光仪,按年龄组进行眼部屈光度检查。如果远视超过2.00D或者近视及散光超过1.00D,要求进行散瞳检查。6-9岁儿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视力表检查时要求每个“E”字母的读取时间不能少于3s且不能多于5s,视力表与儿童之间距离在5m左右。视力表检测结果小于0.8者,使用交替遮盖法、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及眼球运动等[2]。发现斜视问题者进一步用三棱镜检查斜视度,并进行散瞳验光。

1.3 诊断标准

弱视按照全国统一弱视斜视诊断标准进行判定并结合2010年弱视诊断新标准;斜视诊断应注意根据斜视类型不同的诊断标准排除假性斜视。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表示,两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斜视和弱视发病情况

在1400名小学生中,双眼视力正常为1339名,弱视29名,占全部的2.07%;斜视32名,占全部的2.29%。斜视与弱视儿童的人数在各个年级组之间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斜视和弱视发病情况n(%)

2.3各年级组弱视类型情况

在1400名小学生中,弱视29名。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3例,占全部的0.21%;屈光不正性弱视24例,占全部的1.71%;形觉剥夺性弱视2例,占全部的0.14%。(见表3)

表3各年龄组弱视类型情况n(%)

3.讨论

弱视是一种眼部常见疾病,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视功能[3]。如果在儿童弱视的初期,不进行及时的矫正治疗,极易发展为高度近视并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极有可能演变为盲症或视力下降异常。目前,比较常见的弱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先天性弱视等。屈光不正性弱视主要是由于长期得不到充分的刺激,致使黄斑凹视细胞生长发育异常,从而引起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常见于双眼屈光不正,却没有及时进行矫正治疗的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是指两眼屈光度相差过大,大脑对双眼获得的图像不能有效融合,屈光度较高的眼睛被大脑皮层长期抑制,最终发展成的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主要是指黄斑发育不健全而引起的弱视。影响黄斑发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因素包括:重度上眼睑低垂、光线遮蔽物挡住不能进入眼睛等。斜视性弱视是指视觉中枢为了阻止斜视眼造成的视觉紊乱而抑制了斜视眼的视觉功能,最终发展成弱视。而先天性弱视则与新生儿时期视细胞功能没有正常发育有关。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屈光不正性弱视是最为多见的[4]。在本研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在本研究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它种类的弱视,占所检出弱视类型的82.8%,与报道结果吻合。

斜视是儿童眼部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斜视的出现,对于儿童的视觉功能造成的影响是明显的,而且由于儿童的心理较为脆弱,与正常儿童不同的视觉功能也会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5]。一般根据斜视的方向外斜视、内斜视和垂直斜视;根据斜视的方式和形分为非共同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根据斜视的注视性质分为非交替性斜视和交替性斜视;根据斜视的频率分为非间歇性斜视和间歇性斜视。根据大量报道指出,外斜视是常见的斜视类型,在儿童斜视中极为普遍。在本研究中,外斜视为26例,占全部小学生的81.2%,与报道结果吻合。

本研究中,1400名小学生中弱视29名,占全部被检的2.07%;斜视32名,占全部的2.29%。这一结果与中华眼科学会小学生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在1985年从全国各地普查的2.8%的结果相差不大,略微偏低,并与以往大多数报道结果相差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8):768-770.

[2] 胡燕妮,徐再娣,杨勤,等.学龄前儿童9028名斜视及弱视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1):79-80.

[3] 崔月娥,樊颂雅,马红,等.豫东农村学龄前儿童弱视斜视调查[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2):195.

[4] 赵堪兴,郑曰忠.目前我国弱视临床防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华眼科杂志,2009,45(11):961-962.

[5] 陈吉,白静,郁佳佳,刘虎,丁慧. 学龄前儿童弱视与斜视1092例调查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6):530-532.

论文作者:曹伟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  ;  ;  ;  ;  ;  ;  ;  

小学生斜视、弱视原因调查分析论文_曹伟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