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形式主义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的形式主义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的形式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式主义论文,企业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凡是张扬着进行“文化建设”的企业,文化大多成了装饰。凡是没有张扬进行“文化建设”的企业,文化大多在潜移默化地形成。当文化被刻意设计并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时候,得到的大多是文化装饰。文化本身就是发展的战略基础。所以,文化装饰实质上就是文化战略的装饰。

装饰性的使命与目标。一个提供动力能源的企业,从使命开始,对自己的目标、理念、载体等“文化组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设计,形成了不薄的一个企业文化蓝本。看看下面的一些叙述:企业使命被界定为“提供能源动力,创造美好未来”。意为企业要为社会提供电力能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满足社会能源需求,造福人民群众。作为企业存在的理由,这样的表述并非不好,但是平淡无味,缺乏鼓舞性。如果稍加改动,其使命定为“世界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更加光明和富有前进的动力”。尽管并非最好,还是有了一些行为的激励性。再看企业的发展目标:“建设中国一流企业,进军世界五百强”。意思很宏伟,却不能使员工激动。因为员工并不清楚中国一流企业是什么,不知道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企业要瞄准国际优秀企业作为“标杆”进行赶超,年年扩大企业营业额,有一天成了“世界五百强”。达到这个目标后又是一个茫然不知所措。达到“一流企业”和“世界500强”, 本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结果却被当作神圣的目标来追求。目标究竟是考虑阶段性竞争优势还是阶段性财务成就,这需要界定。通常最需要表达的是在一个时间段里要达到的市场地位与影响。实现了这个阶段的市场地位与影响,再接着确定下一个阶段的地位和影响。否则,目标成了没人关心的企业号召,而不是要激励的企业行为。

口号式的理念组合。为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需要有一系列的经营理念,用以指导各方面的行为。有的企业只有一个理念,有的是多个理念的组合。而上面那个电力公司的理念是组合性的。例如,企业总的指导思想是“务实和谐,追求卓越”。这个理念的词语很好。但需要界定。企业对“务实”的界定是诚实做人,踏实做事,集中精力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对“和谐”的界定是以开放的心态,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追求卓越”是指在各个方面追求高标准、高质量,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对手,天天有进步,事事求最好。尽管词句很美,但内容却仍然难以把握。写入文件的时候,这个理念成了装饰性理念。除总的理念之外,还有效益理念、营销理念、人才理念、安全理念、环保理念等五个理念,构成理念体系。我们再来看看其装饰性效果。在效益方面的理念是“追求公司效益最大化”。界定的含义是力求公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员工效益和股东的效益最大化。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兼顾各方面的效益,以企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确保公司、股东和员工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在营销方面的理念是“适应市场,服务市场”。界定的含义是在市场竞争中,公司的营销机构、队伍、策略、机制必须适应市场需要。同时,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需要,全力提供优质产品。在人才方面的理念是“事得其人,人得其所”。界定的含义是公司要通过合理的机制,选拔最合适的员工来干工作,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最优配置。同时,要尊重员工的人生理想和事业追求,支持员工从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激扬生命,激活潜能,争取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在安全方面的理念是“安全至上,爱己及人”。界定的含义是公司将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为员工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而员工要将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在一切活动中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具体的安全责任,规范的安全行为。同时考虑到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是获得幸福的根本保证。所以,公司员工有权利维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也有责任不让同事因为自己的过失受到安全伤害。在环保方面的理念是“清洁过程,爱护环境”。界定的含义是公司全方位、全过程推行清洁生产,竭诚为社会奉献优质能源。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爱护自然、节约能源,倡导员工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上述六个方面的理念,给人的印象虽然头头是道,但“顶天不立地”,倒像一个口号组合。

具有文化影响的实态环境。对于理念的表述,很多企业大同小异,相互模仿,也成了装饰。企业文化是具有多种理念形成的理念结构而不是单一理念的文化。理念结构是指在公司的理念体系中,由哪些指导思想所组成,这些指导思想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相互之间又如何作用等。企业理念及其结构在使命的指导下形成并发挥作用。但经常看到企业的多重理念,并不是一个有机的理念结构。去掉一个不觉少,增加一个不觉多,相互之间并无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但将这样的理念通过有效的载体,使企业的使命、目标、理念等用物化的方式反应到企业的活动环境中。例如,使用传递文化信息的标示、标语、雕塑、壁画、警句等布置在不同场所,形成有文化提示或暗示、能增强记忆、引发思考的环境,激发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同时,通过文化传播网络,凭借文件、视频会议等载体,通过报纸、网络、电视、杂志、MIS系统、群体活动等,传播企业传统。利用系统内外各种媒介, 促进企业与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单位的联系,扩大企业的影响,展示企业的整体状态,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些具有文化气息的实态环境,具体感比较强,倒可以或多或少地加深对宣传内容的印象。尽管理念是口号,但将这些口号用不同的物化方式标示出来,不断重复,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功利性的短期张扬。文化建设的工作和活动都做了之后,企业的文化气象改变了许多,尤其是物化的文化载体所标示的氛围给人以环境的激励。但人们相互之间实际的行为状态并没有体现所设计的模式,仍然没有形成具有激励力的企业传统,仍然顽强地保留着原来的作风习惯。为什么做了如此多的工作还会存在形式和行为的反差?关键在于功利性的追求,在于短期应付上级的要求。想想大庆艰苦奋斗、三老四严的传统,当初就是那样的冰天雪地、条件恶劣情况下,目的就是如何将大油田建设起来。如何行得通,就如何工作和生活。在“行得通”的思想和规则的基础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第一口井出油了,油田建起来了。如此将成功的指导思想、经验和规则积累起来,转化成生存的方式。以这种生存方式再去追求新的目的,又有了新的进步。经验和规则积累了几十年,有了大庆的传统文化。这里没有功利性的追求,没有“刻意”的文化形式。现在,企业文化渐入人心,也渐趋形式化。有的企业的文化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以文化建设为理由,做了全面、漂亮的设计,但充满了形式主义。当然,内容需要形式来表达,但许多企业的文化停留于形式,说在会议中,贴在墙壁上,好听而空泛。缺乏长期导向、长期作为和长期积淀,缺乏企业领导者和领导者集团的身体力行和模范影响。企业文化的形式主义,其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没有将使命理念转化为具体规则,使人们知道需要这样做,但不清楚如何做。所以,以理念为指导制定规则系统是转化的关键点。二是没有将具体规则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使人们清楚知道如何做的情况下,却没有坚持这样做,没有形成行为定势,没有形成传统习惯。所以,以规则为基础来经常地训练员工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基本途径。由于这两个方面的不到位,使企业文化过于张扬,多数流于形式,最终形成文化战略的形式主义。如果解决了这两个关键问题,形式就回向行为,企业文化就真正地建设起来,战略就有了可靠的文化基础。

(摘自《企业文化》2007.5)

标签:;  ;  

企业文化的形式主义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