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的两种气道湿化护理方法探讨论文_李牛秀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总结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护理方法以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018年期间行气管切开治疗的80例患者,以随机法分为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的观察组(n=40)以及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的对照组(n=40)。对比2组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满意度、血气指标(PO2、SaO2、PCO2)以及气道湿化程度、相关并发症(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气道湿化程度优于对照组,湿化后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行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护理;血气指标;相关并发症;湿化程度

基于患者疾病治疗的特殊性,需切开气管建立人工气道,呼吸道改路情况下,外界空气无需鼻腔湿化过滤情况下即可连通下呼吸道,而气管内分泌物黏稠、痰痂影响排出效果,增加肺部感染以及肺不张、填塞气道等相关并发症[1]。为了保证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要求优化气道管理方法。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较为常见,但是药液颗粒大,加上未经加温、加湿,所以呼吸气道刺激明显,影响湿化效果。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气管切开患者为例,对比两种气道湿化护理方法以及整体预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5月-2018年7月,总计80例。纳入标准:(1)切管切开患者;(2)患者依从性高;(3)患者家属对实验方案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患者;(2)中途退出实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各40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患者18岁,年龄最大患者70岁,年龄均值(39.50±5.60)岁;小学学历患者5例,初、高中学历患者27例,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8例;APACHEⅡ评分均值(22.9±3.9)分。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患者18岁,年龄最大患者72岁,年龄均值(40.30±4.20)岁;小学学历患者3例,初、高中学历患者28例,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9例;APACHEⅡ评分均值(22.8±4.3)分。气管切开治疗患者组间基本资料比较接近,P>0.05。

1.2方法

实验对象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呼吸气道,气道湿化期间调节室温(20-22℃)、湿度(60-70%)。

对照组——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处理。抽取湿化液(0.45%NaCl溶液)30ml45min左右推注 3-5ml,每次吸弃痰液前后均注入湿化液(3-5ml),气道湿化持续2周。

观察组——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处理。湿化液(0.45%NaCl溶液)+庆大霉素(16万u)+糜蛋白酶(20000U)+地塞米松(5mg)悬于输液架,输液泵管插入瓶口后置于输液泵上并经恒温器加温,插入人工呼吸气道并缓慢滴注湿化液,流速约6ml/h。

1.3观察指标

记录气管切开患者血气指标、气道湿化程度以及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

1.4气道湿化程度评价标准[2]

I度——气道湿化不足,吸痰管插入困难,痰液黏稠影响排出效果,双肺干鸣音。

Ⅱ度——气道湿化良好,吸痰管插入顺利,痰液稀薄易吸出,双肺呼吸音清晰且呼吸通畅。

Ⅲ度——气道湿化过度,和I度、Ⅱ度指标结果有差异。

1.5统计学方法

80例气管切开患者实验指标数据以SPSS19.0进行统计学计算。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气道湿化程度情况均以%形式展开以及X2检验;PO2、SaO2、PCO2水平以x±s形式展开以及t检验。统计学结果P<0.05,证明气管切开患者实验指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气道湿化程度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程度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I度、Ⅱ度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气管切开后,鼻咽、呼吸道无法进行气体加温、湿化,气体需经下呼吸道加温、湿化,所以下呼吸道内水分丢失情况明显[3]。另外,气体未经湿化情况下进入肺组织,导致呼吸道干燥、痰痂,加重呼吸道纤毛清除生理学功能损伤,增加了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情况,所以维持呼吸气道黏膜湿润尤为关键[4]。间断滴注式气道湿化虽然可以保证呼吸气道水分摄入量,但有较大应用局限性,例如其仅能在相同位置起到气道湿化作用,湿化液一次性进入下呼吸道增加了刺激性咳嗽等情况,气道湿化过度增加了患者的咳嗽频率[5]。对比前者,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优势突出,例如每滴湿化液量小并通过内套管管壁流入气道,所以对呼吸气道刺激小,可以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痰液吸出/咳出,分泌物引流通畅并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符合机体气道湿化生理需求[6]。张芹研究指出,气管切开中加温湿化通气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气道分泌物改善[7]。

结果显示:气管切开患者组间计数、计量指标结果比较,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的观察组有明显优势,P均<0.05。和孙哲,王晓静,王冠朋等人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湿化不足、过度患者均少于对照组,湿化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8]。

综上所述,输液泵持续恒温湿化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彭丽.80例气管切开术后的气道湿化护理浅析[J].医药前沿,2018,8(3):308-309.

[2]包惠荣.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对重症患者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4):1949-1951.

[3]杨君丽.探讨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8):1124-1126,1127.

[4]魏晔,李艳,赖俊美等.微量泵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卧床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138-141.

[5]毛小琴,曹燕,龙亭羽等.集束化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8,8(4):46-48.

[6]苏鑫阳,许红梅,王梅林等.两种气道湿化液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5):2653-2657.

[7]张芹.气管切开中气道湿化护理不同方式的效果对比[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7):116-116,121.

[8]孙哲,王晓静,王冠朋等.不同气道湿化护理干预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的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7):655-657.

论文作者:李牛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  ;  ;  ;  ;  ;  ;  ;  

气管切开患者的两种气道湿化护理方法探讨论文_李牛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