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症治疗中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红玲

甘肃省瓜州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症在临床上使用干预护理的效果和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中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2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2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有44例,对照组中有38例。对照组中的38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中的4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通过不同护理方式所得出数据比较两组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呼吸道损伤、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中的44例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中的38例患者。对照组中的38例患者的呼吸道损伤率高于观察组中的44例患者。观察组中的44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观察组中的38例患者。对照组中的38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中的44例患者。结论:将临床干预护理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护理中,不仅可以降低肺部感染情况的发生,减少呼吸道的损伤,降低死亡率,并且可以减少患者治疗出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临床疗效取得很好的提升。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并发症;护理干预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一般都会伤及大脑及呼吸中枢,患者呼吸困难或是丧失自主呼吸功能,所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一般都会进行气管切开来帮助患者进行呼吸,避免呼吸衰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会导致术后并发症感染的发生。伴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各种改进的护理模式也在提高,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选择怎样的护理模式或是护理干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院就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护理干预来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减少了并发症感染的发生,现将我院本次护理干预实验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中的患者年龄分布为27岁~61岁,平均年龄为36.7岁。对照组中的患者年龄分布为29岁~59岁,平均年龄为37.2岁。观察组女性患者有16例,男性患者有28例。对照组中女性患者有12例,男性患者有26例。其中参与本次实验的82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有48例患者是由于车祸所导致的损伤,由于冲突钝器击打所致的患者有30例,由于其他原因所导致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有4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选取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单纯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82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患者有44例,对照组有38例患者。对照组的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的患者则使用干预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呼吸道损伤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

1.3统计学方法 归纳总结参与实验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并对实验数据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观察组44例患者中14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情况,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1.81%。对照组38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情况,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7.37%。观察组44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13例出现呼吸道损伤情况,呼吸道损伤发生率为29.55%。对照组38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有16例患者出现呼吸道损伤情况,呼吸道损伤发生率为42.11%。对照组中的38例患者平均出院时间为(17.9±1.32)天,观察组中的44例患者平均出院时间为(13.8±1.21)天。观察组中44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有2例出现死亡,死亡率为4.55%。对照组中的38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4例患者出现死亡,死亡率为10.53%。综上,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疗效好于常规护理方法。

3.讨论

3.1常规护理 启用完整的生命监测设备,随时记录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气管切口处做严密的处理,观察出血状况以及仪器是否有松懈,防止患者出现缺氧。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定时的对伤口进行清洁及换药,防止伤口感染以及感染的扩散。

3.2护理干预

3.2.1口腔及气道的护理 为了增加氧气的弥散能力,防止气道上皮细胞因缺氧而丧失原有功能,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定时对氧气进行湿化、温化及雾化,这样也会利于痰液的排出[1]。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操作。充分湿化,一般采用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毫升,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它药物。

3.2.2套管护理 对患者使用的内套管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天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气管套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定时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3.2.3全身护理 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医护人员要与病人及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及时帮助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提高患者抵抗力。当患者出现咳嗽和吞咽反射时,应当尽早让患者经口进食[5]。对患者床位进行定期的清理,保持床单元整洁,避免不必要的感染及不良情况发生。

3.3护理干预必要性 一般情况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中枢都会受到破坏,使患者不能够很好的自主呼吸,严重时导致患者的呼吸衰竭,想要保持良好的通气就需要进行气管切开,而气管切开的并发症的严重性可想而知,严重时或是由于抢救不及时都有可能使患者死亡。我院采用的护理干预,不仅从全方位的提高对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也针对性的、预见性的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并且对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症的治疗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美华.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9):2912-2913.

[2]王微,黄实华.气管切开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C].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2014:812-814.

[3]吕秀艳,于世荣,史磊等.微量泵控制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46-47.

[4]张莉,孙澄宇.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417-3418.

[5]彭钢,年福甲.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疗效果影响的相关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3):148-150.

论文作者:王红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9

标签:;  ;  ;  ;  ;  ;  ;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症治疗中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红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