甾体类避孕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处理论文_杜华1,甘德建2

甾体类避孕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处理论文_杜华1,甘德建2

杜华1 甘德建2

1、阿勒泰地区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站 836500

2、阿勒泰地区计划生育指导所男科 836500

【摘要】目的:总结载体类避孕药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处理措施。方法:选择10例使用甾体类避孕药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处理,观察处理后患者的情况。结果:10例患者使用甾体类避孕药的常见的副反应包括类早孕反应、白带增多、面部色素沉着、下肢疼痛、体重增加以及乳房胀痛和乳小叶增生。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后患者的不良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目前,口服避孕药仍然是主要的、安全的、高效的避孕方法。甾体类激素使用后的不良反应随着第三代甾体激素避孕药的出现逐渐减少,通过根据患者的情况加强避孕药使用的指导则能够有效的控制不良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甾体类激素;避孕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目前,复方口服甾体类激素是各类激素避孕药中使用最广泛且依从性最高的药物。甾体类避孕药的避孕效果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的作用而发挥的,甾体类避孕药对于女性的激素分泌具有规律的作用,停用后女性月经恢复,从而具有暂时避孕的效果,主要用于无防护措施或者防护措施失败的性行为后,防止出现非意愿妊娠。研究指出,甾体类避孕药的长期使用会危害女性健康,本研究则主要是对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处理进行研究,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使用甾体类避孕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5-36岁,平均28.0±4.3岁。明确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症治疗。

2不良反应类型及处理措施

10例患者中4例出现类早孕反应是,其发生机制为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随着外源性激素的摄入有所提高,胃肠功能发生紊乱,水钠潴留,此外,合成的甾体类激素对于患者的胃肠道有刺激性作用,从而导致发生恶心、呕吐、乏力、嗜睡、头晕、食欲不振等类早孕反应。该不良反应主要出现与服药过程的前3个周期,且口服避孕药发生类早孕反应的几率要高于避孕针,主要是因为口服避孕药经胃肠道吸收;而长效口服避孕药发生类早孕的几率要高于短小口服避孕药,主要是因为长效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较高。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而言,其对于外源性雌激素的适应性较高,因而大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可自行消失,但有部分患者的耐受性较差而导致停药。处理方法:(1)掌握适当的服药时间,长效避孕药午餐后服用,短效睡前服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使用抑制类早孕反应的药物,包括维生素B6(20mg,3次/d)、维生素C(200mg,3次/d)、副反应抑制片(1片/d,和口服避孕药一同服用,主要成分为奋乃静、维生素B6、咖啡因、莨菪碱等)、复方氢氧化铝(1g,1次/d,与口服避孕药一同服用)、酵母片(1g,1次/d,与口服避孕药一同服用)。

5例患者出现白带增多。白带增多主要是因为长效避孕药服用后因为其雌激素含量高导致宫颈粘液分泌过多。处理措施:(1)减少雌激素用量,将长效口服避孕药改为短效口服避孕药,或为之前服用剂量的1/4、1/8等。(2)止带片(阴道内放置,1片/d,主要成分为白术、芡实、椿根皮、山药、车前子)。

3例患者出现面部色素沉着。主要原因为体内雌激素水平因为外源性雌激素摄入水平过高,用药者脸上出现类似于妊娠蝴蝶斑的斑点,也有可能是因为B族维生素缺乏或者药物过敏导致的。处理措施:(1)减少雌激素用量,将长效口服避孕药改为短效口服避孕药,,必要时可停药。(2)服用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

2例患者出现腓肠肌痉挛导致的下肢疼痛,主要是服药者体内过高的雌激素水平导致的。处理措施:(1)减少雌激素用量。(2)服用B族维生素。(3)服用中药:生地、杭芍、当归20g,党参、木瓜、红花、苏叶15g,川芎10g,水煎服,1剂/d。

5例患者出现体重增加。主要原因是孕激素导致蛋白质同化作用加强以及体内过多的雌激素引起水钠潴留。处理措施:(1)进行低盐饮食,适当使用利尿剂。(2)暂时停药。

2例患者出现乳房胀痛及乳小叶增生。主要原因是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导致的。处理措施为减少药物服用量或暂时停药,并持续对患者进行观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后,1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3讨论

口服甾体类激素避孕药自上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其剂量和配方随着科学发展有了很大地改进,用药途径也从口服增加到了避孕针、避孕贴剂等,药物的安全性的研究同样也大幅增加。甾体激素避孕药主要分为短效口服避孕药、长效口服避孕药、避孕针、避孕贴剂等。短效口服避孕药主要是通过减少和改变宫颈粘液分泌量以及性状阻止精子穿透;抑制子宫内膜增厚,提前腺体和间质的分泌期,使得子宫内膜分泌不良,不利于受精卵着床;以及抑制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等的分泌,抑制排卵三个方面发挥作用[1,2]。长效口服避孕药通过胃肠道被吸收,其主要成分炔雌醇环戊醚则储存于脂肪组织中被缓慢释放,从而发挥长效的抑制排卵的作用。长效避孕药雌激素含量高,低于育龄妇女的副作用较大,已经不推荐临床使用。避孕针则能够通过改变宫颈粘液性状以及影响下丘脑和以上水平释放促性腺激素分泌发挥作用,避孕针减慢了输卵管的蠕动,使受精卵的运行受到影响[3]。小部分女性使用避孕针后会出现头痛、恶心、月经紊乱、头晕等副作用,此时可服用B组维生素和维生素C来减轻症状。头皮避孕贴剂则是通过皮肤将雌激素和孕激素释放入血液中发挥作用的,但其头皮速率较低,避孕效果较差,因此使用极少。但透皮避孕贴剂避免了甾体类激素在肝脏的受过代谢效应,因此其起效快,服用者对其耐受性较好。

长期服用甾体类激素避孕药会对服用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是导致原因是服用甾体类激素后服用者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出现暂时性的不平衡。因此处理措施主要是调节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配伍。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女性使用甾体类避孕药物后并不会出现不良反应,或者会出现暂时性的不良反应。随着药物使用时间的增长,大多数人会出现适应上述的不良反应,或者经过医生的处理,也能快速恢复正常,因此目前,口服避孕药仍然是主要的、安全的、高效的避孕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莲萍.女用甾体类激素避孕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1,4(5C):7-8.

[2]曹莹,冯丽华.口服避孕药的发展及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4):536-538.

[3]李雷,冷金花.口服避孕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1):61-63.

论文作者:杜华1,甘德建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甾体类避孕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处理论文_杜华1,甘德建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