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体会论文_罗玉兰

罗玉兰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湖南湘西 416000

摘要: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临床治疗骨科感染创伤面的作用和护理心得。方法:为194例有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下肢感染创伤面病患采取负压封闭引流进行理疗,7至14天后,对于创伤面游离组织直接缝合伤口。结果:95例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新鲜,行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修复创面,2例病人的骨外露较多,实施3至4次负压封闭引流,创面新鲜后进行植皮术后愈合。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引流创面坏死物质及渗液方面成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提高术后效果。

关键字:负压封闭引流;骨创伤;创面护理

引言

常规方法治疗骨创伤在很多情况下会造成肢体感染、坏死,病情严重的可能会截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地治疗软组织损坏和坏死性创面这一结论已经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得以证明,现将应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背景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们院收治的194例骨科创伤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个组97 人,其中观察组男53 人,女44 人,年纪16~70 岁;对照组男54人,女43人,年纪15~79 岁,两组病情特征等各个方面均无显著不同(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护理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都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照组治疗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方式,其护理内容如下:(1)保持引流畅通。在创面引出后引流管要进行充分固定,要合理安排引流管与患肢的相对方位,要将引流瓶低于创伤面20~30cm[1],避免发生引流管的扭曲、弯折等。当引流液变少或停止流淌时要考虑创面是否出现组织性坏死或有凝块等,可用20ml 的生理盐水进行洗净,或适当增加负压[2]。上述处理方式如果无效,可以考虑进行封闭和引流管的换下[3]。(2)无菌措施的规范。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保持创面周围皮肤的清洁,要做到无菌操作,同时要考虑到伤口感染的可能,定时进行清洁。在引流瓶更换时,要先用血管钳使引流管完毕工作,关闭负压源后再对连接进行更换,在重新连接后保持管道通畅和密封。如果在引流过程中,引流物为脓性,要考虑伤口是否感染,并进行相关的细菌培养,必要时重新进行负压封闭手术[4]。如引流物为血性,就要考虑伤口是否崩裂,重新进行必要的包扎。(3)维持有效负压。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保证负压持续性和稳定性。负压不应该过小,否则不能起到引流的功能。一般维持在40~60kPa。负压也不能过大,防止出现管道瘪陷,影响管道流通;(4)进行密切的指标监视。为保证治疗效果,相关护理人员还要对负压封闭引流时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解除异常,保障无菌操作,保证伤口不出现炎症。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感染发生率;患者疼痛评分(满分为10 分);观察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2)观察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己制作的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90 分以上)、基本满意(75~90 分)、不满意(70 分以下)。

1.4 应用统计学原理

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的技术分析,数据计算资料通过x?检测,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 检测,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标准的要求。

2、结果

2.1 两组感染发生率、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生感染1 例,占1.08%,明显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创伤愈合的时间和在院的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具备统计学分析价值(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感染发生率、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3、优点

负压封闭引流的特别优势与现今常用的各种引流方式比对,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应用。为了保证很长的时间内持续畅通,保证引流效果负压作用能使被引流创面内含的坏液及坏死组织能够被及时、彻底地排出体外,进而加快感染创面的愈合,我们会选取有医用泡沫材料。与此同时,通透性较好的薄膜可以方便查看伤口,除此之外,价格合理,还可以减轻患者在换药时的不适。

4、讨论

骨创伤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治疗骨创伤的重要部分是创伤面的治疗及引流[5]。临床应用时,对于患者伤口的状况要密切观察,正确进行护理操作,并保证无菌操作,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观察中,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别符合统计学分析要求(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概率和疼痛评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骨创伤难以愈合的创面时,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是患者的福音,在临床实践中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唐志豪.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05:118-119+122.

[2]吴贤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可行性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06:51-52.

[3]刘国荣.负压封闭引流用于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7:898-899.

论文作者:罗玉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1

标签:;  ;  ;  ;  ;  ;  ;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的护理体会论文_罗玉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