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能获得诺贝尔奖?_诺贝尔奖论文

为什么中国不能获得诺贝尔奖?_诺贝尔奖论文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诺贝尔奖论文,中国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度诺贝尔奖揭晓了,中国的科学界和文学界仍然没有能实现零的突破,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53年了,为什么至今诺贝尔奖仍然同中国无缘呢?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一般一个国家建国30年,一定会有人获得此奖。就连巴基斯坦、南非等国都是如此,但只有中国却十分例外。过去中国的学者们认为:诺贝尔奖是用西方的标尺,对东方国家有文化歧视。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只是中国人自我安慰的好办法。为什么与中国毗邻的日本,其也处于东方却频频获奖呢?就诺贝尔文学奖来言,评委中就有懂汉语的瑞典皇家科学院终身教授马悦然先生,他阅读过大量中国文学期刊。并不是中国科学界及文学界的成果和作品没有引起国际的注意,而是确实没有什么好的东西,特别是现阶段中国的学术风气不正,心态浮躁,抄袭剽窃现象众多,学术腐败日盛,这就很难有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推出来。在国际体育界中国人创造的佳绩让世界折服,而独有诺贝尔奖至今中国人只能对世界保持沉默,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只需要分析一下处于科研前沿的中国高等教育,就会全然明白了。

大学者钱钟书先生1946年撰写的小说《围城》,书中讲到的抗战时期在湖南山区创办的一所国立的三闾大学,该大学里上至校长下至教师全部是清一色的小人,他们不学无术、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相互倾轧,大家简直就是小人汇集的地方。其实今天一些大学的教师比钱先生《围城》的三闾大学的教师好不了多少,真正有才能的人才真的是很难在此容身,如果倔强的呆下去,在事业上也很难有所成就,别人会在你成功的旅途中设置重重障碍,最后让你只能是仰天长叹,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古代的中国人曾精练的概括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诽之。中国人不是缺乏智慧,迄今为止已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七位华人获诺贝尔奖,他们都是背井离乡,在异国的土地上奋斗获取的,如果他们在中国是根本不可能获奖的,让他们在中国的话,他们个个会背负众人的诽谤,流着伤心的眼泪随波逐流,一事无成地走完他们的人生。因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没有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成功”的人要忙于人与人之间的复杂交际,身居要职的领导其职责就是用剪刀修理长得过高的一些枝干,真正的人才最终只能与人家保持一致。如果人才缺少人与人交往的知识,这个人才就会凄苦地度过一生。

上海有一所十分有名的大学,该校拥有两位才华十分出众的教师,他们在学术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位在史学研究领域被誉为丰碑式的人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他就是副教授,也是该校历史系仅有的一位副教授,当时该校历史系没有正教授,改革开放后,中央把原来控制的各种权力下放给了各个学校,职称评定也由中央统管下放给了各个高校,各个高校可以组织本校教师进行自主评定职称,后来这所高校历史系正教授越来越多,副教授越来越少,教师中几乎没有讲师、助教职称的教师,而这位丰碑式的副教授无论如何也评不到正教授,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只会研究学术,不善于人际交往,他住着比正教授面积差不多少一半的小房子,拿着比正教授少一半数额的工资,心情能不受压抑吗?每次国际、国内的专家访问该校历史系时,把该系一大群正教授介绍给别人时,人家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还有这群正教授,更不知这群正教授在学术上做了些什么,当来访者知道这位史学丰碑式的人物还是位副教授时,几乎没有人不为这个结果而惊愕,接下来便是为这位副教授的现状而强烈不满,直到20世纪90年代这位副教授去世,才由该校校长在他的灵堂上宣读他被评为正教授的决定,国内的许多同行对此都非常气愤,他也成为我国高校担任副教授时间最长的人。该校中文系还有另外一位教师,迄今已出版了二十余本研究文集,其学术价值被世人公认,但这位教师是该校中文系仅有的一位讲师,其他的教师均是教授、副教授职称。这就是中国高校的现状,在学术上有偏执的人才只能在其它方面处于劣势,一生中的痛苦就不必说了。

其次是中国高校培养的人才缺乏思考的精神。没有独立的思考,人云亦云,也就谈不上学术的创新。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要招聘一位研究助手,当时许多人蜂涌而至,爱因斯坦为众多的应聘者出了一个物理学的名词,要求他们用笔试的形式解答,众多人苦思冥想以求答得更完整些,但只有一个人翻开随手带的物理学辞典,把辞典上的解释抄在了试卷上,爱因斯坦就录用了这个人,在爱因斯坦看来,这样的名词没有必要花心思去牢记它,只需翻翻辞典也就行了,人的精力毕竟是十分有限的,把精力用在思考上才更具有意义,一个只注重记忆的人,也只能是一个考出好成绩的学生,这对科学研究是百害而无一益。

中国古代自隋唐开始就注重应试教育,读书人只知道死记硬背,求取功名,在科学上则无任何创新,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更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也就谈不上什么取得成就之类的东西。相反往往是读书不多的人,因为善于思考而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北宋开国宰相赵普读书就比较少,凭其所读的半部《论语》成为一代名相。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人依然秉承科举的死记硬背式的教育,不允许学生有创新。不久前一次全国性的中学语文应试比赛,其中有一道填空题目是:太阳出来了,冰雪____。试题提供的标准答案是:太阳出来了,冰雪融化了。填其它内容均不得分,东北哈尔滨每年1月、2月份的气温在-16℃至-36℃之间,即使太阳出来了,冰雪也不可能融化,但应试的学生必须填融化了。一位来自广东湛江的考生填写到:太阳出来了,冰雪在广东湛江没有。结果被判零分,还有一位考生答道:太阳出来了,冰雪放在冰箱里,也就没有融化。这个答案同样十分有创意,但也被判为零分。所以现代学校的应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了只会背书的书呆子,似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只会之乎者也地背书,无任何生存的能力。教育界人士虽然天天都在大喊改革教育,但要把一个注重记忆的民族从记忆的道路上拉回来,有那么容易吗?一个善于思考的民族就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获取诺贝尔奖的日子对于这个民族也就不远了。

标签:;  ;  ;  

为什么中国不能获得诺贝尔奖?_诺贝尔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