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论文_何芳

长沙市中心医院(肺六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抽选2016年的3月~2018年的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别纳入中西医组以及常规组,常规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各项指标。结果:中西医组的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中西医组在接受治疗后获得了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此类患者治疗和恢复效率,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身体指标。

【关键词】中西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

Ⅱ型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严重。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优势近年来获得了临床人员与广大群众的认可,在一定程度提高了治疗效率,且具备良好安全性[1]。本文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抽选2016年的3月~2018年的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别纳入中西医组以及常规组,两组资料如下:中西医组有5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是(58.8±4.6)岁;病程5~20年,平均病程(11.3±3.6)年。常规组有47例患者,其中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是(57.6±4.3)岁;病程5~18年,平均病程(10.4±3.3)年。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院时予以多方面检查,通过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即:予以低流量持续吸氧,积极补液保障水电解质平衡,选用茶碱类、抗胆碱类以及β2受体激动类药物治疗,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预防感染,若病情炎症予以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同时做好排痰工作,若痰液粘稠予以氨溴索等药物。

中西医组除西医常规治疗,予以中医中药治疗,方组为我科自拟方,具体为:甘草6g、橘红6g、红花6g、川芎10g、姜半夏10g、苏子10g、桔梗10g、栀子10g、黄芩10g、陈皮10g、瓜蒌仁15g、桑白皮15g、麦冬15g、浙贝母15g、茯苓15g。用法:上述药物配伍后加水煎制,留汁300mL,嘱患者每天服用1剂,分2次服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监测用药后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即:PaCO2、PaO2水平。

1.4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症状变化和各项检查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呼吸畅通,无肺部啰音,痰液量有超过80%的减少,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好转,呼吸改善,肺部啰音减轻,痰液量有超过50%的减少,视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各项指标无变化,甚至病情家长,视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中西医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3.3±1.4)d,住院时间(9.8±2.2)d;常规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6.3±1.6)d,住院时间(17.2±2.9)d;中西医组的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比较两组接受治疗后PaCO2、PaO2水平

中西医组在接受治疗后的PaCO2、PaO2水平均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接受治疗后PaCO2、PaO2水平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类型,此类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有较高风险并发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也更加危险,是此类患者死亡主要的原因之一[2]。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目前临床还没有特效药物,以综合治疗为主,但获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且既往应用扩张气管、抗感染、呼吸兴奋等首段,容易造成呼吸肌疲劳,导致病情加重[3]。

我国中医参与此症的治疗,近年来临床应用更加广泛,获得的认可度很高。中医将此症归为“喘症”、“肺胀”范畴,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机体虚弱,加之外邪入侵、脾肾不足,使得邪毒壅盛,进而导致痰阻气道、肺气郁闭,肺腑不适,若邪毒深陷、郁久化热,则造成神志不清、呼吸受阻[4]。治疗方面,以活血化瘀、化痰清肺为主。此次研究所有自拟方中,栀子、黄芩能清肺热;茯苓可祛痰、健脾、除湿;瓜萎仁、贝母、橘红有止咳、化痰的效用;桑白皮平喘、润肺作用明显;川芎、红花乃化瘀、活血首选药物;桔梗、麦冬能止咳、清肺;陈皮能燥湿健脾;半夏可化痰清肺;甘草则对诸药起到调和作用。全方主要配伍,可化瘀活血、化痰清肺[5]。本文结果提示,中西医组的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中西医组在接受治疗后获得了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充分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此类患者治疗和恢复效率,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改善身体指标。

参考文献:

[1]谢东,卢国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4,32(9):75-77.

[2]刘继权,俞兴群.中医药治疗AECOPD 呼吸衰竭的研究现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9):983-985.

[3]王胜,叶海勇,陈悦,等. 30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证候分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57- 62.

[4]兰万成,曾靖,罗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2):310 - 312.

[5]屈毓敏,张蕊.宣肺通腑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7):89-92.

论文作者:何芳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论文_何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