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_赵佳佳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_赵佳佳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钻研、去探索、去思考,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去学习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钻研、去探索、去思考,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去学习数学。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多年来,数学课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对课堂的过度控制,不论这节课的内容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必须以教师为中心,“我讲你听”“我教你学”,即使偶尔的探究、合作也是教师所恩赐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个性不能展现,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遏制。因此,数学教师要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认真钻研新教材,开放数学课堂的教与学。

一、建立适当的学习小组,创设学习环境,唤起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

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理想模式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个人做法是根据班级人数把整个班级分成6~8个小组,每一个组的人数均衡,学习成绩均衡,每个小组两个学习组长,成员按成绩能力分坐组长两侧。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每个同学有学习的榜样,有学习中的竞争对手,方便学生讨论交流,也利于学生自尊心的培养。让每一个同学都感到被尊重,唤起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

二、大胆探索,发现疑难,编制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

建构式生态课堂不仅要求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备好课,还要求教师根据学情编制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指导学生怎么学,达到怎样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教参,研究学情,积极参加集体备课,集众人之力编制一个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学案。在导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情境创设,自学要求,交流展示,还有学后基础测试、提高题、中考展示等等。这样以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就会有的放矢,以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三、科学、合理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

人们常说:良好的课堂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的成功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常见的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哪些呢?

第一、复旧引新。新知识的求得总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在教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时,掌握了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1)、(a+b+c)m ( 2 )、(a+b+c)(m+n)

2、比较(2)和(1)在形式上有何不同?在完成以上讨论后,学生就能给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第二、以问迁新。恰当的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以试迁新。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等活动,在实践中去发现、认识、研究数学。总之,新课的导入的方式很多,无论哪种形式导入,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一切条件。

四、探求方法、调整课题结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要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授知时间。一般一堂课不得超过20分钟,这样可以留给学生20分钟左右的活动时间。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卢姆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对学习教材的兴趣。”数学本身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而知识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认为概念、定理、性质和解题方法都去死记硬背。这样增强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而新教材加强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好好利用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最后要注重寻求正确的解题策略,除了熟记公式、定理、法则、和性质外,我们还应准确的运用。那么怎样才能准确运用解题策略呢?①、计算时,随时要提醒学生计算要准确。②、几何证明题要把结论、图形、已知三个结合起来分析。③应用题设出未知数,将其与已知条件结合分析。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五、分组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合作意识。

为了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可以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体优势,取长补短。这样可以增强班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有60%-80%的学生不喜欢或怕问老师,而喜欢直接去问同学。这样,班上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收集问题,并由小组长和其成员一起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只是起协助的作用。同学之间这样结成一个团结、协作、互助的小集体,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六、制定、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外在的动力,它必须依靠学生内在的努力才能实现。学生对学习目标有着一定的情绪化,有时强,有时表现得不很强烈,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因此随时要对学生加以强化。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丢去以往的“严肃性”,面对学生要多些鼓励、表扬,例如:“很好、没有关系、老师相信你,要对只自己充满信心......”等充满关切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

总之,学习能力是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桥梁。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素质主要表现为驾驭知识和信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想学,乐学,善学。只有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得以主动的发展。

论文作者:赵佳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  ;  ;  ;  ;  ;  ;  ;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_赵佳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