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职工观念转变的分析与思考_政治论文

新时期职工观念转变的分析与思考_政治论文

新时期职工观念变化的浅析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职工论文,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笔者认为,扬正抑负,是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当务之急,也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成功之路。

变化的表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在国有企业职工中,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正面的积极变化和负面的消极变化。

正面变化即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更新的观念在电力企业表现较为突出的是,中心观念、创新观念、务实观念。

——中心观念。所谓中心观念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观念。无论是党政工团组织,还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都把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作为行动指南,实行认识一致,重视中心;目标一致,抓好中心;步调一致,服务中心。

——创新观念。广大干部职工冲破了思想禁区,树立了敢想敢干、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诸如开创第三产业、发展多种经营以及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等都是创新的实例。

——务实观念。由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人心,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求真务实观念。在工作实践中不图虚名,注重实效。时下职工最欢迎的是真抓实干,办实事、求实效、讲实惠;职工最反感的是形式主义,摆花架子,搞假大空。

负面变化即思想较活跃,观念入误区。企业职工在思想观念的变化中,一部分人由过去的禁区转入了误区。突出表现有重利轻义观念、等价交换观念和迷茫怀旧观念。

——重利轻义观念。在公私关系上不谈奉献,只求索取;在名利关系上不重荣誉,只要金钱;在人际关系上不讲感情,只顾私利。抱有这种思想观念的人已变成被金钱迷住心窍的拜金主义者。

——等价交换观念。等价交换这个商品经济的特征,它已潜入人们的头脑,形成了一种人格商品化的怪象。不少干部职工扭曲了按劳付酬的原则,认为工资不是劳动报酬,而是国家应该给的生活费。要办事情或干工作,再拿钱来。前几年只羞羞搭搭要“表示”,现在是“理直气壮”讲价钱,有钱就干,无钱不干。就连干部开会也要巧立名目发现金。更有甚者,有的人搞权钱交易,不要人格,损公肥私,违法乱纪,贪污受贿,变成社会主义的“蛀虫”。

——迷茫怀旧观念。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一些社会规则和价值导向出现某些“盲点”或失衡,部分职工尤其是老年职工感到茫然和困惑。加之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和干部队伍中的不正之风,致使老年职工把现在的某些腐败现象与五十年代清廉的政风和朴素的民风相对照,怀旧恋旧之情油然而生。有些老党员,老干部思想消沉;有些职工心情不畅,消极怠工。

致变的主因

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是何原因呢?应当说,改革开放这个生机勃勃的新环境,给企业职工带来了观念上的新变化。通过改革开放,职工们看到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相比的差距,务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达到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目的。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这样,务实、创新观念便在干部职工的头脑中扎根生长。然而,任何事物不可能尽善尽美,改革开放也有负面效应。对外开放放进了新的空气,也放进了一些蚊子、苍蝇。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不同程度地污染着企业职工思想,致使部分职工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负面变化。这主要是资本主义腐朽的思想文化夹杂着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象灰尘一样朝着人们的肌体不断袭来。一些意志薄弱者,经不起这一严峻考验,思想观念便向负面转化,且产生一股不正之风。干部队伍中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挥霍浪费、公款享乐等腐败现象,逐渐蔓延成社会的歪风邪气。加之,歌星走穴赚大钱,私营老板成“大款”,有钱可以买一切,活得比谁都潇洒。故而,职工中“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倾向、重利轻义观念、等价交换观念便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两个文明建设要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但是多年来一直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从宏观来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淡化了企业党的领导、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确实不硬,给消极的思想观念提供了滋长土壤。从微观来看,有的企业领导对职工的思想动向不分析、不研究,任其自流;对职工的思想问题不理睬、不解决,听之任之。这样,错误观念的苗头不仅有其适合生长的土壤,而且也有其不断蔓延的条件。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在环境和气候相同的条件下,由于各个企业的土壤不同,职工思想观念变化的程度不尽相同。两手都硬的企业,则正面变化多,负面变化少;一手不硬(抓精神文明建设不硬)的企业,则与此相反,负面变化超过正面变化,歪风大而正气小,投入多而效益差,企业难以办好。

应变的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向深度广度发展,职工思想观念还会继续变化。怎样引导职工的思想观念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化?笔者以为,一要美化环境,二要净化气候,三要优化土壤。所谓美化环境,就是美化改革开放的环境,要通过深化改革,有效除旧布新;继续扩大开放,注重消毒灭蝇。所谓净化气候,就是净化社会风气,要加大反腐力度,实行教诛结合;加强法制建设,纠正社会歪风。所谓优化土壤,就是优化培养职工良好思想道德的土壤,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高素质的一流职工队伍。本文仅就如何优化土壤的问题谈点浅见。

大凡优秀企业家都会懂得,办好企业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水平。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大力加强,不可须臾削弱。尤其在这改革开放的大变革年代,职工的思想观念变化频繁,其应变对策,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不变。从当前实际出发,笔者认为“三以三树立”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和着力点。

其一,以人为镜,引导职工树正确的人生观。

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讲话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历史和现实也说明,人生观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转化工作,既要治标,有针对性地做好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问题的思想工作;更要治本,循序渐进地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解决好人生观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引导和组织职工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职工头脑。可是,在当前部分职工理想信念淡薄的情况下,有效的方法是大力宣扬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引导职工以人为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国以来,各条战线都有先进标兵,如“铁人”王进喜、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等等,他们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曾经激励一代人为树立革命人生观而自觉地改造思想。当前,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他那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崇高的人格、高尚的情操,无不令人震撼心灵,肃然起敬。企业党政工团应该下大力气组织职工学习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观看孔繁森的电视影剧,撰写观后感想,座谈学习体会,掀起一个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热潮。引导职工以孔繁森同志为镜子,对照自己找差距,认真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才是闪光的人生、光荣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从而,象孔繁森同志那样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其二,以史为鉴,教育职工树立爱国奉献精神。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但自鸦片战争以后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一个世纪中,屡遭帝国列强侵略,是一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当回首这段历史时,只要是个有热血的中国人无不为之痛心疾首,感叹万千。在国家危亡、民族多难的时候,无数爱国志士、共产党人不畏牺牲,奋起救国,惊天地而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气贯长虹,光耀史册。当阅读到这些英雄史册时,凡有觉悟的中国人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由衷赞颂。因此,我国的近、现代史是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可以采用政治学校集中培训和开展读史、演讲、征文活动等方式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近、现代史。通过学史,记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励发愤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从而,在生产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积极地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多作奉献。

其三,以厂为家,带领职工树立艰苦创业的作风。

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我们说:“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有人说,“现在是什么年代,还讲什么艰苦奋斗。”那么,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也有“艰苦创业”四个大字,怎能说艰苦奋斗已经过时呢?有的企业领导干部利用手中之权,大慷国家之慨,大手大脚地挥霍公款,显示自己派头大、观念新。殊不知这样做有三大危害:一是背离了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滋长了贪图享乐的不良作风;二是淡化了“工厂就是我的家”的爱厂意识,助长了挥霍公款的败家子思想;三是违背了职工群众从严要求领导的意愿,影响了职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由于这些危害性,势必导致企业的衰败。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诗句:“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他说的是国与家,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凡是有志办好企业的领导者,务必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克己奉公,勤俭办厂,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做好职工思想观念的积极转化工作,带领职工群众以厂为家,克勤克俭,牢固地树立起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

标签:;  ;  ;  

新时期职工观念转变的分析与思考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