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改进策略论文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改进策略论文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改进策略

魏志安

摘 要: 初中化学是初中学科中较为复杂的一个学科,需要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巩固所学知识。但是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同时并没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得教学的效率十分低下,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现今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在我国盛行,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开始提倡实施化学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初中化学的整体教学效率。但是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实施时间较短,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秉承核心素养的教学宗旨,不断改进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教学策略。本文当中便对于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改进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探究实验;改进策略

一、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了我国教育教学的主流。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教学当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其中初中化学教学是初中时期新课程,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化学实验部分的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科学观念的养成与自主学习能力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帮助。但是在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却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初中化学的教学进程。

建设期4年,由于本次增效扩容工程以机电设备改造为主,设备使用寿命一般为20年,取生产经营期20年。计算期为建设期与经营期工程之和,确定为24年。

二、 初中化学开展探究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开始,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技能的栽培主要应该立足于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态度,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扩展到其他自然学科的学习当中。

化学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的重要学科。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高位,一个民族要想繁荣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科学进步和公民素养。而在化学学科中推行“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将有力地提高学生这两方面的素养,无论学生日后是否从事化学行业,这种核心素养都会成为最好的支持。OECD和欧盟在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时就立足于培养公民的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样的策略下培养出的学生在个人发展中将会更加全面的发展,而在国家的发展中,也会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患病率水平较高,当此类患者接受手术时,由于生理机能和抵抗力的下降,加之糖尿病合并症较多病情较重,麻醉管理较非糖尿病患者难度大,显著提高了围术期病死率水平。为了降低老年糖尿病手术患者的病死率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必须重视围术期麻醉管理。为此,该研究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手术治疗的8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管理,研究组同时给予有效麻醉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血糖检测值、血酮体阳性率和麻醉副反应发生率之间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保证麻醉效果和手术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三、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 科学性

如在《自然界的水》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在“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教学实验过程中,可以先给出水的结构H2O,让学生来猜测水的构成,学生根据化学符号,认为是由氢与氧结合产生的。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电解水实验,经过实验,分离出来的两种气体分别是氢气与氧气,由此可以证明水是由氢与氧构成的。而且氢气与氧气在社会发展当中充当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的进步,这也是未来科技的一个突破点。这样,无疑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为他们的探索研究提出了方向。

(二) 探索性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虽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教科书实验,但他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设计和操进性、探索性实验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根据他们学到的东西开展积极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教学的首位上。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转变实验教学的思路,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并且是在课程讲解之前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操作当中来进行实验过程、现象与结果的记录,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原理的分析。教师还可以提出部分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

(三) 操作性

分组进行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自行测试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分组之前,应该调查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学生的优势与短处有大致的了解,之后再进行优势互补的科学性分组。

目前初中化学的教学仍然残留着应试教育下“重分数、轻实践”的弊病,许多教学过程抽象而空洞,教师为了讲课而讲课,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进行“核心素养”改革可以明确学科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将培养“核心素养”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设计中。

四、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指导思想僵化

示范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广泛应用,作为广泛使用的实验教学方法。示范实验是教师通过个人示范看到学生,在示范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看到整个实验过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地解释,包括实验过程的解释和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最广泛的实验教学来调整课堂学习氛围,并让学生真实地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应该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可以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不足,使学生更容易填补空缺。应该指出,教师必须从示范过程中的实验仪器开始,以便于学生识别。

(二) 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化学实验教学当中,主要是希望通过实验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可能产生的现象,理解其中的原理,以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但是在现今的化学实验教学当中,由于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再加上教师对于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的不放心,一般都是由教师来进行实验的操作演示,之后由学生在下方进行实验过程、现象、结果的记录。虽然一些简单的实验是由学生来完成的,但是关于实验的设计是由教师来制定的,学生只是根据教师的要求一步步进行操作,缺乏自主操作性。

五、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改进策略

(一) 转变实验教学的思路

对于外墙外保温系统,应采用不燃材料在其表面设置防护层,防护层应将保温材料完全包覆;当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时,防护层厚度首层不应小于15mm,其他层不应小于5mm。当建筑的屋面和外墙外保温系统均采用B1、B2级保温材料时,屋面与外墙之间应采用宽度不小于500mm的不燃材料设置防火隔离带进行分隔。

实验方案的设计首先要遵循科学的原理,从实验的初步设计,装置的制备,到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处理等环节都要有科学依据,做到有理有据。同时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坚定实验进行时的指导思想的科学性,要进行好实验相关资料的研究,教师可以先行对于实现的可行性进行演练,之后再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只有这样的实验才具有操作意义,实验结果具有可用价值。

(二) 改变实验教学的模式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接受以及化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也影响着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初中化学实验由三种模式构成:即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学生探究三种实验模式。大多数时候教师都重视学生操作实验,而忽视了学生探究实验。而学生探究实验,恰恰是学生学习基础化学知识、形成实验操作技能、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探究实验的教学模式:质疑—假设—实验—结论—归纳这几个教学环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 利用演示实验,引领学生观察分析

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第一步,对于学生来说化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学生对于化学的相关知识感到十分的新奇,尤其是在化学当中很多现象都是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但是却无法解释清楚的,这就使得学生对于这种神奇的化学效果产生浓浓的兴趣感。而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并未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可以进行任意教学,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能够有所提升。但是在现实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对于实验操作课程的认知存在问题。认为进行实验教学是在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在考试当中并不会考到动手操作的部分,有做实验的时间还不如直接使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进行演示或是直接播放相应的演示视频,这样不仅节省了实验的时间,还能够让学生记住实验的部分与现象、结论。在这种僵化的教学观念之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断下降,同时学生的实验操作课程被占用,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四) 利用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的设计必须与学生的基本知识整体相结合,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实验的材料应该是可取得,可以使生活当中常见的食物,也可以是教师进行提供的,测试的方法也应该以安全性为主,实验现象清晰可见,能够使学生一眼明了。实验的实践也应该进行适当的计算,避免出现时间不够而发生不可控的局面。这样的实验才是可操作性的。

1.采购环节存在先下单后定价的情形,如分批下单月末按量定价的,导致仓库入库的材料无法确定暂估单价,影响成本核算的要件。

在分组实验环境中,教师首先要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有些化学实验需要进行酒精灯等危险物品的使用,毕竟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后,可以获得相关化学的学习经验,并有机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增加学习经验。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放电倍率的不断增加,在同样放电深度下电池组的剩余容量在不断地减少。可见,放电倍率的确影响着电池的容量。但是,放电倍率受负载的影响,在实际电池运行中其平均值基本差异不大。因此,在预测模型的建立中不将放电倍率考虑为模型的输入量。

实验前,教师应制定相关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实验目标,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应该将实验目的进行讲解,让学生有大致的实验方向;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一步一步地进行控制,教师应该在学生身边,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的错误操作方法进行记录并及时地纠正,一方面是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实验方法,另一方面也是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普通实验过程中对实验项目进行创新,并使用实验设备让学生优化和创新化学实验过程,提高学生自我实践能力。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起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发展,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红青.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57.

[2]肖秀琴.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亚太教育,2019(7):126.

[3]杨新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24):21.

[4]朱春凤.初中化学实验精准化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16):67-70.

[5]胡晓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9(18):91.

[6]张翠敏.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改进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8.

[7]周翔.初中化学教材中实验的改进与补充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

[8]孙亚敏.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N].发展导报,2017-11-28(036).

作者简介: 魏志安,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土高山乡初级中学。

标签:;  ;  ;  ;  ;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改进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